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522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导体芯片测试设备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1%;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撑。一

2、、 发展智能绿色服务制造技术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发展网络协同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基于互联网+的创新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工厂、制造资源集成管控、全生命周期制造服务等关键技术;发展绿色制造技术与产品,重点研究再设计、再制造与再资源化等关键技术,推动制造业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创新。发展机器人、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微纳制造、复杂制造系统等关键技术,开发重大智能成套装备、光电子制造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等关键装备与工艺,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开展设计技术、可靠性技术、制造工艺、关键基础件、工业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基础数据库、工业试验平台等制造基

3、础共性技术研发,提升制造基础能力。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加强制造装备及产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二、 开展重大科学考察与调查面向重要科学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国家权益维护和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重大科学考察与调查,获得一批基础性、公益性、系统性、权威性的科技资源。在我国重要地理区、生态环境典型区、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以及极地、大洋等重点、特殊和空白地区,开展科学考察与调查,摸清自然本底和动态变化状况,为原始性创新、重大工程建设和国家决策提供支撑。三、 加强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聚焦能

4、源、生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海洋、地球系统和环境等领域,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加强运行管理,推动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国家实验室等紧密结合,强化大科学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绩效评估,促进开放共享。围绕生态保障、现代农业、气候变化和灾害防治等国家需求,建设布局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完善国家野外观测站体系,推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多能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运行,促进联网观测和协同创新。四、 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下游行业发展趋势(一)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下

5、游客户投产力度加大2007年以来,随着国内测试厂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资本支出也不断增加。由于半导体行业景气周期因素,经历2018-2019年全球封测行业资本开支放缓之后,封测行业2020年资本开支逐步回升。公司主要客户中,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均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扩产。知名封测企业晶方科技、华天科技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方式扩充产能。其中,长电科技2021年4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50亿元,投资于年产36亿颗高密度集成电路及系统级封装模块项目和年产100亿块通信用高密度混合集成电路及模块封装项目;通富微电2021年9月公告非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募集资金约55亿元,用于建设存储器

6、芯片封装测试生产线建设项目、高性能计算产品封装测试产业化项目、5G等新一代通信用产品封装测试项目、圆片级封装类产品扩产项目、功率器件封装测试扩产项目等项目;晶方科技2021年1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超过10亿元,用于新建集成电路12英寸TSV及异质集成智能传感器模块项目;华天科技2021年9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约51亿元,用于建设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项目、高密度系统级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扩大规模项目、TSV及FC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化项目、存储及射频类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化项目。测试分选机产品属于下游封测厂的资本性支出,因此订单量会根据客户产能扩产和资本支出周期而变化。半导体企业的资本

7、支出,尤其是国内大型封测企业不断加码的投产力度将进一步扩大测试分选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二)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需求发展迅速集成电路测试分选设备主要面向封测企业、测试代工厂、IDM企业及芯片设计公司,它是提供芯片筛选、分类功能的后道测试设备。测试分选机负责将经封装后的芯片按照系统设计的取放方式运输到测试工位完成电路压测,在此步骤内测试分选机依据测试结果对芯片进行取放和分类。因此,封测行业的规模越大,对于测试分选机需求越大。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销售规模为2,50950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680%,2010-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

8、销售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479%,2021年中国大陆集成电路封测行业销售规模为2,76300亿元,同比增长1010%。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发展迅速,将由制造业向设备业传导,对于测试分选机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测试分选机行业有望维持高景气度。(三)集成电路封测芯片技术向复杂化与精细化发展测试分选机设备直接应用在封装测试当中,因此设备需求量和行业景气度息息相关。除了当前消费电子等,未来人工智能(AI)、5G移动通信、无人驾驶、物联网(IoT)等新型行业应用的发展,将人类社会推向真正的智能化世界,这将对半导体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空间,包括测试分选机在内的半导体设备产业也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其次,新型行

9、业芯片的超复杂化与精细化需求将对半导体测试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半导体检测是保证产品良率和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要求的提升,检测环节在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将进一步刺激下游封装测试行业对测试分选机等测试设备和先进技术应用的进一步需求。五、 集成电路专用设备行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是集成电路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撑,是完成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环节的基础,是实现集成电路技术进步的关键,在集成电路产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集成电路生产线投资中设备投资占比较大,达总资本支出的70%-80%左右,价值量较高。专用设备主要包含前道工序晶圆制造环节所需的光刻机、化学气相淀积(CVD)设备、刻蚀机、

10、离子注入机、表面处理设备等;后道工序封装测试环节所需的切割减薄设备、度量缺陷检测设备、键合封装设备等;测试环节所需的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等。在晶圆制造环节使用的设备一般被称为前道工艺设备,在封测环节使用的一般被称为后道工艺设备。这些设备的制造需要综合运用光学、物理、化学等科学技术,具有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设备价值高等特点。六、 加强基础研究协同保障完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充分发挥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主体作用,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学科、基础研究基地和基础科学重大设施的稳定支持。强化政策环境、体制机制、科研布局、评价导向等方面的系统设计,多

11、措并举支持基础研究。积极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基础研究的合力。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完善国家基础研究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按照新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对基础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性部署和支持。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重要作用,充分尊重科学家的学术敏感,包容和支持非共识研究,构建宽松包容的学术环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基地和人才专项加强支持开展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建立按照国家目标凝练基础研究重点任务的有效机制,进行长期稳定支持。推进科教融合发展,结合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自主布局基础研

12、究,扩大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支持一批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组建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科研团队,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全面参与基础研究,推进基础研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学术环境,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采用长周期评价机制,实行国际同行评估,主要评价研究的原创性和学术贡献;目标导向类基础研究强调目标实现程度,主要评价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效能;确立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七、 发展目标十三五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有

13、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整体水平由跟跑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1%;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达到世界第二;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量比2015年翻一番。(二)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方面,在促进经济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

14、入达到34万亿元,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到20%,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2万亿元;成长起一批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企业、品牌和标准,若干企业进入世界创新百强,形成一批具有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增长极,新产业、新经济成为创造国民财富和高质量就业的新动力,创新成果更多为人民共享。(三)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涌现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人力资源结构和就业结构显著改善,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60人年。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各类人才创新

15、活力充分激发。(四)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科技创新基础制度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健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治理结构和发展机制更加科学,创新机制更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五)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创新创业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八

16、、 健全支撑民生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大资源环境、人口健康、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和转化应用的力度,为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提供技术支撑。(一)发展生态环保技术以提供重大环境问题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和发展环保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为目标,形成源头控制、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成套技术。加强大气污染形成机理、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关键技术研究,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技术水平;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技术体系建设;突破饮用水质健康风险控制、地下水污染防治、污废水资源化能源化与安全利用、垃圾处理及清洁焚烧发电、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开展土壤污染机制和风险评估等基础性研究,完善土壤环境监测与污染预警关键技术;加强环境基准研究;开展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