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57529515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三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调研系列卷期末 语文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下面田字格中或括号内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3刘禹锡陋室铭文中,“,”两句表现出室主人交往人物之高雅。4王安石登飞来峰诗中,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5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y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

2、完了时,( ),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1)给语段处填写正确的拼音和汉字。责任( )y快( )(2)语段中括号里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海枯石烂B海阔天空(3)语段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顿号 句号B问号 分号C分号 顿号D逗号 逗号(4)语段出自最苦与最乐,其作者是( )A周敦颐B彭荆风C梁启超D宗璞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

3、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6本文选自_。(1分)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当涂掌事( )(2)辞以军中多务( )(3)及鲁肃过寻阳( )(4)即更刮目相待( )8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2分)(1)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2)孙权劝学的目标是:_9文章最后写鲁肃拜会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友有什么用意?(2分)_10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谈谈。(3分)_(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司马光年五六岁,弄青胡桃。女兄欲为脱其皮,不得。女兄去,一婢子以汤

4、脱之。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光曰:“自脱也。”光父适见,诃之曰:“小子何得谩语!”光自是不敢谩语。【注释】谩:欺骗;蒙蔽。1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1分)女兄复来问脱胡桃皮者。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光自是不敢谩语。_13选文带给人们怎样的启示?(2分)_(二)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心有暖梅开婉霏和小芸有点不一样,甚至和别的孩子也不大一样。十岁的娃儿,如初阳,如春雨,活脱的,跳动的,可以毫无顾忌地释放着自己童稚的天性。可是婉霏看起来婉约极了:一头过肩的黑发,齐刘海下是张如笋尖儿的小脸,精致,娴静。是的,她看起来就是一个安静的女孩

5、,甚至安静得有点冷,那是我初见她的印象。如果把别的孩子比作向日葵,那婉霏应当可以比作一枝寒梅了。我觉得,这个年纪的女娃,就应当像她的伙伴小芸一样:明朗,童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稚气,而婉霏,却像是隐于深山寒岭的梅,寒冷而不外显。在课堂上的表现印证了我的判断;她成绩优异,各方面都很出色,可不喜发言。如此出色的娃儿却不爱发言,这怎么行?于是有几次,我主动让她作答。她回答的质量挺好,只是声音并不太大。我认定她是一个冷冷的娃,那气息能让身边的人感觉到寒气。可是,观察一阵子,我发现事实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她的同桌小芸也是一个挺出色的孩子,只是学习和做事的速度不及她。为此,婉霏总是不失时机地照顾和帮助她。比

6、如,作文写到一半,有不会写的字,小芸会向婉霏请教。而正在一旁专心致志地写作的婉霏,却总是很乐意停下笔来,朝着她暖暖一笑,然后把字写给她看,最后,还不忘提醒她:你得加快速度哦。是的,得加快速度,不然,完不成作文是要被留下来的。几次写作文,婉霏都很快完成,然后在门外等着小芸。小芸回家迟了,妈妈自然要做小芸的批评教育工作,而在一旁的婉霏总是替小芸解释,安抚小芸的妈妈;同时安慰失落的小芸。就这样,婉霏同时抚慰了两个人的心。我没想到,这个年龄的娃儿,竟然能够试着去关爱,去温暖别人,这对于享受无尽的爱而不知回报与付出的同龄孩子,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她的确与别的孩子不一样。不过,并不是我当初想象的那样“冷

7、”。一天,已到放学时间,一部分孩子仍旧没完成习作,如往常,婉霏早早地完成了,在门外等候小芸。突然,电话声起,是家长打来的。我知道,是婉霏和小芸的妈妈来接她们了。我隐隐听到婉霏与家长的通话:“小芸还没写完呢,我也没写完不过,放心吧,我们很快就写完了”我稍稍感到奇怪:这孩子不是已经写完作文了吗?她为什么要说这个对自己不利的谎?不过,稍稍一想,我立即明白了她的用意:她是为了不让小芸的妈妈责怪她才撒了一个谎。婉霏明显在保护小芸不受责备,同时也兼顾小芸妈妈的情绪,而自己却面临着要接受来自家长“写得如此慢”的批评教育。我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孩子,心灵竟能温润善良至如此地步。蓦地,一颗苍老的心被孩子的善意暖暖

8、地濡湿。我不记得上一次自己的心弦被拨动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只是记得,我们大人们的内心正日渐寒凉。名利场来名利场去,向外求了所欲,却没有向内求得心宁,满嘴荒唐言,换得金满箱,银满箱;却不知,人心这个屋子却是陋室空堂,蛛丝满雕梁。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日渐寒凉的日子里,我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天使,觅得一枝生长于寒岭却并不寒冷的梅。于是,心随之变得温暖与芬芳起来。是那个孩子让我明白,周遭的环境愈是寒冷逼仄,心的花瓣愈是不能凋零一如婉霏,这朵惊艳而温暖的梅。14结合相关内容说说第段怎样表现了婉霏的“冷”?(4分)_ 15请简要概括文章是用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婉霏的“暖”的?(3分)_16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

9、析第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_17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第段画线部分的含义。(3分)_(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艾叶香中寻玉佩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

10、也是泥做的。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奶奶在面粉里加入晾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

11、愈加清晰。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崭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佩。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再见玉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部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有一段日子,奶奶

12、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玉佩。祖辈以农耕为生,奶奶一世清贫,养育子女多人已属不易。家里原本就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唯有玉佩。母亲翻遍了木箱的底,也未找到玉佩,赶紧走到床前,贴在奶奶耳边问:“娘,那玉佩呢?”奶奶不言语。母亲说:“是要给您老人家带走的。”奶奶用微弱的声音说:“要走了,还带那东西做啥?”奶奶走了,终究没说玉佩在哪里。走出房门,雨停了,我又闻到空气中飘来的艾叶的清香。18文章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4分)_19结合语境,品析第段划线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3分)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_20文章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_21玉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