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6006520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训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徙(节选)汪曾祺简师毕业,高北溟先生在“五小”任教。按规定,简师毕业,只能教初、中年级,因为高先生是谈甓渔的高足,中过秀才,声名藉藉,叫他去教“大狗跳,小狗叫,大狗跳一跳,小狗叫一叫”,实在说不过去,因此,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国文。即使是这样,当然也还不能展其所长,尽其所学。然而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他不吃烟,不饮酒,不打牌,不看戏。除了学校和自己的家,哪里也不去,每天他清早出门,傍晚回家。拍拍白木的板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进门是一条狭长的过道,砖缝里长着扫帚苗、苦艾,和一种名叫“七里

2、香”其实闻不出什么气味、开着蓝色的碎花的野草,有两个黄蝴蝶寂寞地飞着。高先生就从这些野草丛中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去,走进里面一个小门,好像走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高大的背影消失了。木板门又关了,把门上的一副春联关在外面。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换。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辛夸高岭桂未徙北溟鹏也许这是一个好兆,“未徙”者“将徙”也。第二年,即壬申年,高北溟竟真的“徙”了。这县里有一个初级中学。新任校长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只有我自

3、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他要把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上讲了卖炭翁新丰折臂翁,同时把白居易的新乐府全部印发给学生。讲了一篇潍县署中寄弟墨,把郑板桥的几封主要的家书、道情和一些题画的诗也都印发下去。学生看了,很有兴趣。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初中国文教员中极为少见。他选的文章看来有一个标准:有感慨,有性情,

4、平易自然。这些文章有一个贯串性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人道主义。为了帮助学生将来升学,他还自编了三种辅助教材。一年级是字形音义辨,二年级是成语运用,三年级是国学常识。在县立初中读了三年的学生,大部分文字清通,知识丰富,他们在考高中,甚至日后在考大学时,国文分数都比较高,是高先生给他们打下的底子。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文学高先生讲过的文章的若干片段,许多学生过了三十年还背得;他们接受了高先生通过那些选文所传播的思想人道主义,影响到他们一生的立身为人。呜呼,先生之泽远矣!高先生的家也搬了。高先生用历年的积蓄,买了一所小小的四合院。房屋虽也旧了,但间架砖木都还结实。天井里花木扶疏,苔

5、痕上阶,草色入帘,很是幽静。任何小城都是有风波的。因为省长易人,直接影响到这个小县的人事。一县的人事更代,自然会波及县立初中。三十几个教育界人士,联名写信告了沈石君。主要的罪名是:“把持学政,任用私人,倡导民主,宣传赤化。”后两条是初中图书馆里买了鲁迅、高尔基的书,订了生活周刊,“纪念周”上讲时事。“任用私人”牵涉到高北溟,指摘高北溟的教学是“不依规矩,自作主张,藐视部厅,搅乱学制”。有人把这封信的底稿抄了一份送给沈石君。沈石君看了,置之一笑。他知道这封控告信,不过是制造一个查办的口实。为了给当局一个下马台阶,彼此不伤和气,他自己主动递了一封辞职书。高先生只得再回五小去教书。高先生到教务处看看

6、,教员大半还是熟人。他和大家点点头,拿了粉笔、点名册往教室里走。先前的同事在他身后努努嘴,演了一出双簧。一个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一个说“前度刘郎今又来”。高北溟只当没有听见。(有删改)文本二:我的初中(节选)汪曾祺初一、初二国文是高北溟先生教的。他的教学法大体如我在小说徙中所写的那样。有些细节是虚构的,如小说中写高先生编过一本字形音义辨,实际上他没有编过这样一本书,他只是让学生每周抄写一篇字辨上的字。但他编过一些字形的歌诀,如:“戌横、戍点、戊中空。”他讲书前都要朗读一遍。有时从高先生朗读的顿挫中学生就能体会到文义。“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他讲书,话不多,简

