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7.1《短歌行》(同步习题)(解析版)-教案课件习题试卷-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旭***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18KB
约8页
文档ID:348728997
7.1《短歌行》(同步习题)(解析版)-教案课件习题试卷-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1/8

《短歌行》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何以解忧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常用的答题技巧就是代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虚词的题型大部分都是把虚词放在两个句子中比较答题的时候,考生可以先把虚词分别代入到两个句子,看是否通顺,如果通顺就是相同,反之,则不同B项是句中衬托音节的字,无实在意义 A、C、D三项是介词,分别翻译为:靠、用、凭借、通过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B.榆柳荫后檐C.鼓瑟吹笙D.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现象D项是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A、B、C三项都是名词的活用A项是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是名词用作动词,遮蔽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弹奏3.下列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表现的作者愿望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渴望多招纳贤才。

B.对知识的渴求C.不怕艰难险阻 D.对未来的信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分析可知,这是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4.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暧暧(ài ài) 悠悠(yōu yōu) 呦呦(yōu yōu)B.慷慨(kǎi) 羁鸟(jī) 阡陌(qiān mù)C.樊笼(fán) 吐哺(bǔ) 三匝(zhā)D.衣衿(jīng) 掇取(duō) 狗吠(fèi)【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本题中,B项,“陌”应读“mò”;C项,“匝”应读“zā”;D项,“衿”应读“jīn”。

故选A5.下面对《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B.在这首诗歌中,曹操主要强调了他的“愁”,这个愁主要是指“没有贤才来和他一起建功立业”虽然写到了“对酒当歌”,却无以酒浇愁之意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D.“月明”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喻,而诗歌的最后四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点出了主题,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曹操此处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错误,应理解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动来投奔他”,没有“理怨”的意思6.下列对曹操《短歌行》的两个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二是渴慕贤才。

B.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二是及时行乐C.一是感慨时光易逝,二是对女子的追求D.一是对女子的追求,二是对事业的追求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命题从全局入手,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此类试题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历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中都有重要体现考查形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就诗词中某一句或几句话设题,要求结合诗歌的意象特征、诗歌的表现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种是从整体入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本诗的主旨主要抓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慨时光易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表达对贤才的渴慕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有杜康 杜康:这里代指酒B.青青子衿 衿:衣服的交领C.鼓瑟吹笙 鼓:弹D.山不厌高 厌:厌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诗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本题中,D项,“山不厌高”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厌:满足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可掇 掇:拾掇B.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C.海不厌深 厌:满足D.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意的能力解答词题,要将选项中词语的意义与具体语境对照,看是否与语境相符考生可以综合排除法,选出最佳答案A项,“掇:拾掇”错误,“何时可掇”指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人才)啊,故“掇”的意思是:拾取,摘取二、情景默写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诗人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5)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6)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答案】(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稀”“鹊”“绕”“依”“酒”“何”“譬”“苦”“慨”“忧”“忧”“康”“呦”“苹”“嘉”“瑟”“如”“掇”“忧”“绝”“厌”“深”三、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0.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

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11.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盖一厢口中饮酒,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想出这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是一片怜才意思你同意“怜才”一说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10.【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内容涉及了典故的手法,情感的把握和主旨的鉴赏解答本题,首先要审题,明确答题要求,即“对《短歌行》中典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诗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和身世经历,画出诗中运用了的典故的句子,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等;接着仔细阅读选项内容,结合诗的整体意境一一对照鉴赏C项,“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理解错误正确的理解是表明自己要像“山”“海”那样,拥有广阔的胸襟,去接纳人才11.【答案】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全诗跌宕悠扬,吞吐隐约,曲折却很充分地表达了曹操复杂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的鉴赏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答题要求;然后熟悉本诗的内容,并注意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和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等;在回答时,需要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诗歌内容证明自己的观点怜才”就是“爱才、惜才”之意,因此本题考生应答“同意”本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对酒当歌”八句,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的是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青青子衿”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用含蓄的方法来提醒当时的贤才:“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明明如月”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