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710201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分析以提升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为重点,提高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推动电力装备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提升和产业化推广,突破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与加工等主要生产过程的先进农业技术与装备,提高农业装备的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针对重大工程和高端装备技术创新需

2、求,加强基础数据库、安全基础等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以及专用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制造工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究,强化工业性试验平台建设,扭转基础制造技术与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的被动局面。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创新支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强化,至2015年底,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8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8家、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3家,知识产权标杆企业60家。各方协作搭建了一系列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知识产权、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已达511家。同时,

3、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较低,许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中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较低,组织机制尚不完善;协同创新模式较为单一,缺乏能够长久合作的机制;国家层面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各方对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性不足,各类创新平台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作用尚不明显。一、 塑料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塑料是现代社会中的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已成为国民经济多个领域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普通塑料在工业使用和日常消费中存在易

4、燃、易老化、力学性能低等缺点,因此需要对普通塑料进行功能改性,以达到性能增强、功能增多、成本降低等目的。塑料功能改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初级形态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功能助剂制成改性塑料,供下游塑料制品企业加工制成最终产品;另一种则是把助剂超出常规添加量加入载体树脂中(常规添加比例为20%以下),制成各种功能母粒,下游塑料制品企业在生产中可直接加入功能母粒,不用再添加助剂。以下将具体根据以上两种塑料功能改性方式,分别阐述功能母粒和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情况。二、 加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力度结合当前产业发展瓶颈及新兴产业发展急需,发挥行业龙头企业主导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基础作用,组织开展跨行业、跨领

5、域、跨区域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的引导作用,强化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着力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瞄准亟需解决的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充分吸纳企业和行业协会提出的产业重大技术需求,定期研究修订和发布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明确各行业亟需突破的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部署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等重大工程,加快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关键核心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建立企业、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采取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攻克一批对产业竞争

6、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和工程示范。三、 创新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重点行业创新支撑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强化,至2015年底,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87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8家、省级知识产权运用示范企业363家,知识产权标杆企业60家。各方协作搭建了一系列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本运作、知识产权、标准制定、产品检测、人才服务、企业孵化和品牌推广等专业服务,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已达511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

7、在: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及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较低,许多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或中试阶段;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较低,组织机制尚不完善;协同创新模式较为单一,缺乏能够长久合作的机制;国家层面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各方对于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积极性不足,各类创新平台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作用尚不明显。四、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出新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十二五开局之年的95%,一直到收官之年的69%,GDP增速逐渐趋于平稳。同时,我国工业化总体已进入中后期阶段,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

8、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矛盾,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工业企业利润增长受限,使我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只有依靠技术创新能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开辟发展新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先进产能逐步替代落后产能,才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五、 发展高效、绿色的原材料工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钢铁工业以高效低耗和环境友好为原则,面向深部、复杂难采选矿产资源,开发安全高强度采矿

9、技术与特色选矿工艺。以构建优质、高效、绿色的钢铁制造流程为目标,深度开发节能减排技术、相关工艺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并加快实现产业化应用。开发一批低成本、低消耗、高强度、长寿命、全生命周期减排的钢铁材料,以满足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提出的钢铁材料需求。加快形成我国钢铁材料品种、生产、应用、评价与标准规范体系。(二)有色金属工业开展成矿区带与矿产资源基地深边部成矿潜力评价与成矿预测综合技术方法研究,增强资源保障能力,研发深部、大型复杂金属矿绿色安全高效开采技术,建设智能矿山和智慧矿山,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短流程清洁冶金技术,废杂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循环利用新技术

10、、新工艺与装备为开发重点,进一步推动产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研发低能耗短流程、高效高精度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及装备,掌握大规格材料稳定批量制备技术以及表面防护、连接等多种应用技术。积极提升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三)石化和化学工业开发高性能合成树脂、高效绿色阻燃材料、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高端石化产品的制备加工技术。突破石油炼制技术,满足质量升级需求,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开展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发展生物化工,进一步降低石化行业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开发高效、环保新型肥料等创新产品及新型肥料增效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经济、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突破典型无机产品、有机产品和关键中间体的绿

11、色制造工艺。(四)建材工业积极提升我国水泥工业在功能化和智能化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满足海工、能源、交通等国家重大工程要求。提升中国浮法玻璃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在浮法玻璃制备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建筑卫生陶瓷设计技术,积极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研发适应绿色建筑及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的节能、绿色、生态型的新型墙体及屋面材料。推进非金属矿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开采,研发加工成套技术与专用装备。以无铬化为方向,重点开发低导热长寿命耐火材料,加快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窑炉产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化。(五)新材料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做好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

12、材料的影响,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轴承、齿轮、弹簧及工模具用钢,挤压、铸造铝型材,基础树脂,工业陶瓷等先进基础材料。加快高温合金、船舶及海洋工程用钢、轨道交通用钢,高强汽车薄板,高强高导铜合金、铜铝复合材料、核电材料、交通运输和航空用轻合金材料、大规格镁合金及钛合金材料,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及膜材料,高端稀有稀土功能材料及电子化学品,精细陶瓷及其粉体和前驱体、人工晶体等关键战略材料的研发。开发智能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生物基材料、3D打印材料、极端环境用材料等

13、前沿新材料。突破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等静压、高效合成、结构设计等核心工艺。六、 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研发投入逐步加大,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084%,比2013年增加004个百分点。2014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25%。政产学研各方不断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不同的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新模式,如建立产学研用研发联盟模式、产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等,初步形成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互动多赢格局。七、 培育区域创新能力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

14、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顶层设计,统筹现有创新资源,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加快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促进区域技术转移与研发合作。鼓励各地根据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结合自身产业发展状况、创新环境和创新资源特点,实现差异化发展。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骨干企业主导作用、中小企业协同配套作用、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支撑基础作用、行业中介组织的保障服务作用,打造区域型创新平台,支撑当地创新发展。引导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创新资源聚集区,建设一批促进产业协同创新的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八、 发

15、展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工业,推动消费品向价值链高端攀升(一)轻工业以低营养损失、节能减排、绿色、安全为特点,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食品加工制造技术。开发高效环保的造纸技术。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重点方向,发展家电技术。以绿色环保、清洁化生产为前提,发展高附加值皮革、毛皮及制品和鞋类产品。积极开发塑料新材料和新加工技术。推进轻工产品制造过程的数控化、智能化,发展高端智能轻工装备及轻工产品。(二)纺织工业开展纤维材料加工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一批高速、高效、高品质的新型纺纱、织造关键技术与装备,突破一批生态印染加工技术,提升重点产业用纺织品的档次和质量水平,推进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突破纺织机械高

16、效率、高质量、高可靠性加工关键技术。(三)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等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加快专利到期药物仿制上市,提升化学仿制药质量、中药质量的可控性,实施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医疗设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加强数字化影像设备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开发,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九、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升基础配套能力(一)机械工业以提升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为重点,提高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