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

上传人:通*** 文档编号:35745861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文写作诗词宝典管理篇目录一、基层(根本、本质)1二、廉洁(反腐倡廉)14三、谨慎(谦虚)28四、风气39五、用人(组织、干部)50六、领导(干部)64七、团结77八、气节(情操)84一、基层(根本、本质)1.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释义:即使是州县里的小官吏,只要是老百姓的事情,一点一滴都要关心。这联诗说的主要是为官的态度。用法提示:郑板桥沉居下僚数十载,所见所闻,皆是民生疾苦。所以诗中的一字一句,都是他的切身感受。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最直

2、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民生工作要努力的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民生工作只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在公文写作中,在讲到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的基层部门探讨做一个什么样的官、如何做一个好官的时候,可以用到这句话,或举郑板桥的例子,或直接引出下文。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原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释义:宰相都是从基层干部中锻炼上来的,而猛将都是从军队中摔打出来的。强调国家的文臣武将,特别是高层官员和将领,一定要从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的人中选拔。用法提

3、示:这句话很能体现韩非的思想特点,也是他选拔官员的一贯标准。在公文写作中,说到选拔、提干等事宜的时候,我们不妨加以佐证,会更有说服力。比如,古人云:“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干部有了丰富的基层经历,才能更好地树立群众观点,知道国情,知道人民需要什么。3.治天下者,以人为本。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原文:“上疏曰:治天下者,以人为本。欲令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治天下者”,又作“理天下者”。释义:治理天下,要以选择好辅佐的人为根本大事。这里的“人”指的是用人,而不是人民。用法提示:以人为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但是这句话里的“以人为本”,不是以人民为本

4、,而是以用好人为本,说的是干部选拔、培养的重要性。政治是否清明,社会是否安定,大大小小各级官员负有重大责任,因为众多的事务需要他们具体办理。所选是贤能之人,就会办善事,给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带来好处;所选为庸人,无所作为,尸位素餐,就会耽误政事;所选为恶人,就会办恶事,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选择什么样的官员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不能不慎重。4.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出处:唐王维少年行四首(其二)。原文:“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释义:谁不知道奔赴边疆从军的艰苦和危险呢,但是为了国家,纵然战死也无悔无怨。传达出一种从容无畏、义无反顾的决心。用法提示

5、:“纵死犹闻侠骨香”一句尤其著名,据说楚留香这个名字就是古龙在这里得到的灵感。“边庭苦”,偏远山区、国家边界又何尝不苦呢?偏远山区的基层党员干部为改变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奔波劳碌;边防战士勇担肩上的责任和使命,践行精忠报国、铁心戍边的铮铮誓言。这种无私奉献、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注意:这联诗的“边庭”二字,限定了写作对象的身份。5.官之至难者,令也。出处:明海瑞令箴示进士奚铭。原文:“官之至难者,令也;令之所以难者,政也。”释义:最难做的官,就是县官。说明了基层官员的艰难性和重要性。用法提示: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

6、全。”基层工作是许多领导干部在走上重要岗位之前必经的锻炼过程。我国现在有几千个县,每一个县的工作都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县级官员要负责当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大事小情。所以,县级的每一个决策,看似微不足道,但其所影响的却是十几万甚至上百万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再者,县级工作承上启下,既要对上负责,又要与老百姓“亲密接触”。因此,需要非常谨慎,加以重视。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来说,一是基层干部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二是县级领导需要选用有能力的人才,三是脱贫攻坚方面。6.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出处:东汉张衡四愁诗。原文:“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

7、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释义:道路悠远使我徘徊不安,为何我总是不能绝念,总是心意烦乱呢?形容心有所思,踯躅不安。用法提示:张衡开创了我国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发明了地动仪,而他还是一个文学家。他的四愁诗可以说是七言诗的前身,因为在他以前是没有一句七字且不带“兮”等语气词的诗的。在公文写作中,“何为怀忧心烦劳”中的“何为”可以被赋予适当的内容,如人生的理想、肩上的责任、背负的使命等。因为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所以我们要把它们放在心上。比如,“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社区工作说小不小,更不轻松,我们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

