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289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型车用锂电池行业投资潜力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探索将磷石膏应用于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修筑等。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烧管控。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退出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2、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促进工业能源消费低碳化,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升工业电气化水平。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推行绿色设计,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推进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技术改造。一、 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的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锂离子电芯的技术路线和模组的结构设计两方面。锂离子电芯的技术路线差异主要体现在正极材料体系和封装形式。正极材料对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电压及使用寿命等性能有最直接的影响,正极材料的成本直接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成本高低,目前

3、,主流的正极材料包括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封装形式是指单体锂离子电芯的封装结构,不同的封装形式对应不同的工艺流程。按照封装形式,锂离子电池可分为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方形锂离子电池以及软包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模组的技术水平主要取决于其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确保单体电芯的容量得到有效发挥,同时提升整体的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模组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电池成组的固定方式、电池模组的装配松紧度、电芯及模组的固定装置、电池单体之间的导电连接距离以及串并联、高压连接的绝缘保护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模组的结构进行设计改进,缩小电芯间距,提升空间利用率,防止电池因内外部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甚至破

4、损;将模组固定件替换为高强度、轻质的材料,提高模组的能量密度;保证模组结构的可靠性,确保模组易于分拆,提升单体的梯次利用程度。二、 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确保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提升铁路系统电气化水平。加快老旧船舶更新改造,发展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深入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因地制宜开展沿海

5、、内河绿色智能船舶示范应用。提升机场运行电动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新能源航空器。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二)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进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

6、,提升民航运行管理效率,引导航空企业加强智慧运行,实现系统化节能降碳。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交通方式。十四五期间,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30年,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70%。(三)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加大岸线、锚地等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

7、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到2030年,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三、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一)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普及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知识。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将绿色低碳理念有机融入文艺作品,制作文创产品和公益广告,持续开展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推动生态文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二)推广

8、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着力破除奢靡铺张的歪风陋习,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评选宣传一批优秀示范典型,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大力发展绿色消费,推广绿色低碳产品,完善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制度。(三)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强化环境责任意识,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创新水平。重点领域国有企业特别是企业要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用能单位要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一企一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推进节能降碳。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

9、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四、 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周期性、区域性或季节性特征(一)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周期性锂离子电池模组应用领域涵盖消费、动力、储能等领域。在消费电子领域,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更换周期短,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在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交通工具价格较高,耐用周期长,受宏观经济周期变动的影响较大;在储能电池领域,政策的密集出台和碳中和目标的高导向性驱动储能型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综上可知,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影响,行业具备周期属性。(二)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季节性锂离子电池组制造行业受春节

10、假期影响,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偏低,行业季节性特征不明显。(三)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区域性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行业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该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劳动力密集且相关配套产业齐全的地区。五、 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各地区要准确把握自身发展定位,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资源环境禀赋,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上下联动,梯次有序推进碳达峰。(一)科学合理确定有序达峰目标碳排放已经基本稳定的地区要巩固减排成果,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碳排放。产业结构较轻、能源结构较优的地区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决不走依靠两高项目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

11、力争率先实现碳达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地区和资源型地区要把节能降碳摆在突出位置,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逐步实现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力争与全国同步实现碳达峰。(二)因地制宜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各地区要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从实际出发推进本地区绿色低碳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要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导向,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按照产业政策和能耗双控要求,有序推动高耗能行

12、业向清洁能源优势地区集中,积极培育绿色发展动能。(三)组织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加大对地方推进碳达峰的支持力度,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给予支持,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六、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减少资源消耗和降碳的协同作用。(一)推进产业园区循环化发展以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循环利用率为目标,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园区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组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

13、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搭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加强园区物质流管理。到2030年,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二)加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率,以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为重点,支持大掺量、规模化、高值化利用,鼓励应用于替代原生非金属矿、砂石等资源。在确保安全环保前提下,探索将磷石膏应用于土壤改良、井下充填、路基修筑等。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推广废弃路面材料原地再生利用。加快推进秸秆高值化利用,完善收储运体系,严格禁

14、烧管控。加快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到2025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0亿吨左右;到2030年,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三)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实现再生资源应收尽收。加强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城市矿产基地,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规模化、清洁化利用。推进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等新兴产业废物循环利用。促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文办设备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资源再生产品和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到2025年,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9种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15、量达到45亿吨,到2030年达到51亿吨。(四)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实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整治过度包装,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降低填埋比例,探索适合我国厨余垃圾特性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本健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0%左右。到2030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提升至65%。七、 碳达峰行动重点任务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

16、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八、 进入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的主要壁垒(一)锂离子电池模组行业技术壁垒锂离子电池模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材料、零部件多样,工序繁杂,产品定制化程度高,企业往往会从能量密度、安全性、一致性、使用寿命等多角度综合、定制设计产品,以满足客户对技术参数、外观尺寸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为保证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不断完善更新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工艺流程,及时追踪产品发展趋势,提升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新进入行业的企业缺乏自身技术积累以及创新设计能力,不具备柔性化生产工艺,难以满足下游客户的定制化、严苛化需求,同时产品质量、一致性、安全性等方面也不具备优势。因此,行业存在较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