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71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葡萄糖酸钙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原料药企业升级改造,促进原料药产业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原料药企业向环境承载能力强、生产配套条件好的区域集聚。鼓励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改造,提高大宗原料药绿色产品比重,加快发展特色原料药和高端定制原料药,依法依规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完善原料药行业准入标准,严格质量、环保、卫生等标准,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减少低水平重复,逐步提高原料药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一、 推动建设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合理规划原料药产业布局,指导制定行业绿色园区评价标准,支持地方依托现有医药、化工产业园区,通过

2、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布局,开展原料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公共系统共享、资源综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和产业集聚发展。对因原料药问题引起药品短缺的,可在国家组织开展撮合时,一并将原料药纳入撮合范围,并引导基地承担短缺原料药生产任务。注重协同配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产业政策宣传引导,注重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参与绿色标准制订,组织实施行业评价,营造全面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二、 医药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医药行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关系国民健康,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也不存在区域性。各种疾病发病率具有一

3、定的季节性,导致我国医药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比如,每年秋冬季流感病毒等多发,对感冒类产品需求将会有所上升。三、 全球医药市场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受全球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健康观念强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近年来各国医疗支出呈现增加趋势。在此背景下,随着全球各国对于医疗的重视,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近年来稳步上升。根据IQVIA2021年12月发布的TheGlobalUseofMedicines2022:Outlookto2026,预计到2026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8万亿美元(不包括COVID-19疫苗的支出),复合增长率达3%-6%。从区域市场结构情况来看,以欧、美、日

4、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医药市场仍占据全球药品消费的主导地位,但其增长速度缓慢。而以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医药市场受益于较高的经济增速、人口数量增长、政府投入增加、发达国家原研药物专利到期等有利因素,有望迎来良好发展机遇、保持较高增速。四、 医药细分市场概况及市场地位行业原料药产品主要为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亚铁等葡萄糖酸盐系列原料药,其中葡萄糖酸钙占据原料药收入70%以上;行业化学药品制剂为维生素C咀嚼片、复方银翘氨敏胶囊、酚氨咖敏片;主要中成药为心脑康胶囊、感冒灵胶囊、儿宝膏。因此,从功能和用途来看,行业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主要涵盖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类、维生素类、

5、感冒用药类和心脑血管用药类。(一)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市场1、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简介葡萄糖酸钙原料药是一种有机钙盐,为白色结晶性或颗粒性粉末。根据产品品质和用途的不同,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可分为口服用和注射用两个等级。相较于口服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具有更为严格的质量标准要求,不仅要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溶液澄清度的要求,还要满足内毒素、金属物质含量、微生物限度等指标要求。口服用和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的下游应用领域有所不同。口服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主要被用来制成钙制剂或补钙产品,在医药领域和保健品领域均有所应用,多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如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症、骨发育不全、佝偻病以

6、及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绝经期妇女、老年人钙的补充。其常见制剂产品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颗粒等。而注射用葡萄糖酸钙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钙氯化钠注射液,多用于临床上治疗钙缺乏、急性血钙过低,碱、镁、氟等中毒的解救及治疗过敏性疾患、心脏复苏等。2、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市场发展概况与前景葡萄糖酸钙原料药主要用于制成补钙产品,其制剂(片剂和注射液)已被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版)。根据QYResearch统计数据,2017年,中国葡萄糖酸钙原料药销量为3,345吨,2021年销量为4,257吨,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1%。根据QY

7、Research统计数据,从产品类型方面来看,口服级葡萄糖酸钙原料药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口服级葡萄糖酸钙销量达到4,141吨,占比达到9727%;2021年注射级葡萄糖酸钙原料药的销量为116吨,占比为273%。(二)维生素类市场概况维生素是人类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一般无法由人类自己生成,需要通过饮食等手段获得,其本质为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维生素虽然不能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那样可以产生能量、组成细胞,但是它们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机能的必需物质。人体一共需要13种维生素,其中包括9种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属于维生素B族的8种维生素)和4种脂溶性维

8、生素。其中,维生素C又叫抗坏血酸,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能够抵抗自由基对细胞的侵害,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以预防坏血病、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与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2017年,中华预防医学发表的论文统计了我国居民营养素的摄入情况,表明中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明显低于推荐量。根据2021年后疫情时代国民与免疫力提升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仅有7%民众能够完全做到营养均衡。换句话说,大部分民众不能单纯通过日常饮食摄入足量的维生素,需要通过其他途径额

