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范文四篇2022

上传人:芝****量 文档编号:352512771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范文四篇202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范文四篇20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范文四篇202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范文四篇2021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教案范文四篇2021,一起来看看吧,盼望对你们有关心。 学校信息技术教案篇一 有效猎取信息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了解信息猎取的一般过程;把握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分组争论、叙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猎取的过程、经受、阅历,老师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作肯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同学深化理解猎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同学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行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

2、的基础理论学问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同学敏捷把握信息猎取的各个环节并娴熟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同学分析 授课对象为初一班级的同学,他们大多数在学校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许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学问,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肯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非常感爱好,基础学问把握的也很扎实,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同学应当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争论法 五、教学重、难点: 信息猎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猎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

3、课 (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猎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洁的例子来分析信息猎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猎取的过程。 (四)、评价猎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猎取的各个环节。 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 即:猎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 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确定信息猎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猎取的方法也不同。 评价信息: 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假如没

4、有胜利猎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猎取。) (六)、实践 分析书上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更加娴熟把握猎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 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猎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叙述自己详细猎取信息的过程,同学争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要把握了猎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同学能真正参加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把握信息猎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学校信息技术教案篇二 机器人行走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初步学会对简

5、洁的任务进行分析和画流程图,把握“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的功能; 学会用“执行器模块库”中的“启动电机”模块编写程序,驱动左右电机,并把握模块参数的设置方法以及左右电机的驱动方法; 尝试机器人的搭建及程序设计。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使用“移动”“延时”和“停止”模块来使机器人前进、后退和转向; 理解机器人行走的方向、左右电机转速差异与机器人转弯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同学学习机器人学问的思维模式和动手力量; 培育同学编写程序的爱好; 在调试过程中培育同学间的沟通与合作精神。 【教法选择】 以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分组协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移动”

6、“延时”和“停止”模块的使用; 2.机器人编程软件中的挨次程序结构; 3.机器人的搭建及左右电机的设置。 【教学难点】 1.“移动”模块的使用,在设置不同参数时,可表现为“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延时”模块的作用; 2.左右电机的设置与机器人转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活动 1.设置情景、引入课题:展现A城与B城的位置图片。假设小明同学住在A城,小华同学住在B城,A城和B城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现设计一个机器人邮递员要从A城动身,直线前进,精确到达目的地B城,完成送信任务。你该怎么设计这个机器人呢? 同学活动 观赏图片,思索问题,制定学习目标。 二、呈现目标

7、,引入任务 老师活动 1.通过生活中邮递员在城市间的行走作为导人,轻松自然地引人了学习目标,给同学提出问题,布置小组争论,培育同学的合作精神和思索力量; 2.最基本的机器人的搭建,为同学展现搭建好的机器人,演示一个发电机及轮胎的安装,给同学布置任务,完成其他发电机的安装。 同学活动 通过观看老师的演示以及搭建好的机器人,小组争论合作,完成安装发电机的任务。 三、自主学习,任务探究 老师活动 1.机器人行走软件部分程序的设计,此内容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学问领域,从基本的打开软件运行平台到简洁流程图的组成,老师要一步步具体演示讲解; 2.布置任务一(完成机器人走直线)。 同学活动 基本机器人

8、学问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机器人走直线的任务。 老师活动 1.引导同学深化探究,思索机器人转弯行走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重点讲解左、右发电机的设置以及“移动”“延时”等模块的参数更改; 2.演示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中的步骤。 同学活动 机器人转弯的工作原理及程序下载的方法,分析机器人行走的程序设计。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小组内解决; 四、学习评价、归纳总结 老师活动 1.利用教学平台展现同学的作品,同学进行自评和他评;通过归纳总结,让同学进一步强化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内容; 2.启发引导同学完成教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提示同学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记录到“成长基石”中,让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

9、习惯。 同学活动 1.观赏作品,自评、他评; 2.完成“博弈舞台”中的任务; 3.记录学习成果及学习感受。 【教学反思】略 学校信息技术教案篇三 精彩文稿动起来 【教材分析】 本活动是安徽义务教育新课程试验教科书(非零起点)七班级信息技术下册“第四单元欢快家庭总动员”的“活动3精彩文稿动起来”。 本活动是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为多媒体作品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以下2个阶段:1)设置超链接;2)添加动画效果。 【学情分析】 设置超链接和添加动画效果在七班级上册同学已经学习过,所以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此节课添加了一个“动作路径”动画效果的设置,操作起来也不难,老师只有稍加引导即可,

10、对于本节课内容同学比较感爱好,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同学的操作乐观性,最终不能遗忘培育同学正确合理评价多媒体作品的习惯。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把握添加超链接的方法。 2、把握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的设置。 3、了解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置超链接、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把握增加幻灯片条理性、敏捷性和欣赏性的方法。 2、通过对多媒体作品的评价,了解多媒体作品的评价过程及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通过作品制作,培育同学的设计和审美力量,培育自我评价意识。 2、维持同学的学习爱好和欲望,培育同学的创作激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设

11、置母版上按钮的超链接 2、添加自定义动画效果和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培育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的意识。 难点: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活动 屏幕展现:展现方轻舟同学的作品“欢快家庭总动员.ppt”,让同学比较此作品与同学上节课完成的作品有什么不同。 同学活动:同学观看作品,思索,争论,回答问题。 老师总结:按钮上添加了超级链接、设置了自定义动画及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今日我们的任务就是完成上述设置,并对最终作品进行评价。(结合课本P129“剖析室”) 二、任务驱动、绽开活动 说明:为了保证同学顺当完成此节任务,把老师课前预备的“欢快家庭总动员.

12、ppt”文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发送给同学,让同学在此基础上完成今日的操作。不要让同学在自己上节课编辑的文件基础上来完成本节任务。考虑到有些同学上节课的任务可能没有完成,所以导致没有方法完成今日任务。 1、设置超链接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0图4.3.1完成母版上按钮超链接的设置。此时老师巡察指导。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0“创新园”部分的操作。(此时老师巡察指导,并不断提示操作方法及留意事项。) 老师评价、总结:老师总体评价同学完成任务状况,并简洁演示操作步骤(多种方法设置超链接,强调让同学至少把握一种)。结合课本P130“学问库”,让同学进一步了解超链接的设置方法及作用。 2、添加

13、动画效果 (1)添加自定义动画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1步骤,完成图4.3.2中椭圆的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老师评价、总结:老师总体评价同学完成任务状况,并简洁演示操作步骤,结合课本P132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介绍设置动画时的留意事项,然后演示路径动画的操作步骤。 任务驱动:参考老师操作方法及课本步骤完成课本P132图4.3.4中对象的自定义动画设置。老师评价、总结:老师简洁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3上方小蚂蚁部分提示及课本P134“学问库”第1点,介绍自定义动画的设置、修改及删除的方法。 (2)设置切换效果 任务驱动:参考课本P133步骤,为第1、2张幻灯片设置切换效果。完成上述任务的同学,完成课本P133“创新园”第1题。 【课堂小结】 老师总体评价同学完成任务状况,并简洁演示操作方法,结合课本P134“学问库”第2点,让同学理解幻灯片切换效果的设置及作用,另外区分“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难点是对超链接的理解和制作。同学们通过超链接的制作对幻灯有了更强的学习爱好和欲望,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 学校信息技术教案篇四 实践协同制作并展现主题鲜亮的演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