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思考: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及教学体现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随同新的课程方案及其他学科课程标准颁发新课程标准以课程育人为目标导向,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前两版课程标准有明显不同,增设了“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两部分;在“课程目标”部分专门对“核心素养内涵”作出说明,包括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在“课程内容”部分列出三类主要学习主题与其载体形式,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概念虽然,“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里就已出现,但是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提法对于这个概念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不少教师存在困惑:它与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科书”)以及现行的语文教学是什么关系?它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有何体现?本文尝试将新课程标准里的相关表述与统编教科书的部分内容联系起来,探究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能表现一、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内涵义务关于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部分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从语文课程内容结构的角度提出的,反映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架构,即语文课要教和学的内容分哪几个方面,它们在不同学段如何分布每个任务群代表语文课程内容的某个方面,每个方面都要按照不同学段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某个方面学习内容在纵向上的连贯性,以及它在各个学段的适应性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还提出,“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对课程内容的阐述已不局限于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同时也在说明该怎么学,即让学生以完成系列任务的形式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群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分为三个层面共六类,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及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这六个学习任务群相互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个任务群代表某个方面的语文学习内容,包含若干项学习任务,每项学习任务又由若干语文实践活动组成(见图1)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认字写字、词句理解与运用、文章阅读与鉴赏、口头或书面表达与交流、问题探究,等等。
某一项学习任务所包含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应当在一定的语言文字应用情境中进行,它们彼此之间应当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体现学习活动的序列性例如,在第三学段,依据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特点,设置一项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以“壮丽山河”为主题的展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包括阅读不同作者关于祖国各地自然风貌的文章,分享和交流自己的旅游经历,检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和总结制作展板的规范和策略,与同伴协商和分工,对展板内容和形式进行设计,撰写文稿,制作和装饰展板,对展板内容做出书面陈述,等等如果按照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阐述来编写教科书的话,每册都可以按照学习任务群编排单元,即每个单元针对某一个学习任务群当然,不同年级的教科书囊括的各类学习任务群的比例可能会有差异例如,第一学段可能有比较多的单元属于“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而第三学段的这类单元则会减少这里的每个单元很可能表现为一项复杂的语文学习任务,单元设置的板块、课文、练习、导读等都是学习任务的组成部分每个学习任务群就是各册教科书中同属于该任务群的各个单元学习任务的集合二、统编教科书的内容编排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建构思想有相似之处尽管统编教科书没有采用“任务”或“任务群”的提法,但其编写理念与此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一致的,都是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因此,统编教科书的单元设置和编排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类似的课程组织方式首先,统编教科书的各个单元按照其侧重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可以分出若干类型有些类型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有重合例如,一、二年级的识字单元、汉语拼音单元,以及五年级的“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等可以归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阅读策略单元和写实类的习作单元可以归属“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三至六年级的童话、寓言、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歌、小说等单元,以及想象类习作单元可以归属“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五年级的思维火花单元、六年级的科学发现单元等可以归属“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国内经典名著导读和六年级的国外经典名著导读可以归属“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可以归属“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其次,统编教科书部分单元的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部分建议的主题相近,都涉及学校生活、社会风貌、自然奥秘、自我成长、英雄伟人、奇思妙想、科学探究、问题解决,等等最后,统编教科书已有部分单元表现为围绕一定主题,将具有内在联系的若干语文实践活动组合在一起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单元,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个阶段,活动形式包括用各种形式记录小学经历、与他人分享交流、阅读有关毕业纪念的文章、表达对教师和同学的感谢和祝福、制作个人的成长纪念册、举办毕业联欢会,等等。
