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780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答案-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三第四单元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限时训练1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 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 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 ,这些都说明丝绸在古罗马有市场。由此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工业经济“丝绸之路”2B根据材料“埃及开罗附近”“叙利亚沙玛拉遗址”“印度勃拉名纳巴特遗址”发现唐宋大量瓷器,可以表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辐射范围较广,故答案选B项。A项以偏概全,且不符合本题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3D东晋时期,僧尼与帝王、权臣

2、的交往增多,甚至有名门大族成员出家为僧等,说明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扩大了佛教对世俗政治的影响力,D项正确;东晋时期儒学依然占据正统地位,A项错误;东晋僧人与统治阶层的交往不能说明佛教中国化进程基本完成,B项错误;“外佛内儒的士族意识形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4C张骞通西域并未能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而是促进了西域和中原地区的交流,C推论错误,符合题意;A、B、D所列史实和推论匹配,不符合题意,排除。5A根据材料“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可知,明代后期我国科技重实用的特点,材料“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体现轻视理论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

3、奇器图说的个例,无法体现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普及”,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外技术差距缩小,排除C;材料信息不能体现中西科技的目标,排除D。6D材料“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出佛教成为统治工具,故B项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三教合一知识点,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联系儒家思想分析解答。7C根据材料信息提示,明朝中后期,中国以手工业品与

4、葡萄牙的白银和香料等交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世界市场扩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手工业品生产水平高,工艺制作精良,受到西方世界的认可,所以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工艺制造领先世界,C项正确。产生东西方商品品种不同的原因不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一现象,故A项所说是表现,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中国的海禁政策不是决定中外贸易商品种类的原因,B项与材料无关;比起西方国家,中国完成近代社会转型较晚,D项说法错误。8A元代海外贸易发展,大量青花瓷出口到阿拉伯地区,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故对外贸易影响制瓷业发展,A正确;青花瓷成熟于元代,但是并非就比宋代制瓷技术更先进,故排除B;阿拉伯文化色彩并不是当时民众的审

5、美观念,也体现不了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故排除C、D。9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两次农作物通过传统丝绸之路传入,而第三次传人的农作物则是经新航路进入我国的,后者与前两次来华贸易的对象明显不同,A项正确;称外来事物为“胡”、“蕃”说明传统的华夷观并未改变,B项错误。对外来事物的“胡”、“蕃”之谓不能说明综合国力的下降,外来事物的进入中国并非受益于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闭关锁国政策,CD两项错误。10D天工开物虽收载了自国外传来的技术,但没有推动我国近代科学产生,排除A;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当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科技外传,不符合“世界文明交流”,排除C

6、;材料中体现了天工开物中收录了日本、朝鲜等国的技术,表明海外技术传入丰富国人科学认知,故选D。11A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妈祖信仰传播到琉球、日本、泰国、缅甸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这表明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故A正确;妈祖信仰不是中原文化的体现,故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就已拓展到这些地区,而材料中妈祖信仰的传播是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妈祖信仰的传播,与朝贡贸易无关,故D错误。12C造纸术传入欧洲后,“羊皮纸被取代”,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文艺复兴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造纸术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

7、B项;造纸术与地理大发现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13A根据材料“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人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大唐王朝国力强盛无关,B选项排除。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唐在西部地区建立有效统治的结论,D选项排除。14C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

8、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15C 题干中“印度洋”“恒河”“印度商人”都在强调在丝绸之路贸易中印度的重要性,故C正确;A项说法绝对,错误;题干体现的是印度在古代丝绸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并不是强调古代印度拥有较强大的对外贸易能力,B错误;题干并未体现中印外交关系有着较复杂的历史渊源,D错误。16B从材料的描述上来看,中国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很频繁,且时间跨度很大。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双方的优劣势;B选项正确,408610年无论是中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有很多战乱出现,但是并没有影响双方的交流;C选项无法从材料得出;D选项错

9、误,无法从材料中确定。17C在广州南越王墓发现一捆非洲象牙和一件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银盒,说明秦朝和非洲、波斯有经济交流,据此论断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秦汉时期我国海外贸易鼎盛,排除A;材料也不能体现广州是当时“唯一”的外贸港口,排除B;没有世界其它国家造船业的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D。18(1)结论1、2一手史料: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2)历史遗迹珠三角: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光孝寺、南越王墓等;深圳赤湾天后庙;佛山南风古灶等。粤东:汕头樟林古港、凤岭古港;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笔架山宋窑;揭阳靖海港、石碑山灯塔、南门天后宫等

10、。说明:任答一处遗迹即可,没有说明选择的组别不得分。认识:可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兴衰原因、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一个角度得分不超过。发展概况: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衰。兴衰原因兴盛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衰落原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影响: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成为现

11、今“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历史依托。【解析】(1)根据“合浦船行”“汉书”可得出汉代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结论1正确;根据“潮州志”“等处皆为出洋之口远达南洋日本”可得出结论2。一手史料:汉书、南越王墓葬出土文物属于一手史料。(2)历史遗迹珠三角:可列举广州十三行、黄埔古港、怀圣寺光塔、南海神庙、光孝寺、南越王墓等;深圳赤湾天后庙;佛山南风古灶等。粤东:可列举汕头樟林古港、凤岭古港;潮州广济桥、龙湖古寨、笔架山宋窑;揭阳靖海港、石碑山灯塔、南门天后宫等。认识:可从海上绸丝之路的发展概况、兴衰原因、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阐述,要求至少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谈。发展概况:可从汉代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隋唐宋

12、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明清海上丝绸之路由盛及兴衰进行阐述。兴盛原因:可从国内商品经济繁荣;手工业品技艺高超,畅销海内外;北方战乱,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等角度分析阐述。衰落原因:可从近代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新的通商口岸的开放;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新航路开辟,新的贸易路线的建立;中国国力逐渐走向衰退等角度分析阐述。影响:可从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等进行总结。19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13、,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

14、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20示例:观点一:各文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评述:古代中国文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汉代的“东亚文化圈”、唐朝的“中华文化圈”: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先后有佛教传入中原和高僧玄奘缘佛印度求取佛经等,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明朝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西方科技著作,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开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在18世纪大量传入欧洲,成为启蒙

15、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观点二:文明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挫折、冲突使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会延缓。评述:中国古代由于战乱,汉代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时断时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的文明交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东西文化交流,抑制了社会发展活力,导致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因为长期形成的政治经济形式和文化心理,对其他文明有排斥,如清朝统治者曾把西方的先进技术斥为“奇技淫巧”而拒绝采用,不利于中国近代自然科技发展。(史实准确,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根据“文明的交流,使

16、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是使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因”,可提出观点:各文明的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评述:结合所学,可从古代中国文明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汉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的发展;明朝西方传教士带来西方科技著作,开阔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眼界,同时儒家思想传入欧洲,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武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等角度分析论证。根据“文明的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也可提出观点:文明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挫折、冲突使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会延缓。评述:根据所学,可从中国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