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5634189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第一部分(20分)1(9分)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天空的夜云和太湖的水面,还是连接成一片。云和水都还是同样的颜色,乌蓝乌蓝的,叫人分不清此刻是初更还是深夜。只有专管报时的雄鸡和起惯绝早的农民,才晓得这是早春时节的黎明之前。 春(min) 的太湖,正沉睡未醒。远处,百里外的天目山方向,一点点萤火似的亮光,在又像是云彩的地方,闪闪(zh) 眼。使人很难分得清爽,甲 ,还是湖中的渔火飞上了天。 这时,村边的小河浜里,响起了轻(ru) 的橹声。猎水鸟的小快船和捕春鱼的网船,一条跟着一条,从滨湖的石埠头边摇出港,咿咿唔唔的,一径摇到乌蓝的太湖里去了。湖水已经

2、回暖了,甜了。银鱼、红鱼、鲫鱼,成群结队的,开始浮游到水面上来迎春产卵了。 忽然,缥缈峰下乙 ,把湖和山都喊醒了。太阳惊醒后,还来不及跳出湖面,就先把白的、橘黄的、玫瑰红的各种耀眼的光彩,(f) 射到高空的云层上。沙滩边和石岩下宿夜的鸳鸯、野鸭,也冲开早霞,向湖心深处飞去。(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春(min) (zh) 眼轻(ru) (f) 射(2)请在文中“甲”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3)填入文中“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惊涛拍岸B.一声鸡鸣C.笑语喧哗D.桨声阵阵2(8分)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长风破浪

3、会有时, 。( 行路难)(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两句,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如果心意相通、相互理解,那么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在咫尺。(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 ? ”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3(3分)漫画家陈景凯立足生活,以“网”勾连蜘蛛和网民,精心设计两者对话,委婉批评了网络成瘾现象,体现了漫画幽默与讽刺的特点。请仔细观察如图的漫画,将对话补充完整,不超过12个字。蜘蛛:有了网,我有吃有喝。网民: 。二、第二部分(50分)4(2分)名著阅读。下面是一首以孙悟空故事为题材的七言绝句,请在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所填内容在

4、格律上不作要求)。无端何永沂 好自称孤注,说甚齐天堕恶途。无端压入 ,尽日唐僧咒紧箍。注称孤:古代君王自称为孤,诗中指石猴称美猴王一事。5(4分)下面这段文字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在此之前,范进、严监生等儒林中人已经登场,以杀猪为业的胡屠户也因为女婿得以亮相当你初读这部小说,在那些可笑的身影之间看到“雨花台上两个挑粪桶人”时,内心或许有过不一样的感受。现在,请重读这段文字,在范进、严监生、胡屠户中任选一人与这“两个挑粪桶人”作比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理解?请简述。 坐了半日,日色已经西斜,只见两个挑粪桶的,挑了两担空桶,歇在山上。这一个拍那一个肩头道:“兄弟,今日的货已经卖完了,我和你到永宁

5、泉吃一壶水,回来再到雨花台看看落照。”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泫然有感陆游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注九域志:北宋历史地理名著,记载了当时的疆域政区等信息。舆图:地图。(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事无成老已成”中“一事无成”与“老已成”有着强烈的对比,暗含了诗人因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失望与遗憾。B.“不堪岁月又峥嵘”的“不堪”指不能承受,“岁月又峥嵘”指年华不断流逝,这是诗人因年复一年的蹉跎而发出的感慨。C.“愁

6、生新雁寒初下”是说秋天一到大雁从北地飞来,诗人触景生愁,这个愁与范仲淹见到“衡阳雁去”所生之愁是一样的。D.颈联意思是说要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恐怕还是需要志在报国的书生的,这是年纪老大而壮心不已的诗人真诚的期盼。(2)仔细阅读尾联,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诗人说自己“行年七十初心在”,这可从他示儿中的“ , ”两句诗得到有力印证。“偶展舆图泪自倾”一句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用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两句诗或自己的话回答。7(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军吏徐彦成,恒业市木。丁亥岁,往信州汭口场,无木可市,泊舟久之。一日晚,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状若访人而不遇者。彦成因延入舟中,为设酒食,宾礼之

7、。少年甚愧焉,将去,谢曰:“吾家近此数里别业中,君旦日能辱顾乎?”彦成许诺。明日乃往,行里余,有仆马来迎,奄至一大宅,门馆甚盛。少年出延客,酒膳丰备,从容久之。彦成因言住此久,无木可市。少年曰:“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市易既毕,往辞少年。少年复出大杉板四枚,曰:“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至吴,当获善价。”彦成回,始至秦淮,会吴帅殂,纳杉板为棺。以为材之尤异者,获钱数十万。彦成大市珍玩,复往汭口,以酬少年。更与交易于市。 如是三往,颇获其利。间一岁,复诣之,村落如故,了无所见。询其里中,竟无能知之者。(选自稽神录)(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8、 A.有少年从二仆往来岸侧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B.君旦日能辱顾乎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C.少年出延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D.间一岁,复诣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了经常做木材生意的军吏徐彦成,在信州的汭口场陷入了“无木可市”的困境。B.“吾有木在山中,明当令出也”“至吴,当获善价”,这两句话隐隐流露出少年神异的一面。C.文末叙写徐彦成专程到汭口去拜访少年,发现原先的村子和少年的华丽住宅都不见了踪影。D.本文所叙故事有类于蒲松龄的“志异”,以现代的眼光看,事虽荒唐但不无劝人为善的意义。(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

