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49286434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小题强化练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0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1就下图所提供的信息,某校学生提出的相关研讨主题比较恰当的是()A湖广地区农田垦殖与经济重心南移B高产作物与明清之际人口持续增长C农作物结构变化与土地利用率提升D地理大发现与农耕文明遭遇的冲击答案为:C【解析】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完成,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的数据不难看出,从17世纪前期至18世纪前期,中国的人口并没有出现数量方面的增长,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高产经济作物玉米、番薯等的传入和广泛种植,中国的农作物结构发生变化,土地利用率提升,故C项正确;此时农耕文明未受到冲击,故D项错误。2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下表是有关明清时期民间土

2、地买卖类型的材料。由此可知,当时()类型具体做法活卖卖方在契约上写明“卖活契,保留土地所有权,数年后可买回找贴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在反复几次后,原主人才会完全丧失土地绝卖卖方一开始就通过立下“绝卖契”等方式出卖土地,不允许赎回、找价A租佃关系与契约关系盛行B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C土地所有权变更灵活多样D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答案为:D【解析】明清时期土地交易更为频繁,“找贴”类型中“卖方有权要求买主在地价上升后进行经济补偿”,这反映出土地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故选D项;地主把部分或全部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就形成了租佃关系,材料未

3、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明清时期民间土地买卖类型,不涉及土地高度集中现象严重,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活卖”保留土地所有权,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排除C项。3商书兴于晚明,是一种专门性商业用书。明清一些商书写道:“大船至上海,由柳湖东去黄埔,为外河,有潮、盗之防。”“近来江浙等省通用洋钿(即洋钱),有光毛真假之分凡收洋钱,务请内教人仔细看,切勿大意,只有吃亏。”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长途贩运发展成熟 B海禁政策逐步放宽C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D偷盗假冒之风盛行答案为:C【解析】据材料“商书兴于晚明,是一种专门性商业用书。明清一些商书写道:大船至上海,由柳湖东去黄埔,为外河,有潮、盗之防近来江浙

4、等省通用洋钿(即洋钱),有光毛真假之分凡收洋钱,务请内教人仔细看,切勿大意,只有吃亏”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商业用书,并记述了经商路途、贸易中应注意的地方,说明当时商品贸易比较频繁,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专业性商书的出现和用途,并没有说明长途贩运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明朝海禁,清朝闭关锁国,对外贸易并没有放宽,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洋钱有真假之分,并没有说明偷盗假冒之风盛行,排除D项。4明朝的江南市镇上,有收购周边农副产品的各种商行,有为客商与农家之间交易中介的牙行,有供应农家消费品的各种店铺以及制造农具和各种器物的手工作坊。这表明()A私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B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C商品生

5、产的地域分工明显 D雇佣关系得到迅速的发展答案为:B【解析】根据“有收购周边农副产品的各种商行,有为客商与农家之间交易中介的牙行”等信息可知,明朝江南市镇上的商行、牙行、各种店铺和手工作坊,是各种商品贸易和服务的中心地,这表明市镇具有商品集散的功能,故选B项;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开始居于主导地位,题干只是反映了市镇上有手工作坊,但不能得出私营手工业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江南市镇上的各种行业,没有反映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特征,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雇主与受雇人之间达成以契约为基础的雇佣关系,排除D项。5山东临清从明代后期至清中叶一直是华北重要的商城之一,也是京杭

6、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漕粮储运码头,下图是乾隆道光年间临清关实征关税额的变化。该图可以表明()A清乾嘉年间临清税收额持续下降 B沿海贸易发展导致临清地位下降C明清的经济重心持续向南方转移 D运河年久失修导致运输能力下降答案为:B【解析】“乾隆道光年间临清关实征关税额的变化”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见临清的经济地位在相对下降,这是由于沿海贸易的发展导致其他地方兴起,故选B项;“乾隆道光年间”没有明显的降税的政策,反而税收有增加的趋势,排除A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完成向南方转移,而非明清时期,排除C项;“山东临清从明代后期至清中叶一直是华北重要的商城之一,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最重要的漕粮储运码头”没有

7、证据说明运河运输能力下降,排除D项。6下表为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知()A农业经济没有发生本质变化B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摇摆不定C两宋时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D明清时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为:A【解析】“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中只有两项数据:粮食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粮食总量逐渐增多,而人均到明清却明显减少,是因为人口增加的缘故,可见农业没有更好的办法促进发展,增长模式没有变化,故选A项;“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中无法反映土地的情况,无法判断政府对土地兼并的态度,排除B项;“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中宋辽金元时期人均粮

