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8432382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骑鹅旅行记(节选)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尼尔斯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也会咬他。尼尔斯因对同住一个村庄的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而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从此,尼尔斯骑在鹅背上走南闯北,周游各地,历时八个月才返回家乡。旅途中,尼尔斯饱尝了风险和苦难,但他也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听到了许多古老的传说,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他逐渐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蜕变成了一个具有正义感、真诚、智

2、慧、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教材节选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去牛棚找小狐仙,他先遇到了麻雀,麻雀嘲笑他是“拇指大的小人儿”;接着是受过他欺负的鸡没完没了地追着他说“他活该!他活该”;随后尼尔斯遇到了猫,猫也不愿意告诉他小狐仙的去向,并且当恼怒的尼尔斯又要去揪猫尾巴时,平时温柔和善的猫却将他狠狠扑倒;吃尽苦头的尼尔斯又到了牛棚中,引得牛棚里吼声四起,牛棚里的牛都想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平日捣蛋的小男孩。既后悔又害怕的尼尔斯意识到院子里没有谁愿意帮助他找小狐仙,于是无奈地爬上了围墙,恰逢看到自己家的雄鹅要和大雁一起飞走,为了让家里不受损失,他跃上了鹅背,开启了此次旅行。选文部分的插图共有四幅

3、,第一幅是小人儿尼尔斯站在院子里的台阶上向鸡、鹅询问小狐仙的去向,庞然大物般的鸡、鹅和弱小的尼尔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幅是牛棚中的牛正怒气冲冲地盯着小人儿尼尔斯,对尼尔斯之前的做法表示不满;第三幅是小人儿尼尔斯坐在围墙上环顾自己的家,他像蚂蚁般弱小,显得无助而孤独;第四幅为背景图,尼尔斯最终骑着白鹅飞到空中,开启旅行。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采用了“变形”这一艺术手法,使作品具有更大的表现力。尼尔斯的“成人”之路,就是通过被变形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开始的。变形后,强弱身份被置换,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飞扬跋扈、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的十四岁少年,更像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变形赋予了平常事物不一

4、样的属性,营造出陌生化的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对故事主人公建立初步印象。2结合插图,了解文中的精彩情节,聚集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品析作品的能力。3学会移情体会,感悟“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主旨。4通过想象、推想、猜想、讨论等学习方法,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在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想象阅读童话故事,聚集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2学会移情体会,感悟课文主旨。教学难点通过选读精彩片段和想象、推想、猜想、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了解故事的趣味性,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教学策略1

5、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文字障碍,解决重难点。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交流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及节选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交流时,学生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给各部分列小标题,还可以借助插图把握主要故事情节,从而梳理文中出现的动物,思考他们与主人公的关系。2自主阅读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为重点,让学生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熟悉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学习提示中,第一个学习要求对学生来说有一些难度,教师可以将这个问题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动物们的表现,二是尼尔斯自己的变化。这两部分内容交织在一起,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自主阅读和圈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

6、以抓住动物们的语言、动作,感受动物们的表现,体会主人公的形象。3拓展延伸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相互之间可以分享、交流故事情节。可以围绕学习提示的第二个学习要求,从小说目录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标题进行猜想,唤起学生对这些故事情节的好奇,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与有趣。本文只是整本书的一个缩影,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能理解本文内容(故事情节)是学生学习的目标之一,而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课前准备1阅读小说骑鹅旅行记。2查阅书籍或上网搜集关于作者的资料。3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谈

7、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同学们,你们同自己的父母一定去过很多地方旅行吧,能分享你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旅行经历吗?(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受;教师点名来说一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小男孩,他和你们一样,开启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旅行。但是,他乘坐的交通工具非常独特,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2过渡:这篇课文节选的是原著中的一个片段,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教师请学生介绍作者,并出示课件展示。塞尔玛拉格洛芙,瑞典女作家。1909 年因为“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饶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她是瑞典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作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这一文学奖的女

8、性。代表作有骑鹅旅行记阿尔纳先生的钱一座贵族庄园的传说。塞尔玛拉格洛芙年幼时因下肢患疾,行走艰难,主要与书籍和会讲故事的外祖母朝夕相伴,因此接触了大量的童话、民间传说等。这部小说是她在认真研究飞禽走兽的生活习性和规律,调查各地的风俗习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完成的。4小结:有人说,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我们作为读者,在读书的时候,其实是在和作者进行无声的交流。所以,了解作者及写作的相关资料,对于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有很大的帮助。板块二自主阅读,合作探究1学生阅读课文,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老师巡视指导。(1)运用查字典、求助同学等方式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读通句子。(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