7、明扼要。如讲训俭示康:“厅事前仅容旋马,闭目一想,就知道房屋有多狭小了。”这使我受到很大启发,对写小说有好处。小说的描述要使读者有具体的印象。如果记录厅事的尺寸,即无意义。高先生教书很严,学生背不出来,是要打手心的。我的堂弟汪曾炜挨过多次打。因为他小时极其顽皮,不用功。曾炜后来发愤读书,现在是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了。我的同班同学刘子平后来在高邮中学教书,和高先生是同事了,曾问过高先生:“你从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严?”高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现在想想,真也不必。”小说徙中写高先生在初中未能受聘,又回小学去教书了,是虚构的,事实上高先生一直在高邮中学任教,直到寿终。(有删改)1通过文本二可知,文本一

8、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一天,阿露去照顾她的耕地,那是山坡上小块的梯田。嵋坐在屋外,天很晴朗,远山近山层层叠叠。空中有飞机的声音,这声音忽然变得尖锐和急促,紧接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一道火光,在对面的山上冲天而起。两人望着对山的火光,又惊又怕,不知该怎么办。嵋分析说,这是飞机失事了。好在树木都很潮湿,火势没有蔓延,到傍晚又下了雨,火光熄了。次日,嵋和阿露一起去田里,在不远处的树木中发现了一个年轻的外国人。他惊异地听到嵋用英语对他说话,脸上显出欣慰的神色,断断续续地说:“我是美国飞行员本杰明潘恩,”他努力说出这些字,

9、停了一会儿,又用力说:“我还有同伴”就晕过去了。她们无法把他抬到屋里,就在旁边迅速地搭了一个小窝棚,把他移过去。搬动时,看见他的背后衣服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佑护。”嵋默念这几个字,一下子非常感动,他们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落到这山窝里。“他在发烧。”阿露看着那飞行员喃喃地说,“他真漂亮。”嵋告诉阿露飞行员背后的字是什么意思,阿露睁大眼睛听着,说“明白”。嵋想了一下,问阿露:“有盐么?我们弄一点盐水给他洗伤口。”“用盐?洗伤口?”阿露有些吃惊,怯怯地反问。这里盐极难得,是珍贵物品,大家连吃都舍不得。阿露经过最初的惊异,不再迟疑,跑回家去,冲了一碗盐水来。她们从降落伞上剪下布条,

10、为伤员包扎。小窝棚成了临时病房,嵋和阿露轮流守护着本杰明。本杰明有时清醒,好几次问起:“我的同伴?”嵋想应该去找。阿露到高处,四处瞭望,没有看见降落伞的踪迹,她们无法做更进一步的搜索。过了两天,本杰明清醒的时间长了一些,他再次自我介绍,说:“本杰明,你们可以叫我本。”他看清楚了阿露,仿佛有些吃惊,脱口而出:“多么美!”嵋把这话告诉阿露,又把阿露最初的评论告诉本杰明,本、露二人相视而笑。傍晚又下起雨来,必须把本移到屋中去,唯一的办法是阿露来背。阿露说她背得动。本说,这让他很不安,再过一天他就可以自己走。可是雨越下越大。嵋和阿露扶着本,本站不住,只好让阿露背到屋里。本惊叹道:“阿露这样苗条,却是个

11、大力士。”阿露说,她们在田间挑东西重得多呢。大雨倾盆,雨声如雷,像要把小小的茅屋冲走。屋角漏雨,流下细细的水流,阿露用一个破盆接着。暴雨过后,天上出现一道彩虹,长而宽的绚丽的颜色,在灰暗的天空中显得既宏伟又温柔。本的情况似乎稳定,不过嵋知道应该把他送医院。可是哪里有医院?阿露从来没有去过医院,她得到邻村去问,最近的村子在三十里外。阿露说,也许这几天土根叔会来。本说这个茅草屋是最好的医院,他得到了最好的护理。可是他的体温又升高了,这是阿露的手测量出来的。她们必须采取措施。这天清晨,阿露去邻村了。黄昏时,阿露回来了,说土根叔他们愿意把本送到保山医院,次日来接。就在这天夜里,又下雨了。雨势很猛,连着

