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

上传人:凌云****90 文档编号:35132194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部编版教案15 自相矛盾(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系列教材部编版世纪英才 品质 责任 创新第六单元 思维的火花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习作话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要求学生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

2、过程写具体,引导学生根据探险的情境,围绕探险的目的,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写具体,丰富想象的内容,体会想象的乐趣。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自相矛盾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矛和盾,但是他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告诫人们说话要前后一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故事,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从中受到教育。1课时田忌赛马文章记叙了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孙膑巧用计策使田忌获胜的故事,说明遇事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抓住主要矛盾,经过比较分析,才能得出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孙膑是如

3、何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的,理解田忌获胜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2课时跳水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孩子意外爬上帆船的桅杆,在命悬一线时,孩子的爸爸船长命令他跳入水中,让孩子最终得救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机智果断。抓住重点语句想象场景,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感受故事的惊险,体会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的气度。2课时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发挥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2课时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交流、总结本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字词

4、的古今用法;品味时间语的对比用法并能进行仿写;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积累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2课时词句段运用体会字词古今意义的异同;品味时间语的对比用法;具体说说修改作文的方法。日积月累理解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并进行积累。15 自相矛盾教学目标1.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重点)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难点)学前准备学生预习参见“世纪英才丛书学业质量评估”。课时安排1课时教师备课参见“世纪英才好课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5、.播放中国古代成语故事的动漫视频,让学生猜出相应的成语,引导学生交流观后感想。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它们有的出自寓言故事,有的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今天我们要学的成语“自相矛盾”就出自一则寓言故事自相矛盾。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板书:自相矛盾)预设:先引导学生了解“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和“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牌),进而思考:楚人是如何夸耀他的盾和矛的?他的话中有哪些前后抵触的地方?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韩非(约前280前233)

6、战国晚期韩国(今河南新郑)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人将其著作编辑成韩非子一书。韩非子 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逝世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书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3.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矛(mo) 盾(dn) 誉(y) 吾(w) 弗(f) 夫(f)需注意的字音:“夫”是多音字,本课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应读作“f”。需注意的字形:“盾”

7、的第一笔是平撇,不能写成横;“吾”的下面是“口”,不是“日”。(2)理解重点字词。鬻 卖。 曰 说。 吾 我。誉 称赞。文中有“夸耀”的意思。 莫 没有什么。 陷 刺破。 弗 不。 应 回答。4.师生共同划分朗读节奏。(用“/”在课文中标明。)明确: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直到学生熟读成诵为止。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指名读课文,并讲一讲故事。

8、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任何东西都不能刺破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不能刺破的东西。”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了。什么东西都刺不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2.齐读课文,引导学生逐层分析。(1)学习第一层,了解主要事件。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读一读: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楚人的形象的?明确:作者通过两处语言描写,写出了楚人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盾和矛的作用。演一演:引导学生想象楚人的神态、动

9、作、语气等,将他卖矛和盾的情形表演出来。可以先在小组内演,再在班上演。教师认真观看,相机指导。过渡: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楚国人的反应怎样?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明确:“弗能应”。无言以对、哑口无言。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明确: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和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的话前后相互抵触的情景。(2)学习第二层,理解作者的看法。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思考: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作者针对此事的议论,揭示了楚人的话自相矛盾的原因。3.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

10、容,思考楚人的“自相矛盾”表现在哪里。(课件出示)4.理解寓意,深化主题。过渡:寓言故事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教师引导:这个楚国人说的话有什么不妥之处?他为什么回答不上来别人的问话?(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前后抵触的情景。(4)学生探讨故事的寓意,教师小结。交流示例:生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说话要动脑思考,要有理有据,不能前后相互抵触。生2:还告诉我们说话、做事时要实事求是。生3:说话时不要夸耀过头,免得喧宾夺主。小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

11、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自相矛盾”这个词语通常用来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启示人们说话、办事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5)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思考。过渡:这个楚国人自吹自擂,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而闹出笑话。那么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或听到过类似的事情?我们今后该怎么做呢?预设:学生小组内讲、评,教师指名汇报。明确:我们今后做事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实际,不能夸大事实,不着边际。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小结:楚人片面夸大矛和盾的作用,显得多么愚蠢可笑。这则寓言故事虽短,却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领

12、悟了深刻的哲理,领略了古人的智慧,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我们也要吸取故事中人物的教训,避免在生活中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算真正学有所用。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2.课外搜集、整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话讲给同学们听。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学业质量评估”,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蕴含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因此在设计这堂课

13、时,我不仅力求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我从文章的体裁寓言故事入手,让学生通过欣赏、表演的方式弄清故事的寓意。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教学比较流畅自然,整堂课也显得充实紧凑,教学重难点也在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不攻自破。这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巨大影响,一名老师的教学艺术是何等的重要: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如何引导启发的。备课时多一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上课时老师就会多几分轻松、顺利。投其所好设计教学过程,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让每堂语文课都充满快乐。在具体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

14、环节。一、初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学习新课时,先听音频示范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我带领学生齐读一遍课文,明确读音,在文中把需要停顿的地方做好标记,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文中的注释读懂句意,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的了解。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教学课文的重点句,尤其是语言描写句时,我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动作,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其表现出的人物的心理、性格,进而理解文章的寓意。总之,文言文的教学应切实做好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一些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