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

上传人:O**** 文档编号:34807922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专业完整模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 1、勘察任务:受XXXXXX房地产有限公司委托,XX市民用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其XXXX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2、勘察目的和要求:(1)、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查明岩土类别、层次、厚度及物理力学性质,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2)、查明场地区域是否分布各种岩溶洞隙,如存在,需查明其形态、分布范围、规模、埋深、围岩和岩溶充填物的性状,提出岩溶洞隙的处理建议。(3)、对于季节性冻土地区,应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

2、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地下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参数;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查明水位变化幅度,提供抗浮设计水位的建议。(5)、布置标准贯入试验进行土层液化可能性的判别并确定液化指数。(6)、查明岩石的坚硬程度和风化程度,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对地基处理、基础结构型式、基础埋深及持力层选择等提出建议。(7)、划分场地类别,对场地的区域稳定性及地质构造进行评价,结合区域地震资料,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提供抗震设计基本参数。(8)、对于基坑工程,初步查明影响范围内土的力学指标,提供深基坑开挖、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论证基坑开挖、降

3、水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提出意见。(9)、对于桩基础工程要求评价成桩可能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确定桩的类型和桩端持力层并提出桩长、桩径的最佳方案,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3、拟建工程概况:本工程拟建建筑物拟采用桩基础,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其地基变形特征主要由相邻柱基的沉降差和整体倾斜值控制,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变形允许值为0.003l(l为相邻柱基中心的距离mm),1#17#主楼部分整体倾斜允许值为0.003,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楼号层数建筑物高度(m)室外设计标高(m)结构类型总荷载(kN/m2)砌置深度备注1#2-3F58.57.60框架5.60满铺

4、1层地下室2#4F58.07.60框架5.603#4F58.07.60框架5.605#4F38.57.60框架5.606#4F38.57.60框架5.607#4F38.57.60框架5.608#3F58.08.10框架6.109#3F58.58.10框架6.1010#3F54.08.10框架6.1011#3F38.58.10框架6.1012#3F38.58.10框架6.1015#3F38.58.10框架6.1016#4F58.08.20框架6.2017#4F58.58.20框架6.2019#4F58.08.20框架6.2020#4F58.08.20框架6.2021#4F12.08.30框架6.

5、3022#4F9.08.30框架6.3023#4F5.08.30框架6.3024#4F5.08.30框架6.3025#9F8.20框剪6.2026#9F8.30框剪6.3027#9F8.30框剪6.3028#9F8.30框剪6.30设备2F8.10框架6.10商业2#2F8.20框架6.20商业3#2F8.30框架6.30商业1#3-4F7.60框架5.60地下室-1F注:地下室部分板底埋深为规划室外标高以下5.50-6.30m左右,绝对标高2.00m左右。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综合判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判定过程见下表:岩土工

6、程勘察等级判定表岩土勘察等级判定表项 目判别依据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工程,后果严重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岩土种类较多,不均匀,性质变化较大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乙级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二、勘察工作概况1、勘察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1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岩土工程勘察安全规范 GB50585-2010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标准 JGJ/T72-20

7、1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 907-201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规范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819-2017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及规划平面图。2、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锤击及回转钻进,现场原位测试(包括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波速测试等)及采取原状土样、扰动样、岩样、水样做室内分析测试等综合勘察方法。其中野外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严格按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有关规定执行;室

8、内试验严格按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等有关规定执行。3、钻孔布置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钻孔布置主要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有关规范,按详勘要求,钻孔间距1025m,沿拟建物周边、角点进行布孔,共布置勘探94个,其中取样孔32个,占总孔数约34%,原位测试孔62个(其中动力触探试验孔32个、标准贯入试验孔27个、波速测试孔3个),占总孔数约66%,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位置详见拟建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4、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根据现场情况,本次勘察外业工作于2019年12月17日至2019年12月26日,内业工作完成于

