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3h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359554376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PPT 页数:244 大小:1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代谢动力学3h_第1页
第1页 / 共244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h_第2页
第2页 / 共244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h_第3页
第3页 / 共244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h_第4页
第4页 / 共244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h_第5页
第5页 / 共2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3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3h(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药物 机体机体 药效学药效学药动学药动学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药理学主要研究内容药效学主要内容药效学主要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药物与受体西山校区药理教研室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 目标要求目标要求 掌握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有关影响因素。熟悉药动学各参数及其意义。了解药物消除动力学的类型及其特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体内药量变体内药量变化的时间过化的时间过程程机体对药物的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处置过程吸收吸收(Absorption)分布分布(Distribution)代谢代谢(Meta

2、bolism)排泄排泄(Excretion)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吸收 分布分布 代谢(生物转化)代谢(生物转化)排泄排泄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主要方式:主要方式: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其他:易化扩散、胞饮、膜孔滤过等其他:易化扩散、胞饮、膜孔滤过等(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1、定义:、定义: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药物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细胞是药物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其转运的作用力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其转运的作用力来自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梯度。来自于细胞膜两

3、侧的浓度梯度。临床上大多数药物采用被动转运的方式。临床上大多数药物采用被动转运的方式。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下山转运)(下山转运)被动转运的特点为:被动转运的特点为:药物从高浓度药物从高浓度 低浓度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无竞争抑制和饱和不需要载体,无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现象。影响因素:影响因素:l分子量小分子量小相对相对易转运易转运l脂溶性高脂溶性高相对相对易转运易转运l解离度低解离度低相对易转运相对易转运 分子型药物极性小,易通过细胞膜;分子型药物极性小,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不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不易通过细胞膜。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ran

4、sport)(passive transport):大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性或弱碱性物质,在大多数药物为有机弱酸性或弱碱性物质,在体内有不同程度地解离。体内有不同程度地解离。体液体液PH值可以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值可以影响药物的解离度,从而影响药物的转运速度。药物的转运速度。体液体液PH值对药物转运速度的影响值对药物转运速度的影响酸性药酸性药(Acidic drug):HA H+A 碱性药碱性药(Basic drug):BH+H+B(分子型分子型)离子型:形成离子障离子型:形成离子障(ion trapping)分子型:分子型:极性低,容易通过细胞膜极性低,容易通过细胞膜H+HAA-HAH+

5、A-BBH+H+H+BBH+Ka=H+A HApKa=pH-lg A HA酸性药酸性药pHpH和和pKa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度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度:HA H+A A HA10 pH-pKa =离子型离子型 非离子型非离子型-lgKa=-lgH+-lg A HATips:Tips:1 1、不同药物具有其固定的、不同药物具有其固定的pkapka值。值。PHPH值相同时,值相同时,酸性药物的酸性药物的PKaPKa越小,解离度越高。越小,解离度越高。2 2、当体液的、当体液的pHpH值以数学值微小增减时,酸性药物值以数学值微小增减时,酸性药物解离度以指数值发生相应巨大变化。解离度以指数值发生相应巨大变

6、化。pHpH越大,越大,解离度越高。解离度越高。3 3、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高,离子型多;、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高,离子型多;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分子型多。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分子型多。碱性药碱性药pHpH和和pKapKa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度决定药物分子解离度Ka=H+BBH+pKa=-lg H+-lg BBH+:BH+H+B BH+B10 pKa-pH =离子型离子型 非离子型非离子型pKa=pH-lg BBH+Tips:Tips: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高,离子型多;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高,离子型多;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分子型多。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分子型多。酸性

7、药酸性药在碱性环境中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高,离子型多;解离度高,离子型多;在酸性环境中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分子型多。解离度低,分子型多。碱性药碱性药在酸性环境中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高,离子型多;解离度高,离子型多;在碱性环境中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分子型多。解离度低,分子型多。酸性药酸性药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高,转运速度慢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高,转运速度慢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转运速度快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转运速度快碱性药碱性药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高,转运速度慢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高,转运速度慢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低,转运速度快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度低,转运速度快规律:规律:“酸酸碱碱易转运酸酸碱碱易转运

8、酸碱碱酸难转运酸碱碱酸难转运”解离度对药物转运的影响:解离度对药物转运的影响:解离度低的药物解离度低的药物相对易转运相对易转运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通过改变体液通过改变体液PH值可改变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速度,值可改变药物的吸收和排泄速度,对于促进药物吸收和药物中毒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药物吸收和药物中毒的抢救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例如: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为弱酸性药物。为弱酸性药物。原尿是弱酸性的,弱酸性的药物在原尿中解离度非原尿是弱酸性的,弱酸性的药物在原尿中解离度非常低,大部分以原形存在,很容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常低,大部分以原形存在,很容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回体内,延长其作用时间。回体内,

9、延长其作用时间。碱化尿液可以增加其解离度,减少重吸收。碱化尿液可以增加其解离度,减少重吸收。静脉注射弱碱性的静脉注射弱碱性的NaHCO3迅速碱化尿液,加速迅速碱化尿液,加速巴巴比妥类药物排泄,为中毒抢救措施之一。比妥类药物排泄,为中毒抢救措施之一。(二)主动转运(二)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是指药物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是指药物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转运。转运。如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及如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及Na+、K+等等 甲状腺腺泡细胞的聚碘。甲状腺腺泡细胞的聚碘。主动转运主动转运(上山转运)(上山转运)特点:特点:逆浓度差转运逆浓度差转运 需要载体;需