12、下了两天。那条溪水变得很宽,水面涨上来离崖边只有一米多。她们的路断了,没有办法,只有等待。只有等待。本的兴致还是很好。但明显地一天比一天虚弱。盐已经没有了,只有用草药汁洗伤口。嵋很抱歉地想,这种草药汁是不是会越洗越坏。一天晚上,本说要唱歌,阿露先唱了一首民歌。本低声断断续续地唱起来,唱的是我可爱的家,他一开头,嵋就跟上去。Home,sweet sweet home,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本低声说:“我们打法西斯为了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他的嘴角牵动,想要露出笑容,“这里也是我的家,是不是?”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

13、回到远方的小树林旁的自己的家了。三天后,她们把本葬在屋后,用两个异国少女的泪送别他。本躺在阿爸旁边,青草在那里生长,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许多年以后,美国军方来寻找在二战中牺牲的美国军人骸骨,在这里找到了本杰明潘恩。(节选自宗璞西征记,有删改)文本二:贺:您颇为强调小说作为“史”的一面,格外看重小说的写实功能。但您同时强调,“小说只不过是小说”,也就是它终究是一种虚构。您如何理解这部小说的“虚”和“实”?冯:说小说写的是历史,不是说写的就是“史实”。小说如果太“实”了,就像金瓶梅,可能不太好;如果太“虚”了,又站不住,缺乏厚重的生活内容。“虚”和“实”怎么能掺杂、调和得好,这是个功夫。贺:在读

14、南渡记和东藏记的时候,感觉您对具体情境的描写能够很真切地浮现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氛围,但好像又很难在里面读到一个比较有戏剧性冲突的故事。您整个结构是以家庭关系来结构,没有一个特别核心的人物或情节一直串下来,所以读的时候需要很细心。但我觉得这又是很耐读的小说,读得越深入就越会体会出小说的好来。冯:关于野葫芦引,我曾经讲过“雅俗共赏”,一个是“好看”,一个是“耐看”,最好两者都能做到。西征记,我就很想多用一些“虚”的方法,怎么样把战争写得浪漫一点。当然,只是这么想,不知道写的时候会怎么样。(节选自贺桂梅历史沧桑和作家本色宗璞访谈,有删改)【注】宗璞,本名冯钟璞。野葫芦引是宗璞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

15、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分为四卷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2一部小说“好看”和“耐看”,离不开写实和虚构。“实”和“虚”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驴叫岑燮钧大将军骑高头大马,却喜欢听驴叫,他觉得那叫声好听,这真是无可奈何之事。程士成从来没觉得这驴叫有啥好听的,可是偏有人说,他的嗓音最像驴叫。有一次,大将军得了一匹上好的叫驴,叫门客们一起到后院去。众人簇拥着大将军,一路上赞美着还没见面的叫驴。更有人引经据典,说大将军这雅好直追魏晋,真是难得的性情中人。到了驴圈边,那驴果然长得一表人才。大将军想让驴叫起来,可是驴就是不叫,只管踢蹄子。马夫很着急,正想打下去时,大将军阻止了他,说孤家的爱物,岂可以畜生论?他的小眼睛滴溜溜转,目光在人群中逡巡。忽地,他对着一个“长人”停住了,众人都以为是针对这个人,而大将军却招了招这人身后的程士成。程士成生得矮小,这是他的便利处,他可以躲在“长人”后,但这一回他却失算了。“程主簿,听说你的声音最像驴叫,能否做个引子,先叫一声,也好让孤家的驴跟着叫起来?”程士成微微向大将军躬了躬身:“小人不才,从未学得驴叫。”大将军感到有些不爽快,他指着门客们,愠色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