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优质教案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35606268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优质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蜀道难》优质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蜀道难》优质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蜀道难》优质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蜀道难》优质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蜀道难》优质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优质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道难优质教案 一、了解李白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二、体会作品本身所表达的剧烈的思想感情。 三、品尝漂亮的诗歌语言及其深刻的含义。 四、培育同学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技能和方法。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李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作品内容含量之大、艺术特色之奇异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无论对其创作目的的认识,还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使历代评论者仁者见仁,众说不一。对此,我们在教学中也不应当要求同学对作品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应当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拿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切实达到提高独立鉴赏诗歌作品的技能的目的。详细的做法可以根据以下思路进行:课前预习(自学:通过阅读

2、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疏通诗歌大意,提出问题)课上分组争论(小组争论、沟通,解决课下自学中发觉的问题,并提自己新的见解)课上沟通(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提出,全班同学发言谈看法,最末解决问题)课下总结归纳,就作品的某一方面写评论或感想。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预备。 1.查阅资料了解生平、作品的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上内容分四个小组预备,每小组只预备一个问题,要全面、精确,每个问题由各小组出一名代表预备课上汇报。) 2.借助课下说明和工具书疏通字词,通读全诗,熟读全诗,以备课上老师叫起朗读。 3.弄清全文主要内容及感情脉络的进展,预备复述(全班每个同学都预备)。

3、 4.每个人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写在纸上,在课前由课代表统一收齐交给老师,以供老师备课和课上争论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诵读全诗,了解本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脉络。 3.熟识全诗,提出问题。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蜀道难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艺术特色多样的特点。因此,学习这样的作品,我们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说的束缚和制约,敢于思考、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见解和主见。 二、检查预习作业。 1.依据课前布置,由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介绍的生平、作品创作风

4、格、本诗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在同学介绍的同时老师应予以须要的订正和补充。有条件的学校,课前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相关内容制成投影卡片、电脑幻灯片或打印成资料发给同学。(有关内容见“方案一”。) 2.让一名同学复述全诗主要内容,并请至少两名同学补充说明。 老师明确: 本诗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艰险,而以惊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浓烈情感见长。全诗分三段:第一段,以开拓之奇写蜀道之难;第二段,以奇峻荒芜的景色之令人悚惧写蜀道之险;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间,表现对蜀中可能涌现叛乱割据的隐忧,仍旧不离“难”、“险”。表达全诗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朗读。 请三名同学分别朗读三个自然段,

5、每个同学朗读以后,请全班同学指出其朗读过程中的字音和音节的错误,老师应实时订正。 三、分组争论、沟通。 分组争论、沟通有两种形式(内容):一种是,老师把收集上来的同学在预习中的问题,系统整理归纳后,编上号,假如问题特别多就分散到几个小组;假如问题少,就全部发给每个小组。另一种是,老师不把收集上来的问题分给各小组争论,而只让每个小组争论本组成员提出的问题。 活动方式: 同学: 首先分成活动小组(小组的多少、大小应视班内人数或其他详细状况而定),每个小组应当有一名负责人,负责召集、组织活动并负责做好记录,待下节课全班沟通时发言(或给答案,或提问题),其他同学应对每一个问题(或老师分给的题目,或本组

6、同学提的)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达到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争论的问题,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个字的读音、说明,大到作品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老师: 要亲密留意每个小组争论的进程,掌控争论的时间,巡回辅导,指导同学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第一自然段,熟读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组争论后仍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同学课下思索,预备下节课发言。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继续朗读练习。 二、重点鉴赏诗的主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和重要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我们经过课下大量地查阅资料和上一节课同学间的相互沟通、沟通,对

7、蜀道难这首诗肯定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产生了不少新的看法。不过也肯定还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问题,那么这节课就来个全班争论,大家共同提高。 二、朗读背诵。 1.提问个别同学,检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诵状况。 2.全班同学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三、全班争论、沟通。 依据上节课分组争论的状况,全班同学争论、沟通的方式要相应改变,大致有两种状况: 一是每小组的代表根据老师分给的题号逐一向全班同学汇报(说出答案或提出问题)。 二是全班每个同学不必拘于顺次和形式,随意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对问题的看法。 活动方式: 同学: 按顺次或随意提出自己仍旧弄不清的问题,或提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同学可以随意地、

8、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对),并仔细做好笔记。 老师: 首先要组织好同学争论、沟通,留意随时调整争论、沟通的气氛,对全部问题要给出较为精确的答案或较为明确的说法。有些问题答案不是惟一的,特别是一些语句含义的理解原来就可以见仁见智,要给同学讲解明白,只要同学说的有道理就应予以确定,对答案不须要求整齐划一。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三自然段,熟识全文内容。 2.就课上争论、沟通的问题中,找一个你最感爱好的写一篇讨论性报告,不得少于700字,下节课课上沟通。 参考题: 1.蜀道难一诗的文体特色。 2.探究李白写作蜀道难一诗的背景及目的。 3.从蜀道难一诗看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4.

9、李白诗风与杜甫诗风比较谈。 5.诗中有几处用典,作用是什么? 6.开头连用三个叹词,其用意何在? 7.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8.主旨句在全诗中反复涌现三次,有何作用? 9.全诗的夸张。 10.全诗感情的脉络是如何一步步进展的? 11.本诗哪些情节表达了诗人奇怪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 12.李白的政治预见性是如何表达的?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充分认识蜀道难思想内容的精深、艺术特色的绝妙。 二、继续品尝蜀道难语言的华丽,体会胸怀的博大。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李白作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用我们今日的观点来看他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缺点,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盼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对这一历史人物及其作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检查全文背诵。 (检查方法如前) 三、组织沟通。 沟通方法可以先小组沟通,选出好的再全班沟通;也可以径直全班沟通,谁愿发言谁说。这样,一方面可以熬炼同学的胆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培育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学:沟通。 老师:对同学沟通中涌现的闪光点要实时予以确定,对沟通中涌现的错误要实时指出。 四、布置作业。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