10、要载体;消耗能量;消耗能量;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具有饱和性和竞争性抑制现象。二、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吸收 分布分布 排泄排泄 转运转运代谢(生物转化)代谢(生物转化)转化转化(一)药物的吸收(一)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概念概念 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环的过程意义意义 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直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直接影响药物效应产生的快慢和强弱。接影响药物效应产生的快慢和强弱。思考:思考:常用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气雾吸入、舌常用给药途径:静脉给药、气雾吸入、舌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下含服、直肠、肌内注射、皮下

11、注射、口服给药、皮肤给药。口服给药、皮肤给药。哪种给药方式没有吸收过程?哪种给药方式没有吸收过程?静脉给药直接入血,静脉给药直接入血,没有吸收过程。没有吸收过程。吸收速度:吸收速度:静脉静脉 吸入吸入 舌下肌内注射舌下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直肠给药直肠给药 口服皮肤口服皮肤吸收速度减慢吸收速度减慢吸收部位及特点吸收部位及特点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Oral ingestion)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最后进入体循环。肝脏,最后进入体循环。首关消除:首关消除: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肠道的某分被肝脏和肠道的某些酶灭活代谢,

12、使进些酶灭活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药效降低。小肠小肠吸收吸收药物药物药物经肝门静药物经肝门静脉入肝脏脉入肝脏药物经肝静脉药物经肝静脉入全身循环入全身循环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考虑到首关消除的存在,临床上规考虑到首关消除的存在,临床上规定的给药剂量已经追加了可能被首定的给药剂量已经追加了可能被首关消除掉的一部分。关消除掉的一部分。不同药物首关消除的量是不同的,不同药物首关消除的量是不同的,但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宜口服给但首关消除较多的药物不宜口服给药,如药,如硝酸甘油硝酸甘油口服后口服后90%被首关被首关消除。消除。硝酸甘油通常采用硝酸甘油通常采用舌下给药舌下给药

13、的方式,的方式,起效快,无首关消除。起效快,无首关消除。舌下含服可避免首关消除,粘膜血管丰富,吸收也较迅速,舌下含服可避免首关消除,粘膜血管丰富,吸收也较迅速,但因吸收面积较小,给药量有限,适用于脂溶性较高、用但因吸收面积较小,给药量有限,适用于脂溶性较高、用量较小的药物。量较小的药物。2、舌下给药、舌下给药心绞痛的病人舌心绞痛的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下含服硝酸甘油 3、注射给药:、注射给药: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可迅速准确地进入体循环,可迅速准确地进入体循环,没有吸收过程。没有吸收过程。肌内注

14、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Intramuscular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药物可经毛细血管壁吸收,吸收完全且药物可经毛细血管壁吸收,吸收完全且速度较快。速度较快。由于肌肉组织血流比皮下丰富,因而肌内由于肌肉组织血流比皮下丰富,因而肌内注射吸收更快注射吸收更快.局麻时,常加入缩血管药物以减少吸收,局麻时,常加入缩血管药物以减少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时间。休克时,由于外周血管循环不良,吸收速休克时,由于外周血管循环不良,吸收速度大为减慢,一般采用度大为减慢,一般采用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抢救。抢救。动脉注射可将较浓厚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动脉注射可将较浓厚的药液

15、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溶栓和抗肿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溶栓和抗肿瘤的目的,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瘤的目的,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4、直肠给药、直肠给药制成栓剂或溶液剂,经肛门塞入或灌肠。制成栓剂或溶液剂,经肛门塞入或灌肠。药物经直肠粘膜或结肠粘膜吸收,起效快,无药物经直肠粘膜或结肠粘膜吸收,起效快,无首关消除。首关消除。5、吸入给药、吸入给药(Inhalation)肺泡表面积大,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肺泡后可被迅速肺泡表面积大,血流量大,药物进入肺泡后可被迅速吸收。吸入给药也能用于鼻咽部的局部治疗。吸收。吸入给

16、药也能用于鼻咽部的局部治疗。肺泡表面积肺泡表面积100-200m26、经皮给药、经皮给药(Transdermal)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而达到全身作用。对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而达到全身作用。对于容易经皮吸收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制于容易经皮吸收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制成缓释贴皮剂预防心绞痛发作。成缓释贴皮剂预防心绞痛发作。(吸收作用)(吸收作用)更多用于外用局部治疗。更多用于外用局部治疗。(局部作用)(局部作用)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因素影响药物吸收的其他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解离度小,相对越容易被药物的分子量小、脂溶性高、解离度小,相对越容易被吸收;反之则可能难被吸收。吸收;反之则可能难被吸收。辩证:吸收要穿过脂双层,所以一般是亲脂性药物易吸辩证:吸收要穿过脂双层,所以一般是亲脂性药物易吸收。但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很多酶促反应在水溶液中收。但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很多酶促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药物必须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被转运。所以吸进行,药物必须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被转运。所以吸收好的药物要极性大到能有一定水溶性,但不能极性太收好的药物要极性大到能有一定水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