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9452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 第1单元 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标解读时空坐标1.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角度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它和世界文化交流的事实。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3坚持文化自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知识点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1)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2)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2春秋战国(1)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2)社会出现大变革。孔子对西周

2、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3)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鸣”局面出现。(4)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3秦汉魏晋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西汉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魏晋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魏晋玄学盛行4隋唐时期(1)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2)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5宋元时期(1)宋代儒、佛、道学说相

3、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2)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3)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6明清时期(1)明清之际,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2)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7近代社会(1)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

4、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知识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重视以人为本(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2)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入手,建立起儒家的一套规范社会关系的伦理秩序。2提倡民本思想(1)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2)历代思想家继承

5、了先秦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发展为系统的理论学说,成为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1)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2)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3)战国时期,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4)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4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1)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孟子说:“天

6、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2)“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学说的精髓。张载概括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3)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家国情怀的体现。5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1)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2)孔子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4)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5)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

7、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6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7主张和而不同(1)西周末年的太史伯认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2)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知识点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本土性

8、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包容性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连续性中华文化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2.价值(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1阅读教材P2左上角“社稷坛”图片,你认为它说明了什么?提示:

9、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物神,由此可看出中华文明起源于农业生产的土壤之中,也说明它有悠久的历史。批注:2阅读教材P2“四羊方尊”插图及“历史纵横”,思考:青铜时代的到来有何意义?提示:(1)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它是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青铜文化的变迁体现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及文化内涵的变迁。(3)是古代礼治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正如著名学者张光直先生所言“青铜便是政治和权力”。批注:3阅读教材P3“思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汉字的发明和使用。(2)史书典籍的编纂。(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4)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10、5)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批注:4下面是王阳明“比心”的表情包,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宋明理学的特点是什么?提示:(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是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理学家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3)更多吸收佛、道因素。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批注:5阅读教材P4“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插图,结合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思考:民本与民主有何区别?提示:(1)民本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人民是政权(社稷、君)的统治基础”,而民主思想的核心含义是“人民当家作主(即

11、由多数人进行统治)”。(2)民本思想是把人民看成是社会的基础,统治者和君主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民主强调的是多数人的平等统治。(3)民本思想认定主权在君,民主思想认定主权在民。批注:6阅读教材P6“学思之窗”:阅读材料,选取其中一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其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提示:(1)若选取“核心思想理念”,则其内涵为:天人和谐、道法自然、居安思危、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厚德载物、以民为本、仁者爱人、尊师重道、和而不同、日新月异、天下大同。(2)若选取“中华传统美德”,则其内涵为:孝敬父母、尊师敬长、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自强不息、谦虚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人贵有耻、见义勇为、整洁健身、求索攻坚

12、、勤劳节俭、见利思义、敬业尽责、清正廉洁、爱国爱民、天下为公。(3)若选取“中华人文精神”,则其内涵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集思广益、博施众利、群策群力;仁者爱人、以德立人;以诚待人、讲信修睦;清廉从政、勤勉奉公;俭约自守、力戒奢华;中和、泰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批注:7观察下面两幅图,它们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什么特征?提示: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多样

13、化的特征。批注:思维导图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材料一“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两个基本思想观点:一是人际和谐,二是天人协调。”“古代唯物主义与无神论传统、辩证思想、人本思想、坚持民族独立的爱国传统,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张岱年材料二所谓传统文化,广义地说就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狭义地说,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思想文化。所谓文化传统,是指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的文化中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的某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包蕴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集中体现。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什么

14、内涵?提示:天人合一、和为贵、以人为本等。(2)材料二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如何看待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关系?提示:特点:稳定性、连续性和传承性。关系:传统文化包容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但二者并不等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1内涵(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2)知行合一观。(3)重视人的精神生活。(4)有爱国主义精神。(5)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6)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2特点(1)延续性、凝聚力和包容性。(2)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尊君重民。(3)主张自强不息,勤劳刻苦,刚健有为,鞠躬尽瘁。(4)强调人格,提倡节烈,主张为国尽忠,杀身以成仁,舍生以取义。(5)崇尚统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共同利益。(6)持中贵和,主张中庸,追求和谐。(7)儒道互补,外儒内法,儒、佛、道三教合流。(8)务实事,轻幻想,重实用,戒空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