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解析)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35081228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8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卷)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考试+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北京卷)语文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考生须知1.本试卷解析共10页,共五道大题,25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基础运用(共12分)为了进一步丰富同学们的线上学习生活,班级拟将开展“少年当自强”云端微班会。活动准备过程中,老师邀请你组建审核组,对各小组上交的内容进行初步检查和修改。活动一 话“自强不息”,晓班

2、会主题开场白(初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钢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尊循天道,_。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su),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正是有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才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创造了万国衣冠(un)会长安的盛唐气象,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奋进的征程中充满希望,也充满了挑战。面对困难自强不息,将是我们实现价值成就未来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今天的主题班会“少年当自强”。1阅读主持人交上来的开场白(初稿),大家对文稿中的字形和主持人标注的读音产生了争论。下列

3、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为表达的是“坚强有力”的意思,所以“钢健”应当写作“刚健”。B因为表达的是“依照、按照”的意思,所以“尊循”应当写作“遵循”。C“精髓”说明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但“髓”的读音应该是su。D“万国衣冠会长安”意思是各个国家的使臣都来朝拜,所以“冠”应读作gun。【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字义。D.“衣冠”本指衣服礼帽,服饰,在此代指文武百官;故“冠”读作“gun”;而非“gun”;故选D。2主持人希望大家帮助她在开场白第一段的横线处补充一句话,来点明“自强不息”的含义。查现代汉语词典,“强”的主要义项有:力量大;势力大。感情或意志所要

4、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使用强力;强迫。使强大或强壮。根据词典释义及开场白内容,下列补写在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甲】勇猛强壮,不畏挫折 【乙】奋发进取,持之以恒 【丙】力量强大,充满希望【答案】乙【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自强不息”指自己努力上进,永不懈怠;“强”在此指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甲】“勇猛强壮,不畏挫折”中“强”强调的是“强壮()”【乙】“奋发进取,持之以恒”一句强调的是意志坚定,不断努力;契合“强”的意思“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丙】“力量强大,充满希望”中“强”强调的是“力量大()”;故选【乙】。3阅读开场白,大家发现第三段中画

5、线句子在语境中表达欠妥。请你作出修改。(2分)【答案】示例:句首加“中华文明”【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缺少主语,这里“人类历史上唯一绵延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指的是“中华文明”;故应在画线句句首添加“中华文明”。活动二讲先贤故事,品自强精神中华民族从来就不缺少自强不息的故事。东晋祖逖年轻时胸怀大志,夜半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闻鸡起舞”。作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年少求学时,他每天把凝固的粥划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伴以腌菜下饭。虽然生活如此艰苦,但他一意孤行,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孜孜不倦,这样的

6、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4故事组的同学为大家搜集了古代先贤故事。你检查后发现,下列成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家喻户晓B鲜为人知C一意孤行D孜孜不倦【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使用正确;B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使用正确;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含贬义。在此形容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的范仲淹,褒贬误用,使用有误;D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勤勉不懈怠的一种状态。使用正确;故选C。活动三赠勉励卡片,燃自强之魂5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同学们会互赠“少年当自强”主题卡片勉励对方。请你用正

7、楷字书写“少年当自强”五个字作为卡片主题,表达你对友人的鼓励。(2分)【答案】少年当自强【解析】本题考查汉字书写。用正楷工整美观书写;汉字的笔画顺序要清楚,书写要规范;不写繁体字。注意“强”等易错字的书写。活动四诵总结对联,抒自强之志结束语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同学们,让我们心怀梦想、戒骄戒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这段云端学习征程。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对联,结束今天的班会!循古,展今,开来;意兴方遒,听_传华夏。正心,立志,_;风华正茂,看少年意气扬神州!6班会总结发言阶段,主持人希望在结束语中以对联的形式提出

8、倡议,总结收获,但对联中的个别词语还需斟酌。请你帮她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2分)A伟大先贤梦想 B先贤故事逐梦 C伟大先贤逐梦 D先贤故事梦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填写。拟写对联时应注意: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内容相关。第一空:根据下联中的“少年意气”可知,第一空应填偏正短语,且前两字应为名词;第二空:根据上联中的“开来”可知,第二空应填动词;A“伟大先贤”虽为偏正短语,但是前两字为形容词,与“少年”不对应;“梦想”为名词,与“开来”不对应;C“伟大先贤”虽为偏正短语,但是前两字为形容词,与“少年”不对应;D“梦想”为名词,与“开来”不对应;故选B。二、

9、古诗文阅读(共17分)(一)默写。(共4分)7.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9.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眷念的句子是: , 。【答案】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折戟沉沙铁未销 9.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庇”“俱”“戟”“销”“勒”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题。(共6分)甲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乙夏日途中【唐】李廓树央炎风路,行人正午稀。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无成

10、归故里,自觉少光辉。【注释】蛱(ji)蝶:菜粉蝶。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试)中。10.夏日已至,小语和小文邀请你一起从诗作中寻访夏日踪迹。小语:夏日诗作中,我最爱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其中,“梅子金黄”、“杏子肥”、“(1)_”等将江南初夏的田园之景刻画得真是生动形象啊。小文:唐代李廓也曾在他的诗中写到夏日之景,“炎风”、“(2)_”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夏日气息。我: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描写了夏日之景,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不太一样,(3)_。(请分析两位作者各自抒发的情感。)【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1分)(2)初蝉、戏蝶等。(

11、1分) 范诗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最后一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抒发了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炎风”、“初蝉”等意象呈现了一幅夏日图景:诗中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乱,作者以景衬情,抒发了科举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4分)【解析】(1)考查词句赏析。根据范诗首句中的“梅子金黄杏子肥”可得:“梅子金黄”、“杏子肥”。根据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可得:“菜花稀”、“麦花雪白”。这两句描绘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充满着生机。(2)根据李诗中的“树央炎风路”可

12、得:炎风。根据“初蝉数声起”可得:初蝉。根据“戏蝶一团飞”可得:戏蝶。炎热的夏风、鼓噪的蝉声、飞舞的蝴蝶,从中可以感受到夏日的炎热。(3)考查比较阅读。范诗:本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表现了作者对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李诗:前两闻写景,以炎风、行人、初蝉、戏蝶表现了夏日的炎热。联系尾联“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结合注释“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功业,却困于场屋(科举考试)中”可知,本诗作为于作者科考不中之时,从作者描写的夏日炎热,行人稀少的夏日景

13、色里,可以看出作者科举不中,才华不得施展,抱负不能实现的失意与惆怅之意。(三)阅读爱莲说和陋室铭,完成11-13题。(共7分)爱莲说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陋室铭 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14、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香远益清 老当益壮 多多益善 精益求精B宜乎众矣 事不宜迟 因地制宜 景色宜人C有仙则名 举世闻名 名列前茅 大名鼎鼎D斯是陋室 陈规陋习 孤陋寡闻 丑陋不堪【答案】A【解析】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益:都是“更加”的意思;B.宜:应该/应该/适当/适合,适宜;C.名:出名,著名/著名/名次/名字; D.陋:简陋/不合理,不文明/见闻少/不好看;故选A。1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翻译:(它的柄)内部贯通,外形挺直,既不横生藤蔓,也没有旁枝。理解:写出了莲的隐逸,表现了莲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对于莲花的喜爱,认同并予以支持我的还有什么人呢?理解: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同时表现出对没有认同和支持者的失望。【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理解:作者未必不喜欢音乐,而是不喜欢官场上的虚伪应酬与呆板繁琐的生活。【答案】丙【解析】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和理解。【甲】“中通外直,不蔓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