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特性教案5篇

上传人:xg****9 文档编号:359987005 上传时间:2023-09-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的特性教案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纸的特性教案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纸的特性教案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纸的特性教案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纸的特性教案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纸的特性教案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的特性教案5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纸的特性教案5篇纸的特性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的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概括三角形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点,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唯一性,从而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性。3.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难点:准确画出三角形的高。教学流程:一、 联系生活,图片引入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初步感知三角形。2.出示三角形这一单元的结构图,使学生了解本单元将要学习哪些内容,后指出本节课重点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二、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和

2、特征。1.研学活动:(1)图片中描出三角形。(2)用直尺画出三角形。(3)交流概括三角形概念。2.展学-展学预设(1)一描:线段、首尾相连。(2)一画: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3)概括:结合描和画三角形的过程,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3.追问: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4.举例: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就叫做abc。给三角形起名字。三、掌握三角形高和底得概念,会画三角形高。出示研学提示,借助研学提示进行自学。1. 研学提示(1)读一读、圈一圈:打开书60页,抓关键词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2)画一画、说一说:尝试给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作一条

3、高,和同桌说你的画法。(3)想一想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2.展学-展学预设(1)关键词:顶点 对边 垂线 垂线段(2)注意画高是要用虚线,标清垂直符号相应的高和底。(3)不同底边对应的高也不一样,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对的。(4)当三角形中有一个直角时,以一条直角边为底,这条底边上的高恰好是另一条直角边。四、三角形的稳定性1. 游戏研学(1) 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若干长度相同的小棒,在单双两号组之间展开比赛。比赛规则:单号组的同学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 双号组的同学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 哪一组摆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多,哪个小组就获胜。(2)请单双两号各出一组展学汇报。2.展学(1) 展学预

4、设:双号组,能拼出好多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因为四边形易变形。(2) 单号组,三边长度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都确定了。通过三角形唯一性体会其稳定性的特性。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象:电线杆、自行车。你还知道那些地方也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纸的特性教案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5、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框架、小棒。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情景导入1.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课件出示流动红旗、建筑框架、吊车、笔筒)(学生回答指出都有三角形)2. 导入课题: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对, 这些物体中都有三角形(同时点击课件,抽出三角形)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

6、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师:大家看,在这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中,你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分小组讨论)集体讨论评价,得出: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是的。刚才同学们所发现的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板书: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你能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并尝试标出边、角、顶点。利用实物投影仪交流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有三条边

7、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请同学们对照刚才几个同学的说法,判断一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师:现在你觉得哪种说法更准确?课件出示完整定义。(齐读三角形的定义)师: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此处可点一点“围成”就是首尾相接,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为了表达方便,我们习惯用连续的大写字母a、b、c,分别表

8、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同时点击课件,出示三角形abc。).师:如果换上不同的字母,怎么叫呢?(指名说说)师:让我们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三角形abc。(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也画一个三角形abc)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师:在我们生活中,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你们看(课件出示:自行车、篮球架、电线杆),你发现了什么?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学生各抒己见)师: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教师拉动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个三角形,我请两个同学来拉拉看,(指名)感觉怎样?(拉不动)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稳定性并板书)

9、师:正是因为三角形的这一特性,所以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广泛,你能举个例子吗?(房顶做成三角形的,台历、斜拉桥、吊车)师:刚才我们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四边形也拉不动吗?(指名说)为什么?(教师演示)师: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你能来运用吗?巧手实践。(1)学校的椅子坏了,有点摇摇晃晃,谁能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想个办法把它修好?(2)路边的小树被风刮倒了,要把小树固定住,可是路边只有一根木棍,怎么办呢?四、教学三角形的高师:我们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人们常常把很多物体设计成三角形。(出示图片:斜拉桥。)师:在这座斜拉桥上你看到了什么?要想知道这座斜拉桥从桥面到顶端的高度你准备怎么

10、测量?在同学们的桌子上也有一幅这样的图,先想一想,四人小组讨论,可以在练习纸上操作。集体讨论交流。师:同学们都想到了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这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师:请你想一想,该怎样作高,试着在刚才画好的三角形abc内作出一条高,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比一比,谁作的高最规范、最漂亮。(学生尝试作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交流作高的过程。教师示范画出一条高。(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画三角形的高,其实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段。)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它们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发现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的高就是过一个

11、顶点作对边的垂线段。)教师小结:对,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互相垂直的一组线段。师: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学生在书上操作,然后评议交流。三角形有几条高?小结: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只是他们的高各不相同。你能给这两个三角形画高吗?(练习纸上画高)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纸的特性教案篇3【设计理念】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

12、,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本课设计都特别突出几个环节:丰富感性认识形成抽象概念物理情景识别深化概念理解应用、交流与想象矫正认识偏差小结知识要点,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想象、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分析】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

13、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学情分析】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经验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和声速。2、借助探究活动增强体验,培养能力、学会思维与合作。3、通过过程感受激发想象能力和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创设情境,引发心理需求1、播放音乐(千差万别的声音)2、这些声音有何不同?(生):听音乐、描述感受二、活动1:探究声音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师):创设问题,引发表现欲和求知欲问题设置、过程引导:(以打鼓为例)1

14、、鼓声是怎样产生的?2、怎样能显示出鼓面的振动?3、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4、鼓声的强弱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5、怎样做能显示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生):首战告捷,获得心理满足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师):多媒体课件放映并解说:示波器显示声音的强弱三、活动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师):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激发学生自我发现,追求过程和方法体验问题设置、过程引导:1、你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2、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梳子,怎样做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3、声音的高低不同时,梳齿的振动情况有何不同?4、猜想: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关系?5、怎样检验你的猜想?(生):感受过程,抽象思维,体验知识发生思考、表述、操作、讨论、对比、总结(师):多媒体课件放映:齿轮敲打塑料片、示波器显示声音的高低、弦乐器的音调(生):阅读课本(信息快递),认知概念。四、活动3:辨别声音(师)(生):(乐器演奏表演、少数学生发音,其余学生闭目静听、识别)1、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2、辨别不同人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