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二教案8篇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35080401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二教案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习作二教案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习作二教案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习作二教案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习作二教案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作二教案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二教案8篇(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作二教案8篇习作二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晰自己的活动安排。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育同学的自主合作的参加意识。 、通过这个活动,培育同学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技能,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激发同学喜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依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育同学的策划技能,表演技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预备】 、收集有关于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的内容: 诗词、歌曲、故事等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一些特长,以便有利于自己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么样策划

2、才能把一次活动搞胜利,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阅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 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饮水思源告老还乡是游子归乡情之切,乡音无改鬓毛衰是游子归乡后的无限感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由于如此,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喜爱,今日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吧。 二、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吧。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爱自己的家乡,那么现在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吧。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

3、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三、小组沟通争论 、小组推选代表,首选组长,由于组长是小组策划的组织者,还要安排一名记录员和一名同学汇报。 、明确小组争论的内容出示: 节目形式,节目内容,节目演员,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争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依据争论列出节目表,老师参加部分小组的沟通,予以指导: 留意:活动课题、形式可以由老师提出,更多应当让同学提出。 可以参考以下课题开展活动: 了解家乡特产土特产品、闻名商品、著名全国之最等 观赏家乡风光: 山、水、名胜等。 认识家乡名人: 文化、艺术、体育、教育、科学等方面。 调查家乡改变: 家庭、街道、环境、学校等。 熟知家乡文化:

4、 教育特色、戏曲、方言娌语。 、小结过渡: 刚刚老师参加了部分小组的争论,看得出来同学们都事先做了细心的预备,而且在争论的过程中特别激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盼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那现在就请我们同学们来展示一下自己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四、展示活动方案 、以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重点要说说怎么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可以和同学进行沟通。 、师生共同评议: 综合大家的看法,班长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五、总结 同学们,今日的口语交际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熬炼了同学们的组织策划技能,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

5、这个活动肯定能够获得胜利。 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目的: 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家乡的依恋和喜爱。 、活动对象: 全体同学。 、活动时间: 第四周班会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 听: 听家乡新闻听广播、看电视;听老师、同学讲故事家乡的民间故事、传奇、名人、历史故事、英语故事 说: 学做导游,介绍家乡如自然风光、名人事迹、人文景观、经济建设、物产特产、风味小吃、风俗习惯 读: 阅览、阅读有关家乡的诗词、对联、传奇、故事、无家乡名人的著作,有关介绍家乡的资料。 演: 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课本剧。 第二、三课时 习作二十年后回家乡 学习目标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的发挥想象,写

6、出家乡的改变,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引导同学修改习作,并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充分发挥想象。 、引导同学留意学习本组课文表达感情的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爱好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当我们摇摆着脑袋背诵着诗句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是家乡情吗?家乡对于一名游子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今日,我们来写二十年后的家乡。二十年后,我们和四周的一切会怎么样,家乡会发生改变?我是什么样子?假如我们再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提出习作要求以以二十年后回家乡写题目,开展想象,来完成一篇作文。 二、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由于二十年以

7、后的事是未知的,写这一类的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展想象的翅膀。 、师指导可以侧重一方面来想象,比如侧重改变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改变,可以写家乡伙伴的改变;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伙伴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 可能会有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可能二十年后一条条高速马路犬牙交错,一座座立交桥如同彩虹横跨蓝天。那时候可能会有时间穿梭机,能够来回于古今之间。 、师引想象要大胆,我们提倡异想天开,然而,想象是不能脱离实际的。要符合生活规律,和事物进展规律,才能使推想合情合理,生动详细,真实可信。真实、合理是想象作文的第一要素。否那么只能是毫无依据的胡思乱想。 、师引刚才

8、同学们都在描述场景的改变,我们要在文字中表达出浓浓的乡情,还需要描写哪些方面?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亲朋好友的改变,最能引发我们的浓浓的乡情。其实,古人也有很多吟咏乡情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等,我们不妨可以引用它们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借古人之诗句,发自己之幽情。 三、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回忆这组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四、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原则: 抓住同学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同学的非凡而合理的

9、想象进行评价。 抓住同学的精确语句进行积极评价。 抓住同学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 形式: 同桌沟通。 组内沟通。 全班沟通。 、依据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五、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老师引导同学进行赏评。 、请部分同学介绍自己习作胜利的缘由,对其它同学进行一个启发。 习作二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能按习作要求提示选择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老师不知道的故事,自拟问题写下来。 2、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内容写详细,情节写生动。 3、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逐步养成多读多改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 借助插图探究写法,捕获环节完成习作

10、。 课前预备: 制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课堂,予以同学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前几天,老师有一次因故不在课堂,老师想知道没有老师在时,同学们都做过些什么。不要怕在老师面前暴露缺点而羞于表达,大胆地说出真实的状况,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说。 2、沟通 3、揭示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写老师不在场时,你和小伙伴之间发生过的故事,无论是好事,趣事还是错事,都可以写下来。 二、借助插图,探究写法 1、整体观测插图,感知”面”的描述。 争论: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当时的情形怎么样? 2、抓住局部观测插图,感知”点”的描写 从插图中选择你最感爱好的

11、某个人或几个人进行细致的观测,想一想:他们在做什么?由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出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3、插入突发事项添加环节。 开展想象:假如教室门猛然被推开,状况会怎样?或者突然有人说”老师来了”,状况又会怎样? 三、联系实际,沟通体验 1、日常学习生活中,插图中描绘的场面大家肯定也经受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老师不在场时,自己曾经扮演过怎样的角色? 2、沟通、评议 引导同学不仅抓住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还要把其他同学的种种表现都描述出来。 3、各自梳理,确定本次习作材料 四、写法迁移,尝试习作 1、运用插图探究出的写法完成习作草稿。 2、组织评议,指导修改。

12、3、抄写习作 板书设计: 习作2 “面”把握记叙文六要素 “点”抓住人物活动 “环节”插入突发事项 习作二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培育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沟通、互动。 2.通过沟通,感受童年的美妙、纯真,使同学珍惜童年,喜爱生活。 3.指导同学详细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晰,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仔细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预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 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觉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2.想一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许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悄悄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 课堂评价:(1)有没有把事情说清晰。(2)有没有把事情说详细。 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晰,说详细。 三、课堂沟通,共享童年 1.每个学习小组评比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2.各个学习小组轮番在班内沟通最难忘的童年故事。 要求:一位同学讲解并描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其他的同学说说推举的理由。 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晰、详细,并提出详细的修改建议。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