9、2020年1月2日。勘察工作量一览表类 别孔(件)数 总进尺(m)钻孔/取土孔94/321209.40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孔32209.80标准贯入试验孔/次27/27扰动土样/原状土样32/32取水、土试样2/2高程点测量(绝对标高)945、资源配置:本工程外业采用100型汽车钻五台。使用五套146、127和97铲钻具,五套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设备,其落锤质量为63.5kg,锤落距为76cm,探头直径为74mm,截面积为43cm2,锥角为60 ,标准贯入器五套,勘探点的定位及地面标高的测量采用KTS-440型全站仪一组。 总投入人员20名,野外编录员3名,地质工程师1名,测量工程师1名,钻工15名。

10、三、场地位置、地形及地貌1、自然地貌XX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辽东半岛东部。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右岸。市区东北至西南长25km,宽0.5-3.5km。受黄海影响,属北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湿润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5,极端最高气温34.3,极端最低气温-28,平均相对湿度71%,年平均降雨量1084.6mm,最大积雪厚度31cm,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及风向为28m/s N.NW,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m/s,汛期最大风速平均值13m/s,多年平均无霜期161天,最早结冻10月14日,最晚解冻4月20日。2、拟建工程位于新城区鸭绿江大街北侧,自谈资源局西侧。3、场地拆迁后

11、地势较平坦,高差不大。绝对标高3.473.69m。4、场地为冲洪积地貌。5、场地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统,位于本场地东侧,规划道路上,详细位置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布置图,BM高程为5.60m。各勘探点孔口标高由此引测。四、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地层、构造情况: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内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山地重叠,东西走向,属长白山系,中部低丘漫岗或丘陵间盆地,南部多为鸭绿江、大洋河等沿海诸河冲积平原与退海平原。其中北部地区的丘陵高程多为100-200米左右,丘陵间的盆地地面高程为10-50米左右,中部地区的山前平原地面高程在8-10米之间,南部的冲积平原与退海平原的地面高程

12、在2-5米之间,地面坡降一般在1/7000-1/10000。区域地质概况大地构造位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的东南部。区域地层有下元古界辽河群,上元古界青白口系,中生界白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其中辽河群比较发育,上元古界及中生界只零星分布。第四系多分布在沟谷和沿海地带。区域构造,该区基底岩石在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区,由于遭受多次构造变动,其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再加上后期岩浆侵入和断裂活动,使区内的地质构造显得十分复杂,褶皱构造主要为紧密线性同斜倒转褶皱,断裂以北东、北东及北西向为主。新构造运动为地壳不断上升,河流下切,构造剥蚀的特点。2、场地各层岩土的分布及性质:(1)、素填土(Q4m

13、l):青灰色,松散,干,主要由新进回填的碎石、黏性土组成,其中碎石呈强风化状态,少量山皮土充填,成分不均匀。其中硬质物含量约占30%50%左右,一般碎石、块石般粒径在2-20cm左右,个别粒径在50-70cm左右。欠固结,回填时间3个月。揭露厚度0.402.50m。该层分布连续。(2)、粉质黏土(Q4al-pl):灰褐色,软塑状态。含有云母、氧化铁质,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表层少量植物根茎,局部夹杂少量细砂。揭露层厚1.101.90m。该层局部分布。(3)、淤泥质粉质黏土(Q4l):灰色,流塑状态,下部饱水,上部含少量腐植物,有腥臭味,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差,下部有轻微摇震

14、反应,局部见淤泥质粉质黏土与粉细砂互层。揭露厚度为0.601.50m。该层局部分布。(4)、细砂(Q4al-pl):灰色,稍密,饱水。石英质,多呈棱角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等,少量云母等。该层砂质不均,底部含有少量砾石,级配不良。揭露层厚3.808.90m。本层全场地分布。(5)、强风化砂岩(53(1)b):黄色,密实状态,干稍湿,原岩为砂岩,节理、裂隙发育,裂隙间充填少量黏性土。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部分长石、云母等已风化为黏土矿物。岩石风化成2050mm的碎石状,表层用手可以掰断,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有软化,属于软岩。揭露层厚5.005.20m。该层全场地分布。 3、场区水文地质条件:本场地地下水主要为细砂层中的微承压性的稳定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