各项活动紧扣主题且活动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顺承关系三、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求为单元教学规划提供了新思路毕竟统编教科书的编写是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之前,其中一些编写思路与学习任务群的思想不完全一致一方面,口语交际和习作板块的部分活动按照相对独立的体系编排,活动主题和内容要求与其所在单元不一致;另一方面,大部分单元提示主要说明本单元的内容主题和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要素,不是以任务情境的形式导入单元,也很少用一项比较复杂的任务来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对于这些单元,我们可以在把握统编教科书要求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标准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提示,对单元内部的课文、练习、学习提示等进行整体规划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这个单元也被称为“习作单元”,其主要内容是学习写说明性文章单元导语为“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叶圣陶”语文要素是有两项,其一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其二是“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一种事物介绍清楚”第一篇精读课文《太阳》的第二项练习“读下面的句子,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运用哪些说明方法介绍太阳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教材里列出的三个句子都包含着数字,其中第二句还将地球与太阳作比较,第三句分别用步行和坐飞机举例子。
第二篇精读课文《松鼠》的第二项练习“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内容,体会表达上的不同”出示的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对松鼠的介绍,其表达方式与《太阳》类似,三个句子也都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松鼠的体形、习性等特点而课文对松鼠的各项具体特征主要采用描述的方式,通过生动的词句勾勒出松鼠可爱的模样交流平台”对上述两篇课文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概括,总结说明性文章在介绍事物特征时可以采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语言风格的多样性随后的“初试身手”给学生两项任务第一项是“选择身边的一种事物,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教材里还出示了一个示例,即对电视塔的说明,既有列数字,也有作比较和打比方第二项是“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第一项任务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想尝试说明的事物;第二项任务是给定题材,让学生练习并体会说明性文章与散文的区别两项任务都要求学生对从两篇精读课文里学到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来尝试片段写作,练习说明性书面表达习作例文提供了两篇文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前者的题材与《松鼠》一样,要求学生“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
批注不仅提示了说明方法,还提到这样写的表达效果其中增加了一种方法,即按照不同类型的鲸描述其食物类型和捕食方式后者的说明对象不同于前面三篇课文,文章介绍的不是有形的“物”,而是一套操作步骤批注可以帮助学生回答课后问题“说说课文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如果要说明操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用“第一”“第二”等标记词有条理地写出制作步骤,也可以运用列数字的方法写清楚制作过程最后的习作任务是完成一篇“介绍一种事物”的文章,特别提示要“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这些具体要求与前面的课文及课后练习内容是相关的,体现了从学到练,再到巩固,进而运用的学习序列当然,就目前统编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看,课文及各学习板块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要实现单元的整体规划,对教师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可以对这个单元的教与学进行更加结构化和序列化的整体设计这个单元可以归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其中与本单元习作最为相关的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有效传递信息”具体到第三学段,与写说明性文章有关的课程内容有“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学习记笔记、列大纲、写脚本……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这个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对五、六年级学习主题的提示有“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家乡文化探究”等;对学习活动提示要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依照新课程标准里关于这个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说明,本单元的教学可以做如下规划第一,将本单元最后提出的习作要求作为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任务,以“大千世界面面观”为主题,要求学生最终完成一篇文章,通过这篇文章来向同学或家人“介绍一种事物”第二,就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而言,阅读活动不仅指向了解和感受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介绍事物的多种表达风格,而且引导学生理解他们可以介绍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星球、动物、植物,又包括物件、操作步骤,甚至自然现象等除阅读和练笔之外,还可以引入个人经验的分享与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出于什么理由选择某种事物来介绍的。
这有助于他们确定写作所指向的读者对象,并根据对象特点选择写作的风格为了让最终的书面表达内容充实,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事物,查找相关背景材料进行阅读和分类整理然后按照统编教科书的现有安排,尝试写作,再对照习作例文进行修改完善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将大家已完成的习作进行分类展示,强化大家对“大千世界”的感悟四、学习任务群对语文教学的情境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构成某一学习任务群的系列学习任务“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各个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分别就对应的学习主题和情境、学习活动、教学支持和评价等提出了建议,其核心精神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关键能力,形成健康品格在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部分也有与此相关的内容,指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其具体含义如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勤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