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112226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能源互联网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一、 电力信息化行业主要应用领域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一)电力信息化电力市场交易领域发展情况1、电力信息化电力市场交易概况为充分发挥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原电力的商品属性,形成体现时间和位置特性的电能量商品价格。2015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文件,对我国新一轮电力市场改革做出了整体设计,促进了零售竞争、增量配网、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建设等一系列改革,开启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序幕。自中发【2015】9号文印发以来,我国电力市场体系初具规模,根据中电联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各电力交易中心累计

2、组织完成市场交易电量达37,7874亿千瓦时,占当年全社会用电量的455%。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电力市场架构,市场体系覆盖省间、省内两级,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交易3个维度,各地区年度、月度电力中长期交易常态化开展,现货试点陆续进入不间断运行,省间交易力促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2017年,全市场交易电量为16,324亿千瓦时,2021年,电力交易中心交易电量达到37,78740亿千瓦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35%。同时,随着我国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市场交易电量也快速增长,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从2017年的2570%升至2021年4550%,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在持续深入

3、。2、电力信息化电力市场建设对信息化的需求根据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电力市场化建设需要组建相对独立的电力交易机构,搭建电力市场交易技术支持系统,满足中长期、现货市场运行和市场监管要求,为电力交易提供服务。国家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14个试点地区建设电力现货市场。随着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逐步推广和运行,电力现货市场的覆盖区域将会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目前,我国42个省级以上电力调控中心和34个省级电力交易中心,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现货市场交易系统建设、辅助服务市场交易系统和省间现货市场交易配套系统

4、的建设与维护,投资金额在数百万至亿元级别之间;电力交易中心负责电力中长期市场交易、现货市场交易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投资金额在千万元级别。此外,电力市场仿真系统、市场规则咨询、核心算法研究、应用功能研发与系统平台集成服务等。未来,在我国双碳目标落实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将加速推进,除电力调控中心和电力交易中心外,大量的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也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对电力市场交易的信息化需求会持续增长。(二)电力信息化电网智能调度领域发展情况电网包括发电、供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设施及为保证这些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计量装置、电力通信设施、电网调

5、度自动化设施等。根据规定,电网调度是指电网调度机构为保障电网的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对电网运行进行的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根据规定,电网运行实行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在我国,调度机构分为五级:国家调度机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度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调度机构,省辖市级调度机构,县级调度机构。调度机构一般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持系统进行调度运作,以国调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为例,该系统在硬件设施、基础平台的支撑下,根据相关业务应用需求,形成实时监控与预警、调度计划、安全校核和调度管理四大类应用功能。我国电网调度信息化与我国电网的发展建设密切相关,电网调度信息化属于电网调度自动化(含硬件、软件)

6、的软件组成部分。我国电网调度自动化先后经历了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AGC(自动发电控制)、集中式EMS(能量管理系统)、分布式EMS系统、IEC61970等,相应的产品和软件也从引进、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到智能电网发展提升阶段。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图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以及电力市场改革的深入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和消纳,调度自动化系统将以电网全面数字化为基础,大力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ICT先进技术,促进电网调度的深度自动化、广泛智能化和全景可视化,实现源网荷储互动、多能协同互补及用能需求智能调控。目前,我

7、国主要电网企业已基本完成大规模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对电网智能调度信息化的需求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电网调度机构新建相应的调度系统,二是电网调度机构对现有调度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功能升级完善。根据我国电网调度机构的设置,全国1个国家级调控机构、7个大区调控机构、34个省级调控机构、314个地市级调控机构,约2000家县调。一般来说,调度机构根据其等级、功能大小不同,所需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或相应的业务应用模块存在很大差异,省级及以上调控机构新建调度自动化系统投资约亿元级别,技改投资约数千万元;地市级调度机构新建调度系统投资约数千万元,技改投资约千万元级别;县级调度机构新建及改造调度系统投资约百万级别。(三)

8、电力信息化智能发售电领域发展情况智能发售电主要包括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等市场交易主体和电力并网主体的生产运营和市场营销。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发售电企业必须减少电力生产的成本,以最快的速度生产、运营最高质量的电能。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电力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需要致力于运用数字技术,在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过程的可视性,消除不确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行业之间的壁垒和不同专业之间的高墙被打破,传统的电力企业正在面临负荷集成商等市场新进入者以及众多基于互联网生态成立的全新企业的挑战

