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3031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9.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上饶市葛源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某苗圃基地为了解基地内甲、乙两块地种植同一种树苗的长势情况,从两块地各随机抽取了10株树苗,用茎叶图表示上述两组树苗高度的数据,对两块地抽取树苗的高度的平均数甲,乙和方差进行比较,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甲乙,乙地树苗高度比甲地树苗高度更稳定B甲乙,甲地树苗高度比乙地树苗高度更稳定C甲乙,乙地树苗高度比甲地树苗高度更稳定D甲乙,甲地树苗高度比乙地树苗高度更稳定参考答案:B【考点】茎叶图【专题】对应思想;定义法;概率与统计【分析】

2、根据茎叶图,计算甲、乙的平均数,再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与方差的概念,比较可得答案【解答】解:根据茎叶图有:甲地树苗高度的平均数为=28cm,乙地树苗高度的平均数为=35cm,甲地树苗高度的平均数小于乙地树苗的高度的平均数;甲地树苗高度分布在1941之间,且成单峰分布,且比较集中在平均数左右,乙地树苗高度分布在1047之间,不是明显的单峰分布,相对分散些;甲地树苗高度与乙地树苗高度比较,方差相对小些,更稳定些;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茎叶图估计平均数与方差的应用问题,关键是正确读出茎叶图,并分析数据,是基础题2. 已知a=cos3,b=,c=()2,那么()AabcBcbaCacbDcab参

3、考答案:C【考点】对数值大小的比较 【专题】函数思想;综合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别判断a,b,c的取值范围,然后确定a,b,c的大小关系【解答】解:a=cos30,b=21,0c=()21,acb,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大小比较,利用指数函数,三角函数的性质确定取值范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比较基础3. 方程的解集为,方程的解集为,且,则等于A21 B8 C6 D7参考答案:A4. 已知n 次多项式f(x)=anxn+an1xn1+a1x+a0,用秦九韶算法求当x=x0时f(x0)的值,需要进行的乘法运算、加法运算的次数依次是() A n,n B 2n,n C ,n D n+1

4、,n+1参考答案:A考点: 秦九韶算法 专题: 规律型分析: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1=anx+a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v3=v2x+an3vn=vn1x+a1 这样,求n次多项式f(x)的值就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解答: 解:f(x)=anxn+an1xn1+a1x+a0=(anxn1+an1xn2+a1)x+a0=(anxn2+an1xn3+a2)x+a1)x+a0=(anx+an1)x+an2)x+a1)x+a0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1=anx+a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

5、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n2,v3=v2x+an3vn=vn1x+a1这样,求n次多项式f(x)的值就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次多项式,至多做n次乘法和n次加法故选A点评: 秦九韶算法对于一个n次多项式,至多做n次乘法和n次加法5. 设集合M=,函数若满足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参考答案:C6. (5分)下列能与sin20的值相等的是()Acos20Bsin(20)Csin70Dsin160参考答案:D考点:诱导公式的作用 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诱导公式可知cos20=sin70不等于sin20,sin(20)=sin20不符合题意,sin70sin2

6、0,利用诱导公式可知sin160=sin(18020)=sin20D项符合题意解答:cos20=sin70,故A 错误sin(20)=sin20,故B 错误sin70sin20,故C 错误sin160=sin(18020)=sin20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诱导公式的运用解题的过程中注意根据角的范围判断三角函数值的正负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一定比A,B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大;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一定比事件A,B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互斥事件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并不一定是互斥事件;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A0B1

7、C2D3参考答案:B【考点】2K: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分析】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一定不小于A,B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不一定比A、B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根据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念与性质,判断命题、是否正确【解答】解:对于,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包括事件A发生B不发生,A不发生B发生和A、B都发生;A,B中恰有一个发生,包括事件A发生B不发生,A不发生B发生;当事件A,B为对立事件时,事件A,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与A,B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等;错误;对于,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不一定比A、B中恰有一个发生的概率小,如事件A=B,