8、难。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出处:东汉荀悦申鉴政体。原文:“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徒跣而垂旒,非礼也。故足寒伤心,民寒伤国。”释义:脚底受寒,容易惹病上身;百姓贫困,容易导致国力衰退。比喻:要重视事物的根本。用法提示:“足寒伤心”只是比喻,“民寒伤国”才是重点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尤其是群众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老百姓都是国家的基础,如果其感情被伤害了,对国家失望之极,则政权就会有被颠覆的危险,这个国家就不会稳定。在公文写作中,这句话可以用在与群众路线有关的文章中,形容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寒”,意味着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这句话也可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等方面。比如,“足寒伤心,民寒伤国。”中国共

9、产党的优良传统就是坚持“群众路线”,历来重视群众基础,并且秉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8.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出处:北宋胡宏知言好恶。原文:“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气有性,故其运不息;德有本,故其行不穷。”释义:河流有源头,所以流水不断;树有根,所以不停生长。比喻:办事要开源固本,才能求得不断发展,看问题要追根溯源,才能抓住本质。用法提示:俗语“水有源,树有根”也是这个道理。在公文写作中,这个道理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使社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社会才会良性发展。如扶贫,不能只知道“输血”,更应该“造血”。如加大环境资源

10、保护,不能以索取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那种“寅吃卯粮”的索取与破坏迟早会使地球走向灭亡。比如,“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对于扶贫而言,不应该给救济款了事,而应当精准扶贫,找准项目使贫困者走永久脱贫之路。9.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原文:“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释义:治国就像种树一样,只有树根稳固,不易动摇,才会枝繁叶茂。形容根基稳固的重要性。用法提示:在公文写作中,如果场合很大、参会人的级别也很高,则可以用此二句就“治国理政”论述一番。实际上,“治国”二字可用可不

11、用。因为很多事情其实都像种树,需要根基,如治学、治企,家庭、事业等,无不可用。比如,“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根本不动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改革就能不断推进,发展就能更上台阶。1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学而。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释义: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强调根本、基础的重要性。用法提示:道,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名词,道家用,儒家也用,兵家还用。在公文写作中,它可以解释为

12、“根本之上的一切”。根本就是“1”,其他一切都是“0”。只有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才会有价值;如果前面的“1”没了,那么后面的“0”再多,也毫无意义。比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凡事必须先立本,先把根本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下来,才可能建立起相应的执行规范、制度和体系。1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出处: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释义: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比喻:要想事物生长繁盛,必须注重根本。用法提示: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最为著名的上

13、疏之一,他的本意是为了劝说逐渐追求享受的唐太宗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看完还给他写了回信,即答魏徵手诏。在公文写作中,这个道理可以用到的地方就太广了,它的对象可以是学习、事业、党建、外交等,一切需要夯实基础的事情。比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国关系如大树,不断成长,枝繁叶茂,达到今天的高度是以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为基础的。12.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出处:南北朝庾信周五声调曲徵调曲。原曲:“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羣盗奔。”释义:吃到树上结

14、的果实,想到了结果实的树;喝到了河中的水,想到了河水的来源。比喻:不忘根本。成语“饮水思源”就来源于此。用法提示:庾信是南朝与北朝的集大成者,他先在南梁,后入西魏,又入北周,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一篇哀江南赋,不知让多少后世文人为之辗转反侧。至于这两句骈文,庾信以生动贴切的文学语言表达了至为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又以审美的方式将这些思想文化积淀入人们的心灵,塑造着人们的人格境界,让我们在吸收外来知识、面向未来的时候,时刻不忘本来、感恩本来。在公文写作中,在说到本源、感恩等内容的时候,别忘了庾信的这句“金玉良言”。13.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出处:南朝宋鲍

15、照梅花落。原文:“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释义:(杂树)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比喻:虚有其表,外强中干。“飚”,即飙,指暴风。用法提示: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争相歌颂的对象,鲍照也不能免“俗”:中庭杂树林立,偏偏咏叹梅花。为什么呢?诗人在后面给出了答案。表面真实与本质真实的关系是复杂的,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表面现象非常明显,但它们并非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两种能力,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二是要像梅花一样,有抵抗艰难恶劣的环境的本质。做人也好,做事也好,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1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出处:南宋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释义: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有成语“源头活水”。用法提示:朱熹是一位文学修养深厚、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不仅善于考证,长于研究,而且能诗会词,具有文艺创作才能。据黄宗羲所说,当时以及后世对朱熹及其思想的崇拜,已经达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