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ppt

旭***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7.90MB
约39页
文档ID:348459016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获奖说课课件ppt_第1页
1/39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第9 9课课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和军事辽宋夏金元的政治和军事目目录录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壹壹贰贰叁叁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肆肆南宋的偏安【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与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1.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太祖赵匡胤(1)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统一: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2.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杯酒释兵权”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

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2.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加强地方控制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司马光涑水记闻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中央: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二二府府三三司司2.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材料一 枢密院原为唐代枢密使,权力不大;但中唐以后,随着宦官掌军,枢密使职权因而大增,后来还出现了专属的办事机构枢密院宋代保留枢密院,将其职权限制于军事管理,与中书门下合成“二府”而“三司”本为出现于唐中叶以后的临时使职,后来逐渐形成体系宋初,“三司”即为“度支”“盐铁”“户部”,成为管理国家财政的机构,二府”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材料二 台谏的言论对宰相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宋仁宗时最为明显宋哲宗时苏辙曾说:“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余年当时所用宰相二、三十人,其进退皆取天下公议,未尝辄出私意,公议所发常自台谏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宰相去留的重要思考】推行“二府三司”、设置“台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目的:削弱宰相权力,强化君主权力即分散中央机构权力2.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2)分散机构权力地方:设立四个平行的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目的: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即分散地方机构权力四监司四监司(3)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2.2.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课课堂堂探探究究】根根据据所所学学知知识识,阅阅读读教教材材第第5050页页中中的的史史料料,探探究究宋宋初初中中央央集集权权的的加加权权具具有有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怎样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特点:特点:(1)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从集中兵权入手,全面分割地方节度使的权力2)重文轻武,文人治国3)地方派文臣做知州4)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将地方精锐部队调到中央组建禁军影响:影响:(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2)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3)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1.1.边疆压力边疆压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北宋与辽宋辽交战形势图图辽辽太太宗宗: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宋太祖:宋太祖:执政晚期,双方友好,互通使节宋宋太太宗宗: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宋宋真真宗宗: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 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 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 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是为 “澶渊之盟”1.1.边疆压力边疆压力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2)北宋与西夏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是为“庆历和议”,内容包括: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讨讨论论】你你觉觉得得北北宋宋这这种种“以以钱钱财财换换和平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2.2.财政危机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1)冗兵:北宋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但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募兵制)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2)冗官: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三三 冗冗 二二 积积”1.1.背景背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朝廷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3)王安石少有大志,意志坚定,具有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王安石范仲淹【庆历新政】改 革 者:范仲淹支 持 者:宋仁宗改革目的:整顿官僚机构改革结果:失败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2.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富国强兵(目的)富国强兵(目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领域领域措施措施内容内容作用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3.3.评价评价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进步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2)局限性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课堂探究】王安石变法缘何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课堂探究】王安石变法缘何失败?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1)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阻挠和破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立场动摇,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且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危害百姓利益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民以最大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农民的支持,更不能很好的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2)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革除社会弊端,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要充分认识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体现百姓利益,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要注意用人1.1.南宋的建立南宋的建立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徽、钦二帝被俘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即为宋高宗宋徽宗赵佶徽钦二帝五国城关押地(复原)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金军押解被俘虏的徽、钦二帝及宗室、嫔妃、大臣、工匠、伎女等3000余人撤离汴京,返回北方,同时掠走金帛珍宝、法驾仪仗、天文仪器、图书乐器等,史称“靖康之变”赵毅、赵轶峰 中国古代史(下册)2.2.宋金之战宋金之战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1)岳飞抗金 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秦桧夫妇像岳 飞岳飞满江红今人书法作品2.2.宋金之战宋金之战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偏安(2)偏安局面的形成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和议和议时间时间内容内容绍兴和议1141年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隆兴和议1164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宋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和绢各缩减至20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嘉定和议1208年宋金改为伯侄之国;岁币绢、银各增至30万匹、两;犒军钱300万贯;维持原来边界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宋宋金金三三大大和和议议对对比比课课 堂堂 总总 结结两两宋宋的的政政治治和和军军事事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加强地方控制: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分散机构权力抑制武将权力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中央:二府三司、三衙、台谏地方:四监司、通判特点及影响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边防压力财政危机三冗二积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庆历和议背景主要内容(富国强兵)评价、败因、启示南宋的建立宋金之战岳飞抗金偏安局面的形成(三大和议)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目录01.02.03.04.辽朝朝契丹族契丹族(916-1125)金朝金朝女真族女真族(1115-1234)西夏西夏党党项族族(1038-1227)元朝元朝蒙古族蒙古族(1271-1368)【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辽朝辽朝契丹族契丹族(916-1125916-1125)1.1.起源起源契丹族契丹族契丹帐北宋苏颂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