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36012536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10.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人:赵群课题:第1课重重叠叠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内容:美术课本2-3页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重叠现象,了解重叠后产生的遮挡现象和叠透现象。2.运用一种或几种形状的重叠摆放,掌握遮挡或叠透的表现方法,尝试用重重叠叠的方法画或粘贴一幅画,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3.理解生活中的重叠现象,感受重重叠叠的独特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教学重点:观察并能用粘贴或绘画的方式表现具有重叠效果的作品。教学难点:表现重叠时的遮挡效果和叠透效果。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学生:彩纸、剪刀、固体胶、彩色水彩笔。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运用演示结合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比两张图

2、。哪一张图有森林的效果?为什么?图1 一排排树之间分开,显得树之间很空。图2 一排排树之间相互重叠,显得树排列紧密,有森林的茂密之感。2.播放摄影作品集 重重叠叠,感受摄影作品中的重叠效果,感受重叠之美。树林、房屋、远山等。堆放出重叠效果的物品。3.出示课题“重重叠叠”。(二)探究体验1.尝试摆出重叠的效果。学生将自己事先制作的纸片用重叠的方式进行拼摆。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拿出一排树(纸片),从画面的最高处开始粘贴,第二排树遮挡住第一排树的下半部分,1第三排树遮挡住第二排树,呈现出茂密的森林。2.邀请学生说说拼摆中的体会和发现的问题重叠显得物体多、密。同样颜色的物体重叠在一起形状就不清晰了,

3、怎么办?得出结论:改变物体的颜色,使相邻的颜色相差得大一些。3.让我们用重叠的方法来创作一件作品一 国王的悲伤。教师示范步骤(或用课件展示)第一步,出示背景的大色块第二步,粘贴上中景的形体第三步,粘贴近景,与中景和背景产生遮挡关系。介绍作品:这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剪纸作品,这位大画家晚年因为身体太虚弱而没有办法站在画架前,因此他用色纸剪出不同的形状,用简单的线条、色块来表达他所感知的这个世界,把它们拼贴成巨大的图片。通过一次次的试验,马蒂斯更加了解如何将颜色与形状相结合,才能使整幅画面变得生动而精彩。得出结论:重叠时如果相邻的色彩相差得大,画面就会显得明快、漂亮。4.另一种重叠的效果:用叠透的方

4、法来表现重叠。第一步,用线画出形状,重叠的地方也画出来,有一种透明的效果第二步,在形状中填上颜色。得出结论:创作作品时,注意相邻形状涂色时色块颜色要相差得大。(三)作业要求1.用彩纸拼贴的方式创作一幅具有重叠效果的拼贴画2.仔细赏析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3.整理好工具和碎纸屑,保持桌面地面整洁。(教师巡视辅导)(四)展示评价1.邀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1)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所创作的拼贴画的名字是什么?你是怎样搭配色彩的?在你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2.同学和老师点评,提出建议。五、评价建议21.能否使用遮挡(或透叠)的方法表现重叠的效果2.能否运用相邻的

5、颜色相差大的原则来组织画面。3.是否有使用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六、教研提示表现重叠效果的两种方法:遮挡和透叠,运用彩纸拼贴(或彩笔绘画)创造性地表现画面。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课人:赵群课题:第2课 点、线、面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学内容:美术课本4-5页教 材 分 析:本课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感受点、线、面组合变化的形式美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斜拉桥、罗平梯田、停在电线上的麻雀等,使学生感受点线面组合变化中蕴含的均衡的形式美感,创作出充满情趣的作品,了解它们是最基础的绘画语言。本课采用摄影作品展现生活中的点、线、面组合变化,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形式美,教材选用了俄罗斯画

6、家康定斯基的油画 红色椭圆。漂亮的颜色,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表现抽象的形式美感。教学安排让学生在画面中不同地方用不同颜 色画出点、线,面,让他们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体会点、线、面组合变化的均衡美,创作出具有形式美感的画面。3本课在学习要求中提出了“用点、线、面能画或拼贴出怎样的画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到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可以形成丰富的画面效果,了解点线,面是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教学思路:采 用“观察一探究一欣赏一体验一创作”教学策略,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体验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形成的秩序美、均衡美。同时观察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中怎样用色漂