9、,电力消费者将成为重塑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对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等产生了市场营销的迫切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能源20171453号文),明确要求8个试点省份加快组织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特别是在我国双碳目标落实和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大背景下,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将加速推进,大量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等市场主体也将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对智能发售电领域的信息化提出更多的新需求,包括:(1)大量发电企业和工商业用户进入电力市场,产生对价格预测软件、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能耗监测管理平台的信息化需求;(2)售电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增加

10、,如电力营销系统、价格和负荷预测软件;(3)两个细则加强了新能源场站并网的精细化管理,考核范围及管理条款增多,催生新能源并网指标监测分析类软件需求。(四)电力信息化能源互联网领域发展情况能源互联网是将系统性思维和数字化技术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型生态化能源系统,目标以可再生能源优先,以电力为基础,通过多能协同、供需协同等达到能源的生产与供应同时实现稳定、清洁、廉价的目标。随着电力市场改革和分布式能源的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服务商作为能源行业价值链上生产关系重塑的重要参与方,越来越重视智慧能源技术作为企业发展创新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特别是发电集团等能源巨头企业的加入,打

11、造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推动综合能源服务转向面向市场的能源交易、面向资产的能源运营和面向价值的多元化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是未来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能源互联网处于基础设施加快部署,并形成经济规模的初级阶段,包括分布式发电、虚拟电厂、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目前,随着能,能源需求侧也逐渐孕育出了一些运营场景,其中城市充电站、智慧园区较为典型。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综合能源服务发展情况研究数据,预计2020年-2025年,我国包括能源互联网在内的综合能源服务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市场潜力规模将由05万亿元增长到08-12万亿元;2035年步入成熟期,市场潜力规模约在13-18万亿元。未来,能源系统

12、的结构将转变为集中式与分布式相协调,分布式结构在能源互联网的演变趋势中将产生巨大的增量发展空间,如储能(储能系统)、虚拟电厂、综合能源管理服务、城市充电站、智慧园区等,相关业务的发展将带来大量的电力信息化需求。二、 我国电力信息化技术发展阶段近年来,得益于电力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信息化投入累计26505亿元,电网企业信息化投资18335亿元,其中国家电网信息化投入13457亿元,南方电网信息化投入4878亿;主要电源企业(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

13、集团、三峡集团、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信息化投入约7383亿元;电力建设领域企业中国电建信息化投入约787亿元。其中,电网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比约6918%,国家电网信息化投入占比达5077%,可见电网企业尤其是国家电网的信息化是我国电力信息化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总投入预计达30,000亿元,其中,国家电网计划投入22,300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南方电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上述投资规划将进一步助力电力信息化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三、 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电力信息化是将电子,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

14、电力工业建设、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调度、交易、营销、用电、物资及管理等各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电力信息化行业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其技术基础体现为硬件综合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一)电力信息化的发展阶段随着进入互联网和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创新技术的发展推动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和信息化变革。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该规划提出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包括了电网智能化、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进新能源储能发展、开展虚拟电厂示范等。2020年,国家电网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

15、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战略目标,其中,能源互联网代表了电网发展的更高阶段,能源是主体,互联网是手段,即用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电网。南方电网于2019年提出数字南网建设要求,将数字化作为行业发展战略路径之一,加快部署数字化建设和转型工作。(二)电力信息化行业市场情况近年来,得益于电力行业投资规模的扩大,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广泛应用,电力信息化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2021,该报告以我国主要电力企业年度信息化统计数据信息为依据,按照电源、电网、电力建设和其他新业态等领域,反映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电力业

16、务深度融合创新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主要电力企业1信息化投入累计26505亿元,电网企业信息化投资18335亿元,其中国家电网信息化投入13457亿元,南方电网信息化投入4878亿;主要电源企业(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三峡集团、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信息化投入约7383亿元;电力建设领域企业中国电建信息化投入约787亿元。其中,电网企业信息化投资占比约6918%,国家电网信息化投入占比达5077%,可见电网企业尤其是国家电网的信息化是我国电力信息化的主体。十四五期间,我国电网总投入预计达30,000亿元,其中,国家电网计划投入22,300亿元,推进电网转型;南方电网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和现代化电网建设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上投资规划将进一步助力电力信息化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