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779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纲要上+文化交流与传播)03(全解全析)-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原创卷03卷高二历史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DABBAACADBDABBC1D【详解】根据“画面上两个深目高鼻的胡人(左边人物因年代久远模糊不清)相对而坐于一匹高大健壮的骆驼上,一边敲击建鼓(始于商代,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一边起舞。”可以看出,这幅画的内容体现了农耕文明以及游牧文明的特征,反映出二者有融合与交流,D项正确;材料与丝绸之路无关,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工商业,排除B;材料中画的不是现实主义,排除C。2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鲜卑族贵族建立的北魏政权选择汉人为主的高官子弟进入中书学,为中书博士和学生,意在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

2、,A项正确;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与中书博士的学生多为汉人不符,B项错误;模仿南朝建立门阀统治是表现不是本质目的,C项错误;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设置中书学团结的是汉族人,不是鲜卑贵族,D项错误。3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考生还要向礼部或达官贵人“投卷”,由其推荐后才能划定名次,认定是否考中,所以说唐代科举制还受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能力,故A项错误;“基本杜绝了高分低能现象”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科举取士将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D项错误。4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参知政事

3、最初的设置是没有实权的,设立这一职位的目的是为了协助宰相赵普处理政务,因此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中枢机构日常政务的处理,B正确;宰相位高权重的地位改变早在汉朝以后就不断开始被削弱,A排除;材料未涉及枢密院、盐铁司、户部司及度支司等机构,C排除;D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5A【详解】据题意可知,储大文人文元代行省制的设置使黄河长江等天险不再发挥作用,由此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时没有阻碍,即天险尽去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故选;材料主要突出了行省制的设置导致地方治安难以维持的原因,明显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6A【详解】题干所示宋太祖颁发的商税则例,在全国范围内设置税务部门,统一商税比例,打破了遏止本地财

4、赋外流而设下的重重障碍,促进了商品的跨地区流通以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正确答案选择A;B选项“杜绝了”的说法太过绝对,可排除;题干无法反映工商业者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C;题干得不出士人和官僚卷入经济活动,排除D。7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明朝内阁可以参与处理全国政务,拥有一定的议政权,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仅为皇帝的内侍机构,与丞相有区别,完成了相权的回归说法错误,A项错误;材料强调内阁与六部相互制衡,并未反映其分割了六部的行政权,故B项错误;内阁的存在有利于避免政府的决策失误,但是并不能保证政府没有失误,故D项错误。8A【详解】材料“古董自来多赝,而吴中尤甚,文士皆借以糊口”

5、体现的是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苏州地区的古玩出现了许多赝品,说明的是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盛行,A正确;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市民的价值观本质仍然是逐利,并未改变,C排除;明清时期政府仍然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排除。故选A。9D【详解】孟子关于老人的观点得到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认可,这说明尊老敬老是人类共同的意识,也说明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D正确;题干强调文化的相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A;B中的“核心价值追求”无法证实,排除;C与题无关,排除。10B【详解】依据材料,1876年京师同文馆五年制课程设置,涉及西方数学中的数理、算法、代数、几何、微积分等,还包括了西方的物理、化学、航海测算、天文测算

6、、万国公法、富国策、地理金石等,基本涵盖了西方自然科学、还涉及社会科学,所以“西学”教学内容较为广泛,故选B项;“西学”涵盖范围较广,说明此时中国着重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并非西方列强控制京师同文馆的课程设置,排除A项;从课程设置上重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并非外语的学习,排除C项;依据备注“至汉文经学,愿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为另列”,反映出中国传统教育占有首要地位,体现此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排除D项。11D【详解】根据材料“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繁盛时代,由于统治集团实行

7、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营造了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融合西域、印度、高丽等不同文化风格的多元整合的格局,因此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强大的军事实力与音乐呈现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特征没有直接关系,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全国后,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结束,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音乐呈现出融合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当时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而不是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故C选项错误12A【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公元前3000公元前1000年印欧人从发源地向欧洲、地中海、中东亚迁移,

8、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故A项正确;印欧进入伊朗高原,在征服了土著人后,建立了辉煌的古波斯文明 ,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形成新文明,排除B项;拥有了轮式车和马作为交通工具后,古印欧人开始向四面八方迁徙,但图片不能直接体现,排除C项;印欧人为了生存,开始了漫长的大迁徙,排除D项。故选A。13B【详解】材料“我们学校里教投儒家道德课程,以加强家庭的影响力”体现的是新加坡政府重视儒家思想的教育,说明的是积极倡导儒家伦理观念,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是构建本土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A排除;材料与消除殖民地文化残余无关,C排除;材料与复兴传统民族文化无关,

9、D排除。故选B。1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康熙、乾隆时期,中国官员和商人出使或游历欧洲,并在所著书籍中介绍了欧洲政治、建筑和风土人情等,由此推知康乾时期,中西交往利于开阔视野,故B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并非禁绝中外一切往来,所以材料与“闭关锁国政策并未推行”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两人的见闻,对天朝上国观念构不成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樊守义是出使罗马的官员,不是商人,故D项错误。15C【详解】史记对商代的记录大多数与甲骨文相符,史记对周代楚国诸侯的记录全部和传世铜器铭文相符,蔡侯墓出土的铜器器没有史料和史记印证,对蔡侯的世系没有考证属实,作者意在借此说明多种史料的相互印证,谨慎研究的重