8、食上升,可能是因为此时民族间征战不断,人口减少,不能一定说明此时的经济水平高,排除C项;“中国古代粮食总量及人均占有量的数据统计”中明清时期的粮食情况无法判断其生产关系的表现形态,排除D项。7图1、图2选自清代宫廷画师焦秉贞创作的康熙御制耕织图。画作反映了()A创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B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C农民社会境遇得到明显改善D农业耕作工具取得突破性发展答案为:B【解析】材料画作反映了自然经济下的辛勤劳动被推崇,故选B项;画作主要歌颂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而不是体现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排除A项;图画主体是康熙皇帝,不能体现农民的社会境遇,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科学进入总结阶段,没有新的

9、突破,排除D项。8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天下置预备仓,并购粮储存以备救荒;设置营田司,专掌水利,使“遇旱涝,民不为病”。此外,朱元璋也重视对灾区的赈济,措施主要有调粟、养恤、除害等。这些措施()A有效地维持了社会长期安定B成效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权威C重在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D是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的表现答案为:C【解析】材料“令天下置预备仓”重在预防,“重视对灾区的赈济”重在灾害发生后的救济,体现出防救结合化解灾荒风险,故选C项;这些措施只是有利于维持社会安定,A项的效果无法得出,排除A项;皇帝的个人权威影响成效,并非决定性因素,排除B项;材料强调防灾救灾,与轻徭薄赋的休养生息政策无关,排除D项。9明

10、朝末年,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棉花以及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纺织品,其中一部分被卖回北方。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对外贸易繁荣 B地区经济差异C交通工具创新 D经济政策改变答案为:B【解析】由材料“北方农民运输原棉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南方农民用这些棉花以及自己种植的原棉生产纺织品,其中一部分被卖回北方”可知,南北方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南方的商品经济较北方发达,故出现北方的原棉在南方加工后又卖回北方的现象,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内贸易情况而非对外贸易,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交通工具,排除C项;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10洪武五年二月,诏命内外府

11、州县及乡之里社皆立申明亭,凡境内民人有犯者,书其过,明榜于亭上,使人心知惧而不敢为恶。后又设族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恶人恶事,以示褒扬或惩劝。材料主要表明()A市民文化日趋成为主流 B政府重视对民众的教化C宋明理学逐渐深入人心 D宗族乡约制度发展完备答案为:B【解析】明朝政府把犯错之人的行为记录下来,并“明榜于亭上”,让人心生恐惧不敢再作恶,把行善的人的行为也记录下来,进行表扬,这些都体现的是政府在对善恶行为进行引导教化,故选B;市民文化与材料无关,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11以下为某学者对明末清初一思想家思想发展脉络的认识。据此推知,该思想家()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B

12、否定儒家学说,动摇传统基础C宣传经世致用,强调平民意识D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答案为:A【解析】据材料“维新派和革命派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可知,其思想应与民主相关,且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共同需求,故选A项;维新派并未否定儒家学说,且康有为借助了儒学作为宣传工具,排除B项;据所学维新思想和三民主义的知识可知,C项在二者的思想中均未体现,排除;D项并不能体现民主,不符合题意,排除。12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作者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否定传统思想的

13、主流地位C主张“存天理,灭人欲”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为:A【解析】材料信息“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推崇,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和“存天理,灭人欲”相对立,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指的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显然和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13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李贽的评价。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李贽()记述出处“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顾炎武日知录“(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

14、之说。”沈瓒近事从残A缺乏良好道德素养 B深受当时学者推崇C批评社会吏治腐败 D具有离经叛道思想答案为:D【解析】“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强调其著作的批判性,不能体现其道德品质,故A项错误;“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可见对李贽的贬低,故B项错误;三条记述都未涉及吏治腐败问题,故C项错误;从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可得其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故D项正确。14清代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融诗词、戏剧、绘画、园林、建筑、医药、饮食、茶道、服饰、年节、礼俗、佛道、巫术等为一体,被誉为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其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反映了()A皇帝好恶决定文学作品

15、的命运 B读者猎奇心成为文学创作动力C文学家担负起承古萌新的使命 D古典文学呈现世俗化发展趋势答案为:D【解析】皇帝好恶不可能决定文学作品的命运,故A项错误;红楼梦的创作不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文学家的使命,故C项错误;红楼梦问世后,虽然屡次被政府查禁,但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这说明红楼梦在民间极受欢迎,即红楼梦是世俗化的文学,故D项正确。15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6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答案为:A【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