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铋(Bi)在医药方面有重要应用。下列关于Bi和Bi的说法正确的是   A.Bi和Bi都含有83个中子  B.Bi和Bi互为同位素 C.Bi和Bi的核外电子数不同   D.Bi和Bi分别含有126和127个质子 参考答案: B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苯既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有机物   的消去产物有两种 C. 有机物A(C3H6O2)能发生加聚反应,可推知A的结构一定是CH2=CH—COOCH3 D. 可用溴水鉴别直馏汽油、四氯化碳和乙酸. 参考答案: D 略 3. 下列电子层中,原子轨道数目为4的是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参考答案: B 略 4. 把一定量铁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2,则已反应的和未反应的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1:3                      D. 2:3 参考答案: C 略 5. 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A.钠的化合物  B.可与硝酸反应   C.可溶于水   D.电解质 参考答案: B 略 6. 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有关SO2-2e-+2H2O→ SO42-+4H+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B.上述反应中若产生0.1 mol SO42-,则消耗S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 C.Fe2(SO4)3、品红两种溶液都能使上述反应进行 D.通入Cl2会降低SO2的漂白作用 参考答案: C 略 7. 要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应加入的试剂是(    )     A.乙醇B.福尔马林C.(NH4)2SO4浓溶液  D.(CH3COO)2Pb浓溶液 参考答案: C 8. 用48mL0.1mol/L的FeSO4溶液,恰好还原2.4×10-3mol [RO(OH)2]+ 离子,则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 B 9. 已知,常温下,Ksp(AgCl)=1.8×10-10 mol2·L-2,Ksp(AgI)=8.3×10-17 mol2·L-2,下列叙 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AgCl在饱和NaCl溶液中的Ksp比在纯水中的Ksp小 B.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KI溶液,沉淀由白色转化为黄色 C.将0.001 mol·L-1的AgNO3溶液滴入KCl和KI的混合溶液中,一定先产生AgI沉淀     D.向AgCl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aCl晶体,有AgCl析出且溶液中c(Ag+)=c(Cl-)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 B.HS-和HCl均是含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 C.CH2Cl2和CCl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 D.1 mol D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0 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能量不变 B.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C.若一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越大,则表示该反应速率也越大 D.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参考答案: D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任何化学反应前后都有能量变化; B、反应自发与否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方面; C、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反应正向进行程度,与反应速率无关; D、升高温度,分子能量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增多. 解答:解:A、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能量都不相同,故A错误; B、反应自发与否决定于焓变和熵变两方面,看△H﹣T△S的大小,故B错误; C、平衡常数越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快,故C错误; D、升高温度,分子能量增大,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所以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故D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反应自发与否的条件、化学平衡常数、活化分子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 12. 对三联苯是一种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工业上合成对三联苯的化学方程式为     3       +2H2↑. Fe△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对三联苯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对三联苯的一氯取代物有4种 D.0.2 mol对三联苯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5.1 mol O2 参考答案: D 略 13. 某一溴代烷水解后的产物在红热铜丝催化下,最多可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该一溴代烷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4H9Br B.C5H11Br C.C6H13Br D.C7H15Br 参考答案: B 考点:卤代烃简介;乙醇的化学性质. 专题: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先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再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溴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有几种氢原子就有几种一溴代烃,溴原子只有连接在键端的碳原子上水解生成的醇,且该碳上有氢原子,才能被氧化成醛,据此即可解答; 解答:解:先确定烷烃的一溴代物的种类,然后,溴原子只有连接在键端的碳原子上水解生成的醇,且该碳上有氢原子,才能被氧化成醛. A.正丁烷两种一溴代物,异丁烷两种一溴代物,共4种,所以分子式为C4H9Br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其中溴原子连接在键端的碳原子上能被氧化成醛的只有1﹣溴丁烷、1﹣溴﹣2﹣甲基丙烷,故A错误; B.C5H11Br水解生成在键端的碳原子上的醇,且该碳上有氢原子的卤代烃为:CH3CH2CH2CH2CH2Br 1﹣溴戊烷;CH3CH2CH(CH3)CH2Br 2﹣甲基﹣1﹣溴丁烷;CH3CH(CH3)CH2CH2Br 3﹣甲基﹣1﹣溴丁烷;CH3C(CH3)2CH2Br 2,2﹣二甲基﹣1﹣溴丙烷;被空气氧化生成4种不同的醛为:CH3CH2CH2CH2CHO 戊醛;CH3CH2CH(CH3)CHO 2﹣甲基丁醛;CH3CH(CH3)CH2CHO 3﹣甲基丁醛;CH3C(CH3)2CHO 2,2﹣二甲基丙醛;故B正确; C.C6H13Br水解生成在键端的碳原子上的醇,且该碳上有氢原子的卤代烃有13种,故C错误; D.C7H15Br 水解生成在键端的碳原子上的醇,且该碳上有氢原子的卤代烃大于13种,更多,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应用和卤代烃的水解、醇的氧化等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中等. 14. 下列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的是(    ) A.将2mol金属Cu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共热 B.将1molMnO2固体与含4molHCl的浓盐酸共热 C.常温下,将32.2g金属钠和5.4g金属铝同时加入到足量水中 D.常温下,将10.8g的Al和22.4g的Fe投入到300g98%的硫酸中 参考答案: C 略 15. 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将主打环保牌,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300辆氢燃料电池出租车将投入运行,它们以氢气为能源,实现了真正的零污染。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        B.氢燃料电池工作时,Hz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氢燃料电池能量的利用率比氢气直接燃烧高        D.氢燃料电池工作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选用下列装置和药品制取纯净乙炔并进行有关乙炔性质的探究,试回答下列问题。 I.(1)A中制取乙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 (2)制乙炔时,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水缓慢滴下的原因是                            ; (3)用电石制的乙炔中常含有H2S、PH3等杂质,除去杂质应选用      (填序号,下同)装置, 气体应从      进;干燥乙炔最好选用        装置。(提示:PH3与CuSO4反应可生成Cu3P沉淀) Ⅱ.为了探究乙炔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后的有关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1)操作b的名称是              ; (2)有机混合物I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写结构简式)。 (3)最后得到的有机混合物Ⅱ中含两种有机物,其中一种是饱和一元醛,其结构简式为                ; 参考答案: (14分) (1)CaC2+2H2O→C2H2↑+Ca (OH)2(2分) (2)控制反应速率,使产生的气流稳定,避免产生的泡沫进入导管(2分) (3)C(1分)d(1分)D(1分) II.(1)分馏(或蒸馏)(2分) (2)CH2===CHBr(1分)CH3—CHBr2(1分)CH2Br—CH2Br(1分) (3)CH3CHO(2分)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2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   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mol·L-1, C的物质的量为              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   衡时A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将该密闭容器体积扩大1倍,则反应   速率的变化是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值是                。若   此时给反应体系升温,(其他条件不变)则该平衡常数将 _____________ 。(填   增大 或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2分) (1)     < (2)0.022 mol·L-1  0.09mol   80%   减小    (3)c    (4)2.5  ,增大   略 18.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