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53192699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绕“艺术之美”这个主题选编了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从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文言文二则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友谊,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之美;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来自丰富的想象力,更来自高尚而真挚的情,引导学生根据皮鞋匠与妹妹聆听琴声时“看”到的景象展开想象,感受乐曲的美妙;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

2、传统文化的自豪,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马鞭和亮相在京剧舞台上的运用,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想象”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直接影响着高级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在高中语文课标“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增加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知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想象”和“联想”属于形象思维能力,二者之间的界限有时并不清晰。一般来说,人们可把“想象”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联想

3、”又可分为“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统编教材中,“想象”一词往往既包含“想象”,又包含“联想”,两者并未截然的区分开。本单元的“想象”二字,同样既有想象,也有联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小学低段就已经开始,中段和高段也继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梳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可见“想象”在阅读训练方面有如下的编排设计: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横向上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感受,如感受童话、神话中丰富的想象;二是运用,如四上边读变想想画面,通过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来感受自然之美,再如三年级上册的阅读

4、策略单元预测,也就是运用想象来进行推测。六年级第一单元和第七单元对想象能力的培养,也属于运用方面的训练。纵向上,也就是认知能力的发展来看,教材对想象能力的要求,从虚构文本童话作品的“想象”,过渡到通过文字想象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的画面(例如自然之美),再到穿梭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无实体和实际画面可对应的体会艺术之美的想象。可以看出,对想象能力的培养随着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了深度上的递进。本单元是统编版教材中“想象”难度系数最大的一个单元,它的“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背景和艺术感受能力,相关知识和能力越高,就越能实现本单元对艺术的迁移想象;二是要求学生对

5、难以看见的音乐艺术展开想象,完成“文字”与 “声音”之间的转换。因为声音不像绘画或动作表演,它是肉眼不可见的。对声音,例如音乐的解读,主观性很强,学生对这个转换也比较陌生。所以,在实际的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完成文字与声音之间的转换,教师一定要借助“画面”这一桥梁(如下图所示)。学生边读文字,边在脑海中形成动态的、丰富的画面,从画面入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推测声音的特点和变化。教师还应做好相关的铺垫工作,例如提供一些简单且有鲜明画面感的音乐,如西方古典乐野蜂飞舞,中国古典乐四面埋伏等,用于给孩子们感受练习转换。再如对伯牙鼓琴中出现的乐器古琴,也需进行视觉上的感知,特别是提供演奏视频而非单纯音频

6、给学生观看。另外,教师也可以借用学生有所了解的“通感”这一修辞方法予以解释:把音乐变成文字,就是用视觉写听觉。综上所述,为了让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更加扎实、有效地落实,让这一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因此,本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 1. 通过对不同文体和不同艺术内容文本的阅读,感受音乐、绘画、戏曲等不同艺术形式所散发出来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提高审美品位,深入理解文章的情趣和理趣。2.对音乐、绘画、书法、京剧等艺术形式具备一定的知识以及鉴赏能力。3.能够通过反复朗读、默读、借助资料等方式,理解文字内容,并在头脑中形成动态、丰富的画面。借助画面的音、形、色之美,来理解、感受音乐、绘画、舞台表演等的艺术之

7、美。【识字写字训练要素】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15个字,会写12个词语。高段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六年级在写字上强调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布局合理,力求美观;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写作训练要素】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是“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该要素与本单元在主题,以及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上都存在联系。在内容上,与艺术之美主题相关,鼓励学生写自己在艺术方面的特长,例如跳舞、唱歌、画画等。在写作方法上,学生可以从月光曲京剧趣谈等课文中借鉴写作技巧,即如何把艺术的美写出来,如何把重要内容写具体。习作在板块设计上,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8、。第一个部分是拿手好戏举例,从艺术、手工、生活技能等不同角度,罗列了一些拿手好戏供学生参考,启迪思维。第二部分则列出了文章可以包含的内容,指导学生在动笔前梳理思路和素材。第三部分则是根据第二部分的内容设定,直接给出了一个示范提纲,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路用提纲的方式写下来。最后第四部分,则给出了修改方法,以及评价的重点“重点部分是不是写具体了”。综合来看,习作部分的设计是循序渐进而生动具体的。特别是关于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编者以提纲的方式作出示范。关于“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统编版教材中的相关写作训练要素梳理如下:从上表中可见,三下一连四个单元的写作重点都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从一开始借助植物记录卡

