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35510689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第九高级中学高二数学理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则( )A. B. 3C. 3D. 参考答案:D【分析】将已知等式弦化切,求得, 分母用代替,弦化切后,将代入即可得结果.【详解】因为,所以,故选D.【点睛】三角函数求值有三类,(1)“给角求值”:一般所给出的角都是非特殊角,从表面上来看是很难的,但仔细观察非特殊角与特殊角总有一定关系,解题时,要利用观察得到的关系,结合公式转化为特殊角并且消除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而得解(2)“给值求值”: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式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

2、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其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3)“给值求角”:实质是转化为“给值求值”,先求角的某一函数值,再求角的范围,确定角2. 如图,在圆心角为,半径为1的扇形中,在弦AB上任取一点C,则的概率为( ).A. B. C. D. 参考答案:D3. 已知函数f(x)=x3+x2+mx+1在区间(1,2)上不是单调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A(,16)(,+)B16,C(16,)D(,+)参考答案:C【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分析】求出函数的导数,利用函数在区间(1,2)上不是单调函数,声明导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转化求解即可【解答】解:函数f(x)=x3+x2+m

3、x+1,可得f(x)=3x2+2x+m,函数f(x)=x3+x2+mx+1在区间(1,2)上不是单调函数,可知f(x)=3x2+2x+m,在区间(1,2)上有零点,导函数f(x)=3x2+2x+m对称轴为:x=(1,2),只需:,解得m(16,)故选:C4. 等比数列an中,若a2+a3=4,a4+a5=16,则a6+a7=()A64B64C32D32参考答案:D【考点】8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通项公式即可求解a6+a7的值【解答】解:数列an是等比数列,a2+a3=4,a4+a5=16,即a2q+a2=4, =16,解得:q2=4那么:a6+a7=164=64故

4、选:A5. 在ABC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Ab=10,A=45,C=70Ba=60,c=48,B=60Ca=7,b=5,A=80Da=14,b=16,A=45参考答案:D【考点】正弦定理【分析】A、由A和C的度数,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再由b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与c,得到此时三角形只有一解,不合题意;B、由a,c及cosB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得到b2小于0,无解,此时三角形无解,不合题意;C、由a,b及sinA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sinB的值,由a大于b得到A大于B,可得出此时B只有一解,不合题意;D、由a,b及sinA的值,利用正弦定理求出

5、sinB的值,由a小于b得到A小于B,可得出此时B有两解,符合题意【解答】解:A、A=45,C=70,B=65,又b=10,由正弦定理=得:a=,c=,此时三角形只有一解,不合题意;B、a=60,c=48,B=60,由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B=3600+23042880=30240,此时三角形有一解,不合题意;C、a=7,b=5,A=80,由正弦定理=得:sinB=,又ba,BA=80,B只有一解,不合题意;D、a=14,b=16,A=45,由正弦定理=得:sinB=,ab,45=AB,B有两解,符合题意,故选D6. 如图是导函数的图像,在标记的点( )处 ,函数有极大值 .

6、 . . 参考答案:B略7. 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 k2 k3B k3 k1 k2C k3 k2 k1D k1 k3 k2参考答案:D略8. 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1,1,0),则y轴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 B C D参考答案:B略9. 为了解某校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随机地抽查了该校100名高三学生的视力情况,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由于不慎将部分数据丢失,但知道后5组的频数成等比数列,设视力在4.6到之间的学生数为最大频率为,则a, b的值分别为A. 77, 0.53B. 70, 0.32 C. 77, 5.3D. 70, 3.2参考

7、答案:B略10. 若,则“”是方程“”表示双曲线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略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z1a2i,z234i,且z1z2为纯虚数,则实数a的值为_参考答案:312. 已知下列几个命题: 已知F1、F2为两定点,=4,动点M满足,则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 一个焦点为且与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标准方程是 “若=b,则a2=ab”的否命题。若一个动圆的圆心在抛物线上,且动圆恒与直线相切,则动圆必过定点。其中真命题有_参考答案:略13. 已知圆与圆关于直线对称 ,则直线的一般式

8、方程是 参考答案:14. 的展开式中,的系数是_参考答案:1008略15. 若正数满足,则的最小值为 参考答案:16. 过点P(3,4)的动直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B,过A,B分别作两轴的垂线交于点M,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 。参考答案:略17.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左,右焦点分别为,点G在椭圆上,且的面积为3,则椭圆的方程为_.参考答案: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函数为实数。 (I)若处取得的极值为2,求的值; (II)若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且,求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4分;检验:当时,在上,在上,故为其极大值。

9、符合题意。-6分(2)-9分,解得:-13分略19. 己知函数的图象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用a表示出b,c;()若在1,+)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证明: 参考答案:(),;();(III)见解析.试题分析:()通过函数的导数,利用导数数值就是切线的斜率,切点在切线上,求出即可;()利用,构造函数,问题可转化为在上恒成立,利用导数求出函数上最小值大于,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由()可知时,在上恒成立,则当时,在上恒成立,对不等式的左侧每一项裂项,然后求和,即可推出要证的结论;或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证明不等式成立即可试题解析:(),则有,解得,()由()知,令,则,当时,若,则是减

10、函数,所以,即,故在上不恒成立当时,若,则是增函数,所以,即,故当时,综上所述,所求的取值范围为()解法一:由()知:当时,有,令,有,且当时,令,有,即将上述个不等式依次相加得,整理得解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时,左边=1,右边=,不等式成立(2)假设时,不等式成立,就是、那么由()知:当时,有,令,有令,得:,这就是说,当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1)和(2),可知不等式对任何都成立【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与导数的关系、曲线切线方程的求解、函数恒成立问题的应用、同时涉及到累加法与裂项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的应用等知识,知识综合能力较强,方法多样、思维量与运算大,属于难题,需要仔细审题

11、、认真解答,同时着重考查了转化与化归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本题的解答中,利用,构造函数,问题可转化为在上恒成立,利用导数求出函数上最小值大于,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第三问中可对不等式的左侧每一项裂项,然后求和,即可推出要证的结论;或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证明不等式成立即可20. 设函数.(I)若点(1,1)在曲线上,求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方程;(II)若有极小值2,求a.参考答案:(I)(II)【分析】(I)代入求得,得到函数解析式,求导得到,即切线斜率;利用点斜式得到切线方程;(II)求导后经讨论可知当时存在极小值,求得极小值,令,解方程得到.【详解】(I)因为点在曲线上,所以 又,所以

12、在该点处曲线的切线方程为,即(II)有题意知:定义域,(1)当时,此时在上单调递减,所以不存在极小值(2)当时,令可得列表可得极小值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极小值为: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的问题,关键在于能够通过求导确定函数的单调性,从而根据单调性得到符合题意的极值点,从而问题得到求解.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的导数满足,其中常数,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参考答案:解:(I)因为,所以 .2分令得. 由已知,所以. 解得. .4分又令得. 由已知 所以解得 .6分所以,. .8分又因为 .10分故曲线处的切线方程为,即. .12分略2

13、2. 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正方形,PD底面ABCD()求证:AD平面PBC()求证:AC平面PDB参考答案:【考点】LW: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LS: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分析】()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由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由线面垂直得ACPD,由正方形性质得ACBD,由此能证明AC平面PBD【解答】解:()证明:底面ABCD为正方形,ADBC,又AD?平面PBC,BC?平面PBC,AD平面PBC()证明:PD底面ABCD,AC?底面ABCD,ACPD,又底面ABCD为正方形,ACBD,而PD与BD交于点D,AC平面PBD,【点评】本题考查了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中档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