8、是相同的且概率大于0的事件,那么A、B同时发生的概率是P(A)=P(B),A、B恰有一个发生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概率是0;错误;对于,由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的概念知,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错误;对于,互斥事件不一定是对立事件,对立事件一定是互斥事件,正确综上,正确的命题是,只有1个故选:B8. 下列几何体各自的三视图中,有且仅有两个视图相同的是()ABCD参考答案:D【考点】L7: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分析】利用三视图的作图法则,对选项判断,A的三视图相同,圆锥,四棱锥的两个三视图相同,棱台都不相同,推出选项即可【解答】解:正方体的三视图都相同,而三棱台的三视图各不相同

9、,圆锥和正四棱锥的,正视图和侧视图相同,所以,正确答案为D故选D9. 已知直线l1的方程为Ax+3y+C=0,直线l2的方程为2x3y+4=0,若l1与l2的交点在y轴上,则C的值为()A4B4C4D与A有关参考答案:B【考点】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分析】直线2x3y+4=0与y轴的交点坐标,代入直线Ax+3y+C=0,求出可求C【解答】解:直线2x3y+4=0与y轴的交点(0,),代入直线Ax+3y+C=0,可得4+C=0,解得C=4故选B10. 某工厂2013年生产某产品4万件,计划从2014年开始每年比上一年增产20%,从哪一年开始这家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超过12万件(已知lg20.3

10、01 0,lg 30.477 1)A2018年 B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参考答案:C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在ABC中, =|=2,则ABC面积的最大值为参考答案:【考点】9R: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分析】根据向量数量积的定义结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余弦定理消去cosA,结合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设A、B、C所对边分别为a,b,c,由=|=2,得bccosA=a=2 ,=bc=,由余弦定理可得b2+c22bccosA=4,由消掉cosA得b2+c2=8,所以b2+c22bc,bc4,当且仅当b=c=2时取等号,所以SABC

11、=,故ABC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12.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a,1,又可表示成a2,a+b,0,则a+b=参考答案:1【考点】集合的表示法【分析】根据两个集合相等的关系,求得a,b的值,再求a+b的值【解答】解:由题意,0a,1及a0,可得=0,即b=0,从而a,0,1=a,a2,0,进而有a2=1,即a=1或1(舍去)(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故a+b=1故答案为:113. 已知集合若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a的取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或 14. 设扇形的半径长为,面积为,则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参考答案:2 略15. 函数y=3+logax,(a0且a1)必过定点 参考答案:(1

12、,3)【考点】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专题】数形结合;函数思想;分析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直接利用对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的定点,再通过平移,求出函数y=3+logax图象经过的定点【解答】解:对数函数f(x)=logax(a0且a1)的图象恒过定点(1,0),而函数y=3+logax的图象是由f(x)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得到,函数y=3+logax的图象必过定点(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数函数的图象经过的定点的应用,以及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属于基础题16. 函数的定义域是 参考答案:17. 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则_.参考答案:4【

13、分析】由平方关系得到,结合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得出。【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平方关系,关键是要用平方关系得到。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菱形PB=PD,E为PA的中点()求证:PC平面BDE;()求证:平面PAC平面BDE参考答案:【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专题】常规题型【分析】(I)设菱形对角线的交点为O,连接EO,可得OE是三角形APC的中位线,得到EOPC,结合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PC平面BDE;(II)连接PO,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与高合一,得到OPBD再根据菱形ABCD中,BDAC,结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BD平面PAC最后用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到平面PAC平面BDE【解答】解:()设O为AC、BD的交点,连接EOE,O分别为PA,AC的中点,EOPCEO?平面BDE,PC?平面BDEPC平面BDE()证明:连接OPPB=PD,O为BD的中点OPBD又在菱形ABCD中,BDAC且OPAC=OBD平面PACBD?平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