7、亮,均衡的美感如何去画。开动自己的想象,运用重 复、穿插、遮挡、均衡等组合变化的方法,创作一幅由点、线、面构成的作品。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了解点、线、面组合后形成的美感效果,利用点、线、面创作作品。2.运用不同的点、线、面组合变化,尝试用重复、穿插、均衡等方法画或粘贴一felHl o3.感受点、线、面组合变化形式的美感,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尝试表现它。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生活中的点、线、面并能用绘画或粘贴的方式表现它们的组合变化。难点:懂得运用重复、穿插、均衡的效果表现点、线、面的组合变化。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示范作品。学生:油画棒、彩色水彩笔、白纸。教学过程:(一)

8、欣赏导入1.运用演示结合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天空中落下几滴雨点,雨下大了连成千条万条的线,迅速在地面上积起了许多小水坑。你在画面中找到点、线、面了吗?它们在哪里?图 1 几滴雨点的简笔画图片。图 2 从云中落下雨线简笔画图片。图 3 雨水落在地面上积起水坑简笔画图片图 4 雨点、雨线、积水组合简笔画图片2.出示课题”点、线、面”。4(二)探究体验1.播放点、线、面构成的摄影作品,感受摄影作品中由点、线、面组成的形式美感。停在电线上的麻雀:感受点、线组合形成的美。斜拉桥:感受线条变化形成的美。罗平梯田:感受线、面组合形成的美。2.认识各种各样的点、线、面。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分别画

9、出自己认识的点、线。教师总结:点:包括圆点、长点、几何形点等,把点连接起来便是线,把它放大了就变成面。线: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可有粗细、方向、组合上的变化面:包括规则的面和不规则的面,会有交错、分割等变化。3.欣赏画家作品 红色椭圆。感受点、线、面组合的创意之美感受画家运用简单的点、线、面搭配漂亮的颜色,形成的视觉震撼。体验:邻近色、对比色的搭配运用。4.欣赏康定斯基的其他作品 构 成8号。5.了解康定斯基:康定斯基被认为是抽象艺术的先驱。他写道:“色彩就是键盘,眼睛就是弦,灵魂便是拥有众多琴弦的钢琴;所谓艺术家就是它的演奏者,触碰着琴键,令灵魂在冥冥之中产生震动。”6.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0、或用课件展示)。学着大师的方法创作一幅用点、线、面构成的画面。7.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给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屋子一角:不同形状、颜色的点有序排列,你能猜出是房间的什么地方吗?游乐园:几何块面、各种线条,好像是鸟瞰的游乐园。得 出 结 论 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融入想象,能使画面变得丰富且蕴含童趣。(三)作业要求1.用各种颜色的点、线、面自由组合均衡分布在画面中,创作有趣的绘画作品。2.仔细赏析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3.整理好工具,保持桌面地面整洁。(教师巡视辅导)(四)展示评价5邀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1)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你创作的由点、线、面组合变化的画叫什么名字?你是怎样搭

11、配色彩的?在你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同学和老师点评,提出建议。评价建议1.能否用点、线、面自由组合变化形成均衡的画面效果。2.能否大胆想象,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3.是否有使用工具材料的良好习惯。教研提示如何运用点、线、面组合变化,创作富有形式美感的作品。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课人:赵群课题:第3课 漂 亮 的 包 装 纸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学内容:美术课本6-7页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分析包装纸图案表现方法和特点,感受其规律美和色彩搭配的和谐6美。利用绘画、粘贴、拓印等方法创作包装纸。2.了解、学习包装纸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制作包装纸。3.让学生用自

