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14800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五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3名学生参加同时举行的5项体育活动,若每名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则不同的参赛方法共有()种A 35B53CD53参考答案:B2. 如果函数y=f(x)的图象如右图,那么导函数y=f(x)的图象可能是( )参考答案:A3.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若命题“”为真命题,则命题和命题均为真命题B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C是的充要条件D命题“若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则构成空间的一个基底”的否命题为真命题参考答案:D4. 某少数民族的刺绣有着

2、悠久的历史,如图(1)、(2)、(3)、(4)为她们刺绣最简单的四个图案,这些图案都由小正方形构成,小正方形数越多刺绣越漂亮,现按同样的规律刺绣(小正方形的摆放规律相同),设第n个图形包含个小正方形则等于A761 B762 C841 D842参考答案:C5. 过点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的方程为( )ABCD参考答案:C略6. 若抛物线y22px的焦点与椭圆1的右焦点重合,则p的值为( )A2 B2 C4 D4参考答案:D略7. 要完成下列两项调查:从某社区125户高收入家庭、200户中等收入家庭、95户低收入家庭中选出100户,调查社会购买能力的某项指标; 从某中学的5名艺术特长生中选出3名调查学习

3、负担情况宜采用的方法依次为 ( )A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 C系统抽样,分层抽样 D 都用分层抽样 参考答案:B8. 给出下列三个问题:从高二(3)班60名学生中,抽出8名学生去参加座谈将全年级学号尾数为5的同学的作业收来检查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分别为60件,40件、30件,为了解产品质量,取一个容量为13的样本调查则以上问题适宜采用的抽样方法分别是()A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B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C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D系统抽样、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参考答案:A【考点】收集数据的方法【专题】计算题;转化思想;综合法;

4、概率与统计【分析】如果总体和样本容量都很大时,采用随机抽样会很麻烦,就可以使用系统抽样;如果总体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的,则采用分层抽样;从包含有N个个体的总体中抽取样本量为n个样本,总体和样本容量都不大时,采用随机抽样【解答】解:从高二(3)班60名学生中,抽出8名学生去参加座谈总体和样本容量都不大,采用随机抽样将全年级学号尾数为5的同学的作业收来检查,总体和样本容量都很大,采用随机抽样会很麻烦,采用系统抽样甲乙丙三个车间生产了同一种产品分别为60件,40件、30件,为了解产品质量,取一个容量为13的样本调查,总体是具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的,采用分层抽样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收集

5、数据的方法,考查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的合理运用,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9. 某城市新修建的一条道路上有12盏路灯,为了节省用电而又不能影响正常的照明,可以熄灭其中的3盏灯,但两端的灯不能熄灭,也不能熄灭相邻的两盏灯,则熄灯的方法有() A种 B种 C种 D种参考答案:A略10. A. B. C. D. 参考答案:D分析:根据公式,可直接计算得详解: ,故选D.点睛:复数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一般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属简单得分题,高考中复数主要考查的内容有:复数的分类、复数的几何意义、共轭复数,复数的模及复数的乘除运算,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注意避免忽略中的负号导致出错.

6、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已知向量则的坐标是 . 参考答案:(-7,-1)略12. 已知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2sin,则其直角坐标方程为参考答案:x2+(y+1)2=1【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分析】先将极坐标方程=2sin两边同乘以后,即可化成直角坐标方程【解答】解:将极坐标方程=2sin两边同乘,化为:2=2sin,化成直角坐标方程为:x2+y2+2y=0,即x2+(y+1)2=1故答案为:x2+(y+1)2=113. 函数的定义域是参考答案:14. 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内随机取点P,则点P到正方形各顶点的距离都大于1的概率为参考答案:1【考点】

7、几何概型【专题】计算题;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法;概率与统计【分析】在正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P,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1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外部,如图所示,求出红色部分面积,除以正方形面积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在正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P,点P到点O的距离大于1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的外部,其面积为3212=9,正方形的面积为33=9,点P到正方形各顶点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几何概型,熟练掌握几何概型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15. 下列函数中,对定义域内任意恒成立的有:; (填序号)参考答案:16. 如图,是的内接三角形,是的切线,交于点,交

8、于点若,则 参考答案:8 略17. 有一对酷爱运动的年轻夫妇给他们12个月大的婴儿3块分别写有“20”,“08”和“北京”的字块,如果婴儿能够排成“2008北京”或者“北京2008”,则他们就给婴儿奖励. 假设婴儿能将字块横着正排,那么这个婴儿能得到奖励的概率是_参考答案:20”,“08”,“北京”三字块的排法共有“2008北京”、“20北京08”、“0820北京”、“08北京20”、“北京2008”、“北京0820”6种情况,而得到奖励的情况有2种,故婴儿能得到奖励的概率为.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椭圆C1: +x2=1(a1

9、)与抛物线C:x2=4y有相同焦点F1()求椭圆C1的标准方程;()已知直线l1过椭圆C1的另一焦点F2,且与抛物线C2相切于第一象限的点A,设平行l1的直线l交椭圆C1于B,C两点,当OBC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的方程参考答案:【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分析】()求出抛物线的F1(0,1),利用椭圆的离心率,求出a、b即可求解椭圆方程()F2(0,1),由已知可知直线l1的斜率必存在,联立方程组,利用相切求出k,然后利用直线的平行,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联立方程组,通过弦长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然后得到所求直线l的方程【解答】解:

10、()抛物线x2=4y的焦点为F1(0,1),c=1,又b2=1,椭圆方程为: +x2=1 ()F2(0,1),由已知可知直线l1的斜率必存在,设直线l1:y=kx1由消去y并化简得x24kx+4=0直线l1与抛物线C2相切于点A=(4k)244=0,得k=1切点A在第一象限k=1ll1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由,消去y整理得3x2+2mx+m22=0,=(2m)212(m22)0,解得设B(x1,y1),C(x2,y2),则, 又直线l交y轴于D(0,m)=当,即时,所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19. 四棱柱中,底面,E为的中点,(1)求证:;(2)求二面角大小的余弦值;(3)设点M在线段上,且

11、直线AM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求线段AM的长。参考答案:20. 已知函数f(x)=x3+ax2+bx+c,曲线y=f(x)在x=1处的切线为l:3xy+1=0,当x=时,y=f(x)有极值(1)求a、b、c的值;(2)求y=f(x)在3,1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参考答案:【考点】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分析】(1)先对函数f(x)进行求导,根据f(1)=3,f=0,f(1)=4可求出a,b,c的值,得到答案(2)由(1)可知函数f(x)的解析式,然后求导数后令导函数等于0,再根据导函数的正负判断函数在3,1上的单调性,最后可求出最值【解答】解:(1)由f(x)=x3

12、+ax2+bx+c,得f(x)=3x2+2ax+b当x=1时,切线l的斜率为3,可得2a+b=0当x=时,y=f(x)有极值,则f=0,可得4a+3b+4=0由、解得a=2,b=4由于l上的切点的横坐标为x=1,f(1)=41+a+b+c=4c=5(2)由(1)可得f(x)=x3+2x24x+5,f(x)=3x2+4x4令f(x)=0,得x=2,或x=f(x)在x=2处取得极大值f(2)=13在x=处取得极小值f=又f(3)=8,f(1)=4f(x)在3,1上的最大值为13,最小值为21. 参考答案:解析:(I)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4分)()由(I)得(6分)()(9分)又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是常数)当且仅当时,数列为等差数列(12分)22. (12分)已知a(1,3,2),b(2,1,1),点A(3,1,4),B(2,2,2)(1)求|2ab|;(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一点E,使得 (O为原点)?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