9、外补充,因此维生素产品市场具有较大潜力。在全球范围内,维生素产品都是OTC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从全球非处方药各品类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全球维他命类OTC市场规模为20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40亿美元,具有较大市场潜力。从占比来看,2019年维生素类OTC为全球非处方药市场中的第三大品类,占到18%的市场份额,仅次于第一品类感冒OTC的30%和第二品类止痛OTC的21%。在维生素产品细分种类中,维生素C是产销规模最大的维生素品种之一。而且由于疫情刺激,公众对维生素C的需求强劲,销量大幅上升。2021年,在中国94%的药店中维生素C产品的销量稳居维生素类产品的前

10、三名,远高于其他产品,这与疫情期间公众普遍认为维生素C可提高免疫力的认知有很大关系。从维C产品的剂型来看,药店最常见的是易于携带的咀嚼片和口感较佳的泡腾片,两种剂型以9717%的提及率并列第一,高于传统片剂9057%的提及率,而糖浆与颗粒剂型相对较少。目前市面上的维生素产品除了国药准字的非处方药品外,还有一类维生素营养补充剂,属于国食健字的保健食品。两类产品均具有补充维生素的功效,可互为替代品,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OTC类维生素产品经过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查,具有完整的临床前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人体有效性、安全性试验,生产厂家符合国家GMP标准,无论从生产过程、产品质

11、量、疗效还是安全性,都更有保障,更获得消费者的信赖。而且,2019年以来,国家加大医保定点药店违规刷卡的整顿力度,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卫食健字等之前可刷医保卡的维生素类保健品被禁刷,但是非处方药的维生素类产品受到政策影响小,不少畅销品牌成为了稀缺资源,具备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相信未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维生素类产品特别是OTC类维生素产品将愈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三)感冒用药类市场概况感冒一般可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其临床特征为潜伏期短,起病较急,且常伴有全身乏力、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流行性感冒则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12、,具有传染性强、传染速度快、发病急等特征,常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等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呼吸道炎症的表现。其中头痛是感冒时最常见出现的症状,其次是打喷嚏、流涕、鼻塞、咳嗽、发烧、头晕等症状。感冒是世界最普遍且患病率高的疾病。据国家卫生部调查,我国每年有75%的人至少患一次感冒,按全国人口141亿计算,全国每年感冒患病人数高达1043亿。随着人们的交流变得频繁和快捷,导致各种变异的流行性感冒病毒传播加剧,从而促使预防、抵抗流行性感冒病毒和增强身体免疫能力药物的需求不断增长。感冒后,大部分的患者会选择自我康复或者自行购买感冒药来治疗而不是通过医生开处方来进行治疗,因此OTC感冒药的市场潜力大。从我国感

13、冒药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来看,在2020年疫情前,其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根据米内网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数据库,从2017年到2019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感冒药的市场规模从14178亿元增长至156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09%。从2020年开始,受到疫情影响,感冒药销量有所下降。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是防控政策要求,零售药店限售或禁售发热、咳嗽类药品;另一方面,疫情期间人们的防护措施增强,口罩的佩戴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细菌病毒等的传播,减少了感冒的发生。虽然中国本土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传播,抗疫形势依然严峻。因此感冒药的限售禁售政策短期之内不会放松,感冒药市场

14、仍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017年至2019年,化药类感冒药市场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而中成药类感冒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中医药政策支持初显成效以及人们逐渐意识到中药类感冒药具有疗效独特且副作用小的优点。2020年开始,化药类感冒药市场规模与中成药类感冒药市场规模表现出相反的发展趋势。2020年化药类感冒药市场规模大幅下降,较2019年下降2022%;中成药类感冒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较2019年增加1052%。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大部分感冒药因疫情期间遭到限售或禁售而销量下降;另一方面,部分中成药类感冒药被证实对新冠肺炎有疗效而遭到民众抢购,实现逆势上涨,带动中成药类感冒药市场规

15、模进一步扩大。例如连花清瘟颗粒/胶囊被列入对新冠肺炎有疗效的三药三方名单,双黄连口服液在疫情期间获多个省市列入疫情防治推荐用药,均销量大涨。(四)心脑血管用药类市场概况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人数达到33亿,其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居民疾病死亡人数达40%以上,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脑血管疾病除了一些急性感染性病症如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外,其他大部分病种是在多致病因素长期积累的综合作用

16、下造成的。因此,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是个长期的过程,相对于西药,中药具有毒副作用低、多效应、多靶点等特色,更符合心脑血管疾病需要长期用药的特点。中成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优势也体现在了快速增长的市场规模上。根据米内网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数据库,2015-2019年,我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心脑血管中成药市场规模由8693亿元增至1101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10%,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社会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我国居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普遍暴露,呈现在低龄化、低收入群体中快速增长及个体聚集趋势。今后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心脑血管疾病用药的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张。五、 坚持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加强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原料药企业升级改造,促进原料药产业与区域环境协调发展。整合行业优势资源,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动原料药企业向环境承载能力强、生产配套条件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