9、字词。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相互纠正读音。“鸡冠”中的“冠”读un;“爪子”中的“爪”读zhu。3课件出示不易理解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警示。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乌合之众:指无组织无纪律的一群人。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眼睛发花。也形容被纷繁的事物或景象弄得不知如何是好。九牛二虎之力:形容很大的力量。4(1)想一想: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角色?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喜欢尼尔斯?(2)说一说:对文中

10、不同角色的第一印象。初步概括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3)猜一猜:随着故事的发展,尼尔斯还会遇到哪些人或动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5全班分享:请同学们先小组之间合作学习,然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6学生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1)角色:尼尔斯、鸡、鹅、猫、三头牛、大雁、雄鹅。原因:因为尼尔斯曾经扯过公鸡的鸡冠,揪过猫的尾巴,用木鞋打过牛,把马蜂放进牛耳朵所以他们都不喜欢尼尔斯。(2)第一印象:尼尔斯霸道、调皮捣蛋、喜欢捉弄人、不受他人喜欢;鸡、猫、牛小心眼儿,记恨尼尔斯;雄鹅向往外面的世界。主要内容:本文写变小的男孩在寻找小狐仙的过程中,遇到各种以前被他欺负过的动物,男孩通过他们对自己的态

11、度,认识到自己以前对他们造成的伤害。(3)示例:尼尔斯还会遇到狐狸、海豚、老鹰等。尼尔斯智斗狐狸,救出大雁。板块三精读课文,领悟表达1交流探讨。(1)教师课件出示交流任务,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在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尼尔斯变化后,别的东西对于尼尔斯来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尼尔斯变化后,拥有了哪项他曾经不曾有过的技能?(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圈画关键词句;课件相机出示相关内容。尼尔斯变小了。别的东西变大了。尼尔斯能听懂禽兽说的话。2感受态度。(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感受那些“庞然大物”对小狐仙尼尔斯的态度。(出示课文插图)麻雀和鹅不怕他,叽叽、

12、咯咯笑话他。(板书:笑话他)鸡咯咯里咕不怕他。(板书:不怕他)猫咪凶他,差点咬死他。(板书:凶他)牛棚里的牛一片混乱,吼声四起。(板书:吼他)(2)过渡:是的,小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世界上所有他熟悉的东西都变大了,他变成了弱小的小狐仙,他能听懂动物们说的话,也知道动物们并不喜欢他。3聚集情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的特点。(小组交流,指名答)要点:奇幻的情节如变成拇指大的人儿、骑上鹅背飞上天等,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紧张的节奏如动物们和尼尔斯的对话,猫和尼尔斯的较量等,都引人注目;细致的刻画如文中多处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而细致,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物形象。4全班交流,引导感悟

13、。根据学生的回答,整合答案,课件依次出示下列句子,并一一引导感悟。句段1:“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他想,“过一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1)抓住“想”字,展开探究。结合前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小尼尔斯为什么会这样“想”。复述“想”的内容,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结合“想”字,思考:句段1属于什么描写?表明了什么?心理描写。表明男孩不相信自己会变小,他希望这只是一场梦或一种幻觉,过一会儿就会恢复正常。(2)结合原著,了解男孩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师相机出示答案)因为男孩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狐仙,小狐仙很生气,就把男孩变小了。句段2: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

14、找到小狐仙?(3)指名读,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课件出示句段)(4)引导学生抓住两个“?”,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讨论句段2中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同桌相互讨论;教师指名答,并板书“反问句”“疑问句”)这两个句子用法不相同。第一句是反问句,意思是“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都很熟悉”;第二句是一般疑问句,是男孩在寻求答案。(5)引导学生在“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这个句子下面作标记(或画横线,或画浪纹线),学习句式特点,再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

15、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与注意。仿写示例: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6)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熟练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句段3: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7)学生快速默读这部分内容,抓住并圈画关键词,体会猫的形象。(教师板书:白斑点、皮毛平滑、爪子收缩、灰白的眼睛、温柔)(8)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探究写法,积累句子。(教师在“白斑点、皮毛平滑、爪子收缩、灰白的眼睛、温柔”后接着板书:外貌描写)(9)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好看的猫真的“十分温柔”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猫的样子看上去十分温柔,但实际上猫不是一直都很温柔。当男孩想继续去揪猫的尾巴时,猫就变得十分凶狠。具体可以从文中以下几处看出来:第15自然段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第17自然段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