9、为现代汉语。居一二日,果有材木大至,良而价廉。向之木,吾所卖,今以此赠君。(4)徐彦成为什么会一再得到少年的帮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8(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你是否好奇过,千年以后,后人会如何看待我们?许多人可能会满意下面的评价:“科技革命持续进展、计算机能力逼近人脑、从分子层次重建细胞、国际贸易步调加快、饮食与健康空前改善、人类寿命延长”在这幅美好的21世纪图景中,关于我们自己的历史定位,我们有没有遗漏什么?我们有没有忽略什么东西,而且可能将永远失去它们?到了公元3000年,最可能的答案是:“我们失去了大部分其他的生物,以及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某些特性。”我猜想,有些科技拥护者不

10、会同意这个说法。毕竟,就遥远的将来而言,什么又是人类呢?我们已经进展到这个地步,我们还会继续下去的。至于其他生物,科技拥护者说,我们应该有办法保存濒危生物的受精卵和组织,之后再利用它们来重建已损毁的生态系统。甚至这些也没有必要:基因工程将会创造出更能迎合人类需求的新物种和生态系统。在我看来,这种观点一旦付诸行动,就是一场危险的赌局,这是以未来生物的存亡作为赌注的。要让数以千万计的生物重生,或人工合成,并把它们集合到运作中的生态系统里,就现有的科学技术而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的。每种生物在它的栖息地里,都会特别适应特定的物理环境及化学环境。生物已经进化出某些方式,来适应栖息地中的其他特定生物,而这

11、些方式生物学家目前才刚刚开始了解。想要从光秃秃的陆地,或空荡荡的水域中,以人工方式合成生态系统,其疯狂程度并不输给让冰冻人体复活。至于重新设计人体基因,以便让人类更能适应已经破坏的生物圈,简直就是科幻惊悚小说的材料。我们不能轻易下此赌注,任凭自然生态受到破坏。我们姑且假设可以用人工方式重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从而任凭原来的生物和生态系统消失。那么,我们也可以顺便把图书馆和美术馆烧掉,把莎士比亚、贝多芬、歌德以及甲壳虫乐队的作品也都销毁。因为所有的这些,或至少是极接近的替代产物,统统都有可能重新创造。所有生物,从美国秃鹫、印度犀牛,一直到还在我们身边的数千万种甚至更多的生物,都是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

12、位工匠,通过突变以及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那些出现在我们脚边、我们不屑一顾的一只昆虫或一株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也自有一席之地。生物学家还发现生物在遗传上的统一性,所有的生物都来自相同的远古始祖。科学家的另一个发现是,人类喜爱从事管理工作,而这似乎源自人类社会行为中一种被遗传定型了的情绪。因此,自人类诞生后,我们就必须把生物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为保护这个生机盎然的星球,人类应该贡献更多的智慧。当前,面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人们的反应大致有三种:一是人类中心论,除非影响到人类,

13、否则都不必在意。二是感情中心论,与生俱来的权利,也必须延伸到黑猩猩、狗和其他我们能感受同理心的高等动物身上。三是生物中心论,所有生物最起码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乍看之下,这三种观点并非那么不同,但是一到生死存亡的关头,优先排序就会变成:人类第一,其次是高等动物,然后才是其他所有生物。让人欣慰的是,生物中心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哲学家罗尔斯顿三世讲过一个故事,很能比喻这股趋势。多年来,落基山一处营地的登山道边,有一条标语:“请把野花留给别人欣赏。”这块木牌腐烂后,换上的标语是:“请放野花一条生路吧!”(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生命的未来)(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4、.文章以设问开篇,意在引发人们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引出下文。B.关于“21世纪图景”的美好想象,体现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自信和期待。C.从“危险的赌局”“疯狂”这类表述中,能看出作者对科技拥护者的态度。D.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人类很难不把自己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来考虑。(2)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作者的推断,请简述作者推断的依据以及这个推断对阐明作者观点的作用。(3)下列标语最能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同在地球之上,共享美好自然。B.呵护青山绿水,美丽人类家园。C.鸟是害虫的天敌,鸟是我们的朋友。D.花草树木都是宝,有它生活更美妙。(4)文章第段中说,“如果其他生物是身体,我们人类就是大脑”。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9(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小羊羔鲍尔吉原野 在伊胡塔草原那边,今年也发了水。水退了,仍在地面盈留寸余。远望过去,草原如藏着一千面小镜子,躲躲闪闪地发亮,绿草尖就从镜子里伸出头来。马呢,三两成群地散布其间。马真是艺术家,白马红马或铁青马仿佛知道自己的颜色,穿插组合;又通点缀的道理,衬着绿草蓝天,构图饱满而和谐。 这里也有湖泊,即“淖尔”。黑天鹅曲颈而游,突然加速,伸长脖子起飞,翅膀扑拉扑拉,很费力,水迹涟涟的脚蹼将离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