12、己设计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喜爱的亲朋好友,传达自己的心思。4.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包装纸设计的排列规律和色彩搭配,创作出漂亮的包装纸。难点:包装纸的设计制作的方式方法。教学准备:教师:示范画、制作材料、各种包装纸、教学课件。学生:彩纸、剪刀、胶水、彩色水笔等。教材分析:漂亮的包装纸在生活中很常见,是“平面图案纹样”的应用,它包括纹样设计与构法,其纹样简练,结构严谨、色彩鲜艳,给人视觉上的美感。二年级学生美术学习兴趣浓厚,掌握了初步的造型方法,以形象思维为主,但随着孩子对事物充分感知,丰富表象,概括分析,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波

13、。本课采用分解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包装纸的赏析,学生了解包装纸(四方连续)的基本构成方法,探索包装纸中蕴含的装饰技巧,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创作,从而发展儿童构图和色彩搭配的能力,感受艺术表现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教学思路:本课教学可采用“游戏 观察-探究-实践 创作”的教学策略。本课教学从学生送礼物为情景导入,了解包装纸“新衣服”的作用,在赏析过程中探究包装纸上图案的排列规律,学习包装纸设计的方法,能联系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和方法设计包装纸,并用自己设计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喜爱的亲人或朋友,传达自己的情意,通过实践巩固设计和运用的知识与能力。评价建议:1.能否为自己的节日

14、礼物设计漂亮的包装纸。2.能否用自己喜欢的颜色,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设计漂亮的包装纸。3.是否有使用工具和材料的良好习惯。教研提示:对小学低年龄段的学生如何进行设计意识的培养。7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你给父母或朋友送过礼物吗?(回忆送礼物的情感体验)2.三八妇女节到了,想一想该给谁送礼物?(联系实际,确定设计主题)3.如果给礼物穿上一件“新衣服”,会让她们更高兴哦出示图片:礼品包装)。小结:这件漂亮的“新衣服”就是礼物外面的个性化包装纸。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 漂亮的包装纸。(二)观察感悟1.出示各种包装纸,引导学生赏析看一看:这些包装纸的颜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15、(鲜艳、漂亮、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说一说:你喜欢哪张包装纸?漂亮的包装纸上有什么漂亮的图案?试一试:你能画一简洁的小图形吗几何形:圆、方、三角、半圆等。小图案:小动物、卡通人物、花、自然景观等(三)探究体验1.讨论。你喜欢的包装纸上的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这些图形在排列时基本上都是两个图形的重复排列。)2.分析这些美丽的小花纹有哪些常见的排列方式?单独纹样。聚散纹样。重复纹样3.实物演示(横排、竖排、斜排)请学生上台用老师准备的简单图形进行排列、组合,摆出一张漂亮的包装纸。小结:图案可以大也可以小,可以只有一种,也可以有两种或多种,最重要的是摆放漂亮,用自己擅长的方法进行设计。4.

16、教师示范根据不同的礼物设计图案。欣赏老师自制的包装纸,找一找老师在制作这些包装纸时用了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方法一(绘画)。方法二(拼贴)。方法三(拓印)。小结: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和制作方法,按不同的规律进行排列,可以创作符合自己心意的包装纸。85.欣赏学生作品(说一说,评一评)你喜欢哪张包装纸?它的图案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你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漂亮的包装纸?(四)作业要求学生选择绘画、拓印、拼贴等某种方法,设计制作出一张漂亮的包装纸。学生独立创作作品。(五)作品展示1.教师引导。你的亲朋好友收到你的礼物一定会笑得特别甜,因为你给礼物设计了一件特别的“新衣服”。2.学生评。我的礼物送给(),我选择()颜色,()花纹,()方法来设计包装纸,我的祝福是:()(每一份包装纸上的图案、颜色、方法等设计细节都渗透着孩子温柔、细腻、真挚的情感。)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备课人:赵群课题:第4课 闪光的奖杯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教学内容:美术课本8-9页教学目标:L通过欣赏各种奖杯,了解奖杯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形象思9维能力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巧用合适媒材,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