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5734618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张共 18 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泄洪箱涵)箱涵施工图设计说明第29张共29张长安新能源东侧道路工程4.5/2017768S汪新民汪新民韦春陆陆 坚周 晨陆 坚纪 诚道路防护工程道路防护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2018.03结施-01A共 17 张第 17 张1、工程概况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战略支撑,推动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建设是谱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篇章的必要条件。排水防涝系统与城市建设相互依存、息息相关,城市排水防涝系统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居民的基本生活和城市的健康发展。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建设,不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导致的内涝

2、现象日益突出,内涝已成为各大城市面临的顽固“城市病”。涪陵新城区内涝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些还危及到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项目主要是对涪陵聚源大道内涝点进行整治,聚源大道内涝点位于涪陵新城区聚源大道钰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处,距现状盘龙路与聚源大道交叉口约300m。本项目主要是对涪陵聚源大道内涝点进行整治,聚源大道内涝点位于涪陵新城区聚源大道钰淳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处,距现状盘龙路与聚源大道交叉口约300m。本次设计排水箱涵共长2334m。2、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该片区1:500、1:2000地形图(2)业主提供的相关道路排水管网物探资料(3)涪陵区李渡组团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

3、17年修改)(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08编制)(4)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 2019.05编制)(5)涪陵区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20-2035)(重庆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6)聚源大道三爱海陵段雨污水管网工程竣工图(2021.01)(7)涪陵新城区聚源大道2020年沥青路面大修工程施工图(2021.02)(8)涪陵新能源汽车产业园A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枣子湾泄洪箱涵)地质勘察报告(2022.12)(9)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3、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

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1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 50476-2019)(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12)钢筋焊接及验

5、收规程(JGJ 18-2012)(13)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XG3-2018)(1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1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3362-2018)(1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18)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19)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20)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规范(GB50739-2011)(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

6、008-2021)(2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2-2021)(2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3-2021)(24)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4、工程地质条件4.1、地形地貌拟建箱涵从聚源大道与鑫源大道交叉口附近起,主要沿聚源大道分布,止于聚源大道与鹤凤大道交叉口附近的现状水系。拟建场区原始属低山丘陵侵剥蚀地貌,原始地形为斜坡地形,场地地形总体上为西侧较高,东侧地势较低,场地内总体高程在304233m之间,总体高差在71m左右;现状地形平缓,地形坡度约在05。无深切沟谷,上覆土层有素填土,其下为砂岩和泥岩地层,场地地形地貌总体上较为简单

7、。4.2、气象与水文工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长夜短。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18.,极端最低气温-2.7(1928年11月20日),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年最大降雨量1378.3mm(1925年),年最小降雨量是783.2mm(1960年),日最大降雨量56.8mm/h(1980年6月3日),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据区境气温观测资料,海拔1000m,每升高1

8、00m,年平均气温递减约0.4。历年平均无霜期满315d,年均雾日30.2d,年平均日照时数1188h。年平均风速0.9m/s,历年最大风速24.4m/s,全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向。勘察区内未见冲沟、河流等地表水体,仅在终点处存在一鱼塘;拟建场地为一倾向东侧的平缓地形,在雨季地表水主要以面流的形式向场地东侧的低洼沟谷地带排泄。4.3、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位于石溪堡子场向斜北端靠北东翼,在该场地内的山坡上均有基岩出露,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及实地量测,场地岩层产状为2588,岩层呈单斜产出,构造裂隙不发育,场区未发现断层通过,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强风化砂岩层面和砂岩与泥岩之间层面(上砂下泥)开口宽0.51.

9、0mm,半充填,以岩屑为主,少量粘性土,起伏粗糙,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砂、泥岩内部层面和泥岩与砂岩之间层面(上泥下砂)多见闭合、且渐变过渡,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实地量测,场区构造裂隙主要发育以下二组:J1:7580,延伸810m,间距1.23.0 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3mm,在强风化岩中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岩中多见钙质胶结,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J2:34570,延伸24m,间距1.52.5 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3mm,在强风化岩中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岩中多见钙质胶结,结合程

10、度差,属硬性结构面。以上、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轭剪切裂隙。4.4、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人工填土(Q4ml)的素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和泥岩地层;覆盖层与基岩呈不整合接触。现将其岩性由上至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灰色、褐黄色、杂色,由粉质黏土和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15%,直径5-16cm,局部可达25cm以上,尖棱、次尖棱状,碎块石为强、中风化的砂岩及泥岩构成,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道路区该层结构为稍密中密,稍湿,系原修建聚源大道时压实堆填而成,堆积时间约8年,已完成自重固结。揭露厚度在0.

11、6m16.20m,平均厚度4.52m。不整合。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该套地层为内陆浅湖相沉积,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该场地本次勘察深度内以泥岩和砂岩为主,砂泥岩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局部地段砂、泥岩多呈夹层、尖灭、透镜体型式产出。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普遍含灰绿色粉砂质团块或条带较重,失水易崩解,泥岩越接近地表,其风化越强,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局部充填粘土,层面裂隙中多见泥质薄膜和铁锰质渲染,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锤击声哑。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柱状、短状状。砂岩(J2s-Ss):灰黄色、灰白

12、色,中细粒结构,中厚至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或条带较重,强风化砂岩,裂隙发育,面粗糙,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且已变色,锤击声哑,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断口新鲜,锤击声清脆,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4.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区为一斜坡地形,大部份由素填土所覆盖,仅在局部地段基岩裸露,场地内土层厚薄不一致,局部地段较薄,在原始地形低洼地带,土层较厚,基岩埋藏稍深,基岩面坡角一般为510,局部较陡。根据野外风化的特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规范表3.1.2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两种类

13、型。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裂面多充填粘土,沿层面常见浅灰色泥质薄膜,钻孔强风化带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可折断,场区内均揭露到此带,厚度一般在0.80m2.20m,平均厚度在1.36m左右。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陡倾裂隙和层面裂隙较发育,裂面平直闭合,无充填,局部见铁锰质渲染,呈锈黄色,岩体较完整。钻孔岩芯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和短柱状,中等化带厚度在0.30m13.63m,平均厚度6.98m,本次勘探未揭穿此带。4.6、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4、)(2016年版)附寻A中的规定,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拟建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取0.05g。4.7、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以其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水量较小。1、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由大气降水和地下管网渗漏补给,在岩土界面上从高处往低处排泄或下渗进入基岩裂隙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受季节、气候影响大。根据勘察,场地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分布不连续,本次勘察期间未揭露地下水。鉴于本场地素填土均匀性差,空隙率较大,根据抽水试验结果及结合重庆地区经验

15、,场地内的素填土层为强透水层,场地内的粉质粘土层,为弱透水层。2、基岩裂隙水基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其水量较小,在调查范围内未见自然泉水露头。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动态稍稳定,泥岩相对隔水。总体来说,勘察区的地下水主要为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素填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但水量小,无统一的地下水位线,区内浅表层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局部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地段存在地下水;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性气候影响变化较大,本次勘察期间钻孔中未见地下水。4.7、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内地形总体上由北向南侧倾斜,区内无地表水体和泉水出露,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勘察区地下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土体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土层中,素填土为强透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径流的补给,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