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696492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8 枣核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8枣核【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枣核的聪明和勇敢。语言运用: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思维能力:弄清楚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表现了枣核怎样的品质。审美创造:合作交流讨论关于枣核斗智斗勇的故事。【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插图:课文插图中,一对夫妻高兴地站在田间,父亲手中托着小小的枣核,母亲满是喜爱地望着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枣核的小巧与可爱。关注表达语言:课文语言鲜活,有很强的画面感。如枣核“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小小的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目标】1.认识“枣、核”等10个

2、生字,读准“折、涨、嚷”3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体会人物的可贵品质。【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个民间故事,你还记得吗?师生交流: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和漏。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则民间故事枣核。2.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出示课件2):枣核,学生齐读课题。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读了课题“枣核”,你能想到什么?学生

3、质疑课题,交流汇报。预设1:枣核就是枣的核,枣核很小。预设2:这个孩子为什么叫枣核,这个孩子身上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设计意图:感知枣核的具体形象,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思考相关问题。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6)出示词语:枣核 夫妻 爹娘 扶犁 聪明 困得很 牲口 官府 善罢甘休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出示课件7)学习多音字“嚷”预设:当它表示“翻转,倒腾”的意思时,读“zh”,如“折腾、折箩”;当它表示“弄断”的意

4、思时,读“zh”,如“骨折、折断”;当它表示“亏损”的意思时,读“sh”,如“折本、腰折”。(3)(出示课件8)学习多音字“涨”预设:当它表示“体积增大”时,读“zhn”,如“涨红、泡涨了”;当它表示“水量增加”的意思时,读“zhn”,如“上涨、涨潮”。(4)(出示课件9)学习多音字“嚷”预设:当它表示“喊叫”时,读“rng”,如“吵嚷、叫嚷”;当它表示“叫嚷,吵闹”的意思时,读“rng”,如“嚷嚷、闹嚷嚷”。(5)(出示课件10)识字小游戏:找朋友(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新词问题,读准字音、理解词义,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三、整体感知,概括文意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1):

5、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师生交流:枣核是一个像( 枣核 )一般大小的孩子。他既(勤快)又(聪明),比正常的孩子还(能做事)。有一次,他帮乡亲们将县官(牵走的毛驴)夺了回来,可闯下(大祸)了,被官府(捉住)。最后,枣核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成功地离开官府。(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用填空的形式降低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便于学生整体把握好文本。)四、细读课文,感悟品质(一)感受枣核的勤快。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2):默读课文,想一想: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语句。2.学生活动:集体交流。3.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3)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

6、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1)教师提出问题: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学生汇报交流。预设:从“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这句话的描写中,我觉得枣核勤快能干。教师追问:枣核做了哪些事?师生交流:扶犁、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3)教师提出问题:你知道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师生交流: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枣核还能做很多事。(4)引导学生想象:枣核除了会扶犁,会赶驴,会打柴外,他还会干什么?预设:还能做饭、洗衣服、割草喂牲.(5)拓展:同学们,你们会帮爸爸妈妈干什么活呢?引导学生将自己跟枣核进行比较,说说自己平时是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又是如何对待做事情、学本领的。4

7、.教师引导:枣核不光勤快,他还很?预设:聪明教师出示“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这句话,(出示课件14)并追问:这句话是什么句子,有什么作用?师生交流:这句话是个过渡句,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也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二)感悟枣核的聪明机智、勇敢。教师过渡(出示课件15):枣核可真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枣核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孩子。”学生交流:帮乡亲们夺回牲口、机智脱险。1.聚焦枣核如何帮乡亲们夺回牲口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6):枣核是怎样帮乡亲们夺回牲口的?(1)交流句子: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

8、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学生交流汇报:从“解开”“蹦到”“吆喝”这些动作描写中,写出了枣核的机智。(2)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7):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学生交流汇报:从“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这句话可以体会到枣核用计和衙役斗智。(3)交流句子(出示课件18):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师生交流:从“跳”“打开”“赶”“回”这些动作描写中,也写出了枣核的机智。2.聚焦枣核如何机智脱险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9)枣核是怎样机智脱险的?(1)交

9、流句子: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师生交流:“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可见枣核已经想到了逃脱的办法。(2)交流句子(出示课件20):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学生汇报交流:“怎么也打不着”说明枣核和衙役斗智斗勇。(3)交流句子(出示课件21):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师生交流:从“蹦”“抓”“荡”以及“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体会到枣核在和县官 斗智斗勇。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2):课文先讲枣核出生,总也长不大;再讲了他很勤快,学

10、会了很多本领;最后讲了他救出牲口的事。这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体验,通过自主阅读、交流分享,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学生的独特体验得到表达和分享。)五、回顾方法,复述故事1.交流方法(出示课件23):刚才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叙述的顺序,现在我们来试着复述课文。回顾一下,前面几课我们用到了哪些复述的方法。预设1:(出示课件24)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课,是借助表格,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预设2:(出示课件25)漏以地点变化为顺序复述课文。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6):接下来请同学们练习复述“枣核救出牲口、智斗衙役”的内容。学生讨论: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复述?预设1(

11、出示课件27):以地点变化为顺序复述。预设2(出示课件28):以起因、经过、结果为线索,找关键词。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9):先梳理出主要思路,然后设计表格,或根据地点转换,或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作为线索,帮助自己复述。4.教师出示要求(出示课件30):根据提示,练习复述全文吧。先讲枣核的出生以及名字的由来。 然后讲枣核虽然长不大,但是很勤快。 最后把刚刚练习的救牲口的内容加进去。5.(出示课件31):同桌之间练习、交流,根据评价表评价。6.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32):想一想:这件事之后,枣核可能还有哪些聪明能干的故事?预设:枣核把乡亲们的牲口牵回来之后,县官又命令手下人把百姓的粮食拉

12、到衙门里。枣核又想办法把仓库的钥匙偷了出来,组织乡亲们把粮食拉回了家。县官又一次把枣核捉拿到县衙,想好好惩治枣核。但是还是没有得逞。最后没办法只好把枣核给放了。7.结构梳理(出示课件33)(设计意图:复习已学过的复述故事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点评中明晰方向,评价的要点即是复述的要求。通过评价强化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复述任务。)六、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4)枣核讲述枣核惩罚了恶人,帮助乡亲,获得大家的尊敬的过程,故事体现了孩子的机智勇敢,也有神奇美妙的幻想,饱含诗意与热情。2.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5)教师安排学生欣赏牧笛。七、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6-38)【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13、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夫妻生了一个名叫“枣核”的孩子。枣核利用自己身材小巧,灵活惩治县官,帮助乡亲的故事。一副勤劳聪明、不畏强暴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突破:1.首先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描写,感悟枣核的人物品质。枣核这则民间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眼中的枣核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提出有益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放手让学生来谈,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并能做到有理有据,有条有理,口齿清晰地展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独立完成能力。2.其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仍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在交流复述方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将本单元的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对本节课的复述进行了很好的引领。借助表格复述重点内容,让学生在同桌交流中了解故事内容,进行自主练习。最后出示点评要点,既强化了要求,又帮助学生完成复述内容。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尝试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语文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