9、或图片,把比较单一的事物或静止的场面写清楚。再到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到了四下又发展为按一定顺序把过程写清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要素,与本单元十分相似,可以说本单元在五下的基础上,要做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并不难,所以学生们更多要思考的是如何围绕自己的拿手好戏这个话题来确定重点内容,以及如何从正反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一波三折”地把重点部分写出来。结合以上论述,我们把写作要素做了如下细化,以便更加细致、扎实地予以落实。1.明白拿手好戏指的是自己擅长的某一项技能,能从自己的拿手好戏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用文字表达自己拿手好戏的意愿。2.借助写作提纲,梳理写作思路,按照拿手好戏是什么,是

10、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趣事等组织材料,想好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将习作重点写具体,写清楚对于自己拿手好戏的感受、看法。3.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从语句是否通顺,提纲逻辑是否清晰,重点部分是否具体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评价。根据交流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完善。本单元还安排了一个“聊聊书法”的口语交际板块。需要落实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素有两条,分别是“有条理地表达,如分点说明”和“对感兴趣的话题深入交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素其实已经为本单元做了铺垫“分条讲述,把推荐一本书的理由讲清楚。”此处的“分条讲述”与本单元的“分点说明”之间是相似的,学生很容易举一反三。而关于如何对感兴

11、趣的话题深入交谈,是学生们需要着重练习的地方。让话题深入开展下去的方法很多,讲究主讲人和听众之间的互动配合。因此,从主讲人和听众两个角度,我们进行了互动方法上的具体指导,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要素总体细化如下:1. 当准备的内容较多时,能结合图片和实物,把内容分成不同小点,调整好先后顺序和详略,让表达更清楚、更生动。2. 听众能够综合运用“追问”、“提问”、“积极的回应”等方法,与演讲者进行深入交流。3. 主讲人应关注听众的反馈,适时调整演讲内容的重点和难易程度,引导听众对他们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提问、讨论等深入交流。【本单元教学重难点】1.会写15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

12、惯。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3.借助注释、课文插图等理解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文言文故事。4.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音乐之美。 5.把握课文大意,说出自己对京剧的理解。6.结合图片、实物,让自己的讲述更加生动。7.采用分点说明等方法,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看法。8.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9.学习列习作提纲;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重点清楚。10.了解课堂笔记的基本内容,学习记录方法,学会做课堂笔记。11.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并选一两个加以运用。12.学习修改说明书,使说明书更清楚明白。13.积累并了解与艺术有关的成语。【学生学情分析】 本

13、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相关的知识背景、审美和品鉴能力有可能不足,会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强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受,除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还可以借助课后资料袋或其他资源,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想象,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但要把握好度,不要将伯牙鼓琴)上知音文化课,把京剧趣谈上成京剧知识普及课。课 题22 文言文二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会写“哉、巍、弦”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3.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内容。4.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

14、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5.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学习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伯牙鼓琴,背诵伯牙鼓琴。2.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3.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积累,初步具备了自学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对于学习文言文学习不再那么陌生和畏惧。但由于知识储备还不是很多,再加上本课文字障碍比较大,所以学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本文是一个故事较为生动典型,学生很有兴趣。可以采用朗读,合作探究,表演等方式来完成。对于伯牙破琴绝弦这个行为及知音的理解可能略有难度,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解决困难。

15、不可枯燥讲解,要让学生作一定理解即可。教学辅助PPT、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 琴声入文,揭题释题(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在优美的古琴乐曲中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引人入境,舒缓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压力。抓住课题的易错字与难理解的词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1.播放高山流水古筝演奏视频,引导:听了这首乐曲,大家有什么感受呢?导入:这首动人的乐曲叫高山流水,诉说着流传千年的知音难觅的感人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伯牙鼓琴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提示:“琴”的下半部分是“今”,不是“令”。2.理解课题。(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停顿。(2)指名学生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片)点拨:“鼓”就是弹奏的意思。“伯牙鼓琴”就是伯牙弹琴。学习任务二 初读感知,了解知音故事(设计意图:文言文简洁凝练。读好语气词和停顿,不仅能体验到文言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受到文言文的韵味,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意的初步感悟。)1.(出示学习提示)(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这是一篇古文,先自己大声读一读,读准字音,努力把句子读通。(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文言文非同一般,还要读出停顿、节奏,请你试着借助下面的注解,想想意思再读读,看怎么停顿较合适。(3)三读课文,了解大意。2.检查朗读,评价修正。(1)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