10、要性,C项正确;考古资料否定了史记与史记对商楚的记录多数甚至全部与甲骨文、青铜器记录一致不符,A项错误;材料并未分析甲骨文、金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与意义,B项错误;出土文字价值一定优于传世文献说法绝对,D项错误。16【示例一】论题:急就篇与居延汉简的人名互证,体现出汉代人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3分)阐述:急就篇是官颁启蒙课本,居延汉简是边塞原始文书记录,二者所载人名多有重复,表明这些人名既符合官方意识形态又在社会上广泛使用。“千秋”“延年”“益寿”等人名的普遍使用,反映出汉代人对现世的眷念;“汉强”“破胡”“广国”反映出汉代人对朝廷和国家的热爱;“辟兵”“罢军”“君明”反映出汉代人对安定生活

11、的期望“利亲”“奉德”反映出汉代人对以孝为代表的道德伦理的认同;“富贵”“地余”反映出汉代人对生活富足的追求。(8分)综上所述,这些人名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社会生活诸方面汉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境界,展现出热烈、积极、上进的文化心态。(3分)【示例二】论题:急就篇与居延汉简的人名用词,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3分)阐述:如急就篇与居延汉简所载,汉代人取名所用的若干汉语词汇,如“延年”“益寿”“富贵等,不仅在当时流行,而且后世长期沿用。同时,这些“人名”所寄寓的文化心理流传至今,例如“千秋”“延年”对长寿的期盼,“罢军”辟兵”对和平的呼唤,“奉德”“利亲对道德伦理的重视等。(8分)综上所述

12、,古人今人,心同理同,这些汉代就已经广泛使用的人名,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星火相传。(3分)【详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通过材料的人名,可见当时汉代的生活状态。根据材料“宋延年京兆尹长安南卫张延年、河阳里张延年、“第五隧长”赵延年、沛鄢山苍县蔡里赵延年、田延年、吕延年卫益寿卜益寿、李监寿周干秋周千秋、朱千秋、傅千秋、蕭千秋高辟兵霍辟兵、“尉史”辟兵郝利亲冯利亲、卢利亲、丁利亲冯汉强“甲集侯”汉强景君明游君明、任君明董奉德丁奉德、司马奉德由广国“从史”广国、“守城尉”广国曹富贵“宜昌候”王富贵减罢军“饼庭长”罢军、苏罢军郭破胡丁破胡、“万世隧长”破胡、“甲渠侯”破

13、胡左地余胡地余、孙地余”对材料人名进行分类整理,提出明确论题,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示例:论题:急就篇与居延汉简的人名互证,体现出汉代人积极奋进的精神状态。阐述:急就篇是官颁启蒙课本,居延汉简是边塞原始文书记录,二者所载人名多有重复,表明这些人名既符合官方意识形态又在社会上广泛使用。“千秋”“延年”“益寿”等人名的普遍使用,反映出汉代人对现世的眷念;“汉强”“破胡”“广国”反映出汉代人对朝廷和国家的热爱;“辟兵”“罢军”“君明”反映出汉代人对安定生活的期望“利亲”“奉德”反映出汉代人对以孝为代表的道德伦理的认同;“富贵”“地余”反映出汉代人对生活富足的追求。综上所述,这些人名涵盖政治、

14、军事、经济、思想、社会生活诸方面汉代人的精神追求和境界,展现出热烈、积极、上进的文化心态。17水平三:能够从背景、路线、影响等多角度展开说明,表述成文,语言准确,论证充分。层次一:概述南宋海上贸易的基本情况。如,南宋时期的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从明州、登州出发去往东方的朝鲜、日本;一是从泉州、广州等地出发经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非洲。层次二:分析南宋海上贸易繁荣的原因和背景。如,农耕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崛起,传统的陆路商路受阻;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等。 层次三:概述南宋海上贸易发

15、展产生的影响。如,进一步推动了南宋商品经济和沿海城市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造船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友好交流,丰富了各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水平二:能够多角度展开说明,语言较为准确,表述基本成文,论证较为充分。水平一:仅能从某一个角度加以说明,语言不够准确,表述不够演进,论证不够充分。【详解】 说明:根据题目要求,明确本题题型和答题格式;阅读图例,观察“南宋海上贸易路线示意图”,归纳出南宋时期的两条海上贸易路线,一是从明州、登州出发去往东方的朝鲜、日本,一是从泉州、广州等地出发经东南亚、印度到达波斯湾、非洲,得出当时“海上贸易空前繁荣”的结论;接下来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方面分析,可得出导致南宋海上贸易繁荣的原因主要有,农耕经济发展、手工业技术进步,政府实行较为宽松的商业政策,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崛起,传统陆路商路受阻,丝绸、瓷器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等,最后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概述南宋海上贸易发展产生的影响,即进一步推动了南宋商品经济和沿海城市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造船等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友好交流,丰富了各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解题过程中注意多角度展开说明,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