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微生物燃料电池因具有原料广泛、操作条件温和、清洁高效和资源利用率高、无污染等特点而被人们所重视.以用葡萄糖作底物的燃料电池为例,其正负极反应式如下:正极反应:6O2+24H++24e-12H2O负极反应:C6H12O6+6H2O-24e-6CO2↑+24H+则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的工作环境是高温条件 B.作为负极的葡萄糖(C6H12O6)在变化中失去电子,被还原 C.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强酸性溶液,如浓硫酸或硝酸等 D.该电池的总反应为C6H12O6+6O2 === 6CO2+6H2O参考答案:D略2.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错误的是A. 维生素C 可以发生加成反应B. 维生素C 可以与金属Na发生置换反应C.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只能发生氧化反应D. 维生素C 可以与NaOH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参考答案:CA. 维生素C 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B. 维生素C中含有羟基, 可以与金属Na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C. 维生素C含有碳碳双键和羟基,具有还原性,可以发生氧化反应,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故C错误;D. 维生素C含有酯基, 可以与NaOH 溶液发生取代反应(水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注意把握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本题中维生素C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含有羟基,能够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3. .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3,选④ 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参考答案:A略4. 工业生产中物质的循环利用有多种模式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I可用于合成氨中的N2、H2的循环B.图I可用于氨碱法制纯碱中CO2的循环C.图II可用于电解饱和食盐水中NaCl的循环D.图III可用于氨氧化法制硝酸中NO的循环参考答案:答案:A5. 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适量O2后点燃 B.焰色反应实验前,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铂丝 C.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D.用洗净后未干燥的锥形瓶进行中和滴定实验参考答案:D略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二周期元素随族序数的递增其最高化合价也递增参考答案:B略7. 下列实验操作使测定(或配制)结果偏低的是 ( ) A.测量一包固体的质量,将药品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 B.中和滴定用的锥形瓶加入少量待测液润洗后,再加待测液 C.在保温容器中测量NaOH和稀盐酸反应的中和热时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参考答案:D略8. 将ag镁铝合金投入到x mL 2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再加入y mL 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的沉淀量最大,质量为(a+1.7)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A B.x=2y C.沉淀是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 D.2x=y参考答案:略9. 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 A、B、C、D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 不会全都用上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①、②和⑨ 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④、⑥和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④、⑤和⑦ D.检验滤液中的Fe3+,选用③和⑧ 参考答案:B解析:A.将茶叶灼烧灰化,应在坩埚中加热,用到的仪器有①、②和⑨,必要时还可用到三脚架或铁架台带铁圈,故A不选;B.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应在烧杯中进行,可用玻璃棒搅拌,不用容量瓶,故B选;C.过滤时用到④、⑤和⑦,故C不选;D.检验滤液中的Fe3+,可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滤液于小试管中,用KSCN溶液检验,用到的仪器有试管、胶头滴管和滴瓶等,即③、⑧和⑩,故D不选. 故答案选B10.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A.C2H6、H2O2、C2H5OH B.HCl、NaCl、MgCl2C.H2O、CO2、Na2O2 D.NaOH、NaClO、Na2O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A中各物质只存在共价键,故A正确;B中HCl中为共价键,而NaCl、MgCl2中存在离子键,故B错误;C中Na2O2中为共价键和离子键,而H2O、CO2只存在共价键,故C错误;D中Na2O中只存在离子键,而NaOH、NaClO中即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故D错误。
注:本题只是对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分,并非对极性键、非极性键的考察)考点:化学键11. 固体NH5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有关NH5的结构和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A.NH5中5个N-H键的形成不同,但最终等同 B.NH5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C.NH5可以被H2O氧化产生H2 D.NH5的水溶液显示碱性参考答案:答案:A12. “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CD 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 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 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DA、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用灼烧法可鉴别毛笔羊毫的真伪,A正确;B、松烟墨性质稳定,因此用墨写字画画可长久不褪色,B正确;C、纸及造纸原料的主要成分均是纤维素,C正确;D、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D错误,答案选D13. 己知0.1mol/LNaHCO3溶液显碱性,将此溶液加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变小B.原溶液中,C(Na+)=C(HCO3﹣)+C(H2CO3)=0.1mol/LC.稀释后,溶液中比值增大D.原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后,其碱性减弱参考答案:C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A.溶液加水稀释,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氢离子浓度增大;B.根据物料守恒分析;C.加水稀释,水解平衡H2O+HCO3﹣OH﹣+H2CO3向正方向移动,根据物质的量变化分析;D.加强碱,碱性增强.解答:解:A.溶液加水稀释,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由于Kw不变,则氢离子浓度增大,故A错误;B.原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CO3﹣)+C(CO32﹣)+C(H2CO3)=0.1mol/L,故B错误;C.加水稀释,水解平衡H2O+HCO3﹣OH﹣+H2CO3向正方向移动,HCO3﹣的物质的量减小,Na+的物质的量不变,溶液中=,则比值增大,故C正确;D.原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氢氧化钠与NaHCO3为暗反应生成碳酸钠,等浓度的碳酸钠的碱性大于碳酸氢钠,则其碱性增强,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的水解,题目难度不大,根据“谁弱谁水解”、“谁强谁显性”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把握影响盐类的水解平衡的因素.14. 大胆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
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Na与水的反应可能生成NaOH和H2O2C.探究浓H2SO4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中可能有CuSD.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以Cl2,酚酞红色褪去的现象是溶液的酸碱性变化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参考答案:B略15. 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uSO4是氧化剂,FeS2是还原剂 B.产物中的SO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C.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5 mol FeS2发生反应,有10 mol e-转移参考答案: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测定Na2CO3与NaHCO3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甲方案:实验步骤为:①称量空坩埚的质量为m 1g②称量装有试样的坩埚质量为m 2g③加热;④冷却;⑤称量坩埚和残余物的质量为m 3g;⑥重复③至⑤操作,直至恒重,质量为m 4g。
1)坩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计算Na2CO3质量分数必须用到的测定数据为 乙方案:在天平上准确称取 0.320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入2滴酚酞试液,用0.1000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至溶液由粉红色刚好变为无色(发生的反应为H++CO2-3=HCO-3)重复上述操作两次3)根据下表数据,样品中w(Na2CO3)= .滴定次数样品的质量/g稀盐酸的体积/mL滴定前刻度/mL滴定后刻度/mL10.3201.0221.0320.3202.0021.9930.3200.2020.20(4)如果滴定后俯视读数,w(Na2CO3) (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丙方案:称取m g样品,选用下图部分装置测定样品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体积5)某同学按以下方法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如图连接好装置,关闭止水夹a,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c,打开活塞b若分液漏斗中的水无法持续滴下,试判断装置A是否漏气?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6)为了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应选用装置A和 (填写字母标号)进行实验7)实验时还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 参考答案:(1)2NaHCO3=Na2CO3+CO2+H2O (2)m 1 m 2 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