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9977495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门窗墙 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小学美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门窗墙作者类型造型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门窗墙老房子我造的小房子和漂亮的房间共同组成一个单元,是建筑一条线里的内容。房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个单元先研究其门、窗、墙,然后整体了解研究古今中外房子的不同特征,再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房子,进而由外及里画画、做做,布置漂亮的房间。本课注重人文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所设计的不同风格的门、窗、墙。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手法进行设计表现,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的表达。因为本课的教授内容容量较大,所以在课时安排上,第一课时中将教学的重心放

2、在“门”上,设定的学习主题为“门窗墙之门”,以绘画、想象设计为表现手段;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第二课时的设定主题为“门窗墙”,表现形式为陶泥、彩纸、废旧材料、半立体拼贴等手工创作。学生情况: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探究欲望强烈,已经初步具备运用线条、形状、色彩造型元素表现所感所想的能力,创造想象力开始发展起来。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教学方式、手段:1. 愉悦的情境创设法。利用动画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想象,自由发表自己的

3、个性创意与独特见解。2. 趣味的游戏串联法。通过“套娃式”的“开门探秘”游戏,串联起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与参与性,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顺利达成三维目标。3. 直观的实践操作法。在教学过程中,突破完全以课件主导的方式,制作直观教具,让学生在打开一扇扇门、探寻一个个秘密的实践操作中,完成教与学的活动。4. 探究的分组合作法。将学生分为四个活动小组,通过各小组探讨与辨析,巧妙地化解教学中的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主动性。教师准备:1. 课前将全体学生划分为四个合作小组,收集有关“门”的特点的资料。2. 收集有关“门”的图片制成PPT课件。3. 准备可以打开、层层缩

4、小的“套娃式”的各种门的半立体教具及相应的门的图片。学生准备:彩色笔、油画棒、彩色铅笔、水粉等各种绘画媒材。收集有关门的特点的资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观察不同风格的门的图片资料,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门的不同风格,理解门的实用性与装饰性。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想象,运用不同的绘画媒材,大胆表现自己喜爱的门,在表现中能突出门的功能与整体建筑的和谐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各种风格的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筑的正确的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不同风格的门的美感,大胆想象,以绘画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门。教学难点:学生在绘画时,如何个性构思

5、与构图处理,并将门的功能性突出。教学设计一、动画欣赏 激趣导入(初步感受门中的万千世界)师:上课之前,我们来轻松一下,(播放怪兽电力公司的片头)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门中有着奇妙的万千世界,老师这儿也有一扇门,从这扇门的外观,猜猜门里会出现什么?(教师出示一扇绘满了汉字的门,里面有一个象形文字“门”)师:谁能帮老师把它打开?念个咒语?(芝麻开门)师:是一个象形文字!猜猜这是什么字?(门)师:为什么会有门呢?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个门是几扇?是不是只有两扇的门?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门?(生答)师: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对门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早上要出家门、进校门,考大学的时候要

6、“鲤鱼跃龙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板书:门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运用视频欣赏、实物互动等发挥了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受到启迪。通过象形文字“门”的运用,巧妙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学生的认知中,为接下来的“传统之中国门”的欣赏奠下基调。二、欣赏探究 了解认知1. 了解传统之中国的门师:门在人类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呢,关于门的秘密就在这扇门里面(教具),让我们打开这扇传统之门,在欣赏图片的同时,请思考这些门的造型与色彩的特点。师生共同探讨、交流。2. 了解传统之外国的门师: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而不同风格的建筑就会有不一样的门!让我们一

7、起欣赏国外经典建筑中的门。 师:印度古代神庙门,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神秘的、压抑的)师:有一种图腾崇拜的感觉,是吗?所以说,门的设计一定要为整个建筑服务,突出它的功能性与美感,这也是现代建筑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点击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真切地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与世界其他民族审美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审美意识与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3. 现代建筑的门师:埃及公园大门,它的整体造型像什么?(小丑的脸,窗户像是它的眼睛,门好像是它的嘴巴)师:看到小丑,你会联想到什么?(马戏表演,让我们

8、感到快乐)师:说得非常好,你们喜欢公园吗?公园是一个让同学们高兴的地方,它的门设计成小丑裂开笑的嘴巴,是不是在向我们传递快乐?师:设计师的构思真是巧妙,再来看看它的色彩?(鲜艳,颜色很多)师:那它给你的感觉是热闹还是安静?(热闹)师:好的,根据我们的探讨,你觉得设计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构思新颖、造型与色彩设计巧妙、实用性与装饰性突出)设计意图:通过针对典型图例进行深入分析,感受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知美术作品,提高理解与评述能力,发展其艺术感知能力和创新表现能力。三、学生练习 解决难点通过分析典型图片,师生共同找寻设计“门”的方法1. 构思首先确定门的功能,

9、然后决定你的造型。2. 构图开阔的可选择横构图,高耸的可选择竖构图。3. 色彩突出门的功能(暖色调或冷色调、色彩的纯度)。四、学生作业 巡回辅导教师出示:图书馆、购物广场、儿童乐园、汽车城、菜场、自己的卧室,或自由选择、想象一个建筑,为它设计一个门。要求:1. 构思新颖,突出门的功能性。 2. 创造性使用各种绘画媒材。五、展示作品 自我评价 生自评,生互评,师生从构图、装饰手法等方面去评价作业。六、总结激励 拓展延伸师(打开“梦想之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门,关键是能否用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去打开这些门,寻找人生幸福的宝藏。好了,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尝试用陶泥、剪贴

10、或立体制作等形式表现设计的门、窗、墙。同学们再见!(老师再见!)作业要求 本课的作业设置:请学生选择图书馆、购物广场、儿童乐园、汽车城、菜场、自己的卧室或自由选择、想象一个建筑,为它设计一个门。要求:1. 构思新颖,突出门的功能性。 2. 创造性使用各种绘画媒材。教与学的评价孩子在欣赏作品的时候,往往只从讲述作品内容出发,或者只是很概括地说色彩漂亮等。引导学生从艺术鉴赏的角度,从作品的构图特色、构思创作等方面更加深入地分析作品,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反思与总结体验与解析一、文化蕴含的渗透,使课堂有厚度用足教材备好课。教材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授蓝本,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型资料,在教学中可以选择、补充和拓

11、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本课门窗墙之门着重引导学生对“门”的学习,一方面,减少了教学容量,对学习内容有更加深入的探讨与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对“窗”“墙”展开创造性学习。作为审美教育主要途径的美术教育,审美意识是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美术作品及其活动中的。从中华民族的象形文字到中外传统之门的分析欣赏和理解,使课堂中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对学生民族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完善是十分有益的。二、教学手法的多样,使思维有广度在教学中采用互动式学习策略,通过欣赏、对话、体验、辨析,寻找“共性”,突破难点,突出“个性”, 凸显重点。导入时的动画视频既活跃了气氛,也激发了想象思维的萌动;一扇扇

12、不同的“门”的开启,既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带来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典型图片的解析,既完成教学重点的剖解,也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三、学生的主动体验,使教学有深度学生念动咒语,主动参与“开门”,从而了解门的发展、门的演变、门的风格等知识,激发了他们主动介入美术活动的意识。活动中学生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许只有片语只言,或许是一段话,却无不渗透着新理念。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等,又肯定了自我,增强了主体意识,使教学有了深层的延伸作用。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因为本课的教授内容容量较大,所以在课时上可以安排为第一课时:门(绘画,想象设计);第二课时:窗(手工,彩纸废旧材料半立体拼贴);第三课时:墙(手工,陶泥或废旧材料立体制作设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