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实验高级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常温下,向0.1 mol·L-1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a<b<c<d B.溶液的导电能力:a>b>d>c C. a、b溶液呈酸性 D. c、d溶液呈碱性   参考答案: D 略 2. 制取水泥和玻璃时都需要的原料是(  ) A.石灰石 B.石英 C.水 D.纯碱 参考答案: A 解析:生产水泥的原料:石灰石、黏土;生产玻璃的原料:纯碱、石灰石、石英砂,由此A选项正确。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B.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参考答案: A 略 4. 下列变化发生的既不是取代反应,又不是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烯→乙醇    B  甲苯→TNT    C  丁烷→乙烯    D  苯→硝基苯 参考答案: C 略 5. 将洁净的金属片A、B、C、D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 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金属        电子流动方向        电压/V A           A→Cu           +0.78 B           Cu→B           -0.15 C           C→Cu           +1.35 D           D→Cu           +0.30 请依表中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四种金属中C的还原最强    ②金属B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③A、D若形成原电池时,A为正极④A、B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A先被腐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措施肯定使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A.增大反应物的量       B.增加压强       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 参考答案: C 7. 将一定量的有机物充分燃烧,产物先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增重5.4 g,然后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完全吸收后,经过滤得到20 g沉淀,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 A.乙烯      B.乙醇          C.甲酸甲酯       D.乙酸 参考答案: B 8. 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0.1 mol·L-1 NaHSO4溶液中:[Na+]>[SO]>[H+]>[OH-] B.0.1 mol·L-1Na2S溶液中:2[Na+]=[S2-]+[HS-]+[H2S] C.0.1 mol·L-1 NaHCO3溶液中:[Na+]+[H+]=[HCO]+2[CO]+[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乙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 [Na+]=[CH3COO-]>[H+]=[OH-] 参考答案: C 略 9.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2.0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3NA B.常温常压下,17g甲基(—14CH3)所含的中子数为9N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1.5NA   D.1mol氯气与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氯酸钙,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参考答案: A 略 10. 生活中碰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在人体内没有调节体温的作用,但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吃海带、鸡肉、苹果等酸性食物   C.凡是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类,因此糖尿病人不能吃有甜味的食品 D.可用灼烧的方法来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真蚕丝还是“人造丝” 参考答案: D 11. 38.4 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22.4L(标准状况)气体。则反应   消耗HN0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A.1 mol    B.1.6 mol    C.2.2 mol    D.2.4 mol 参考答案: C 略 12. 某组成为C3H5O2C1的纯净有机物A与Na0H水溶液共热,产物酸化后可得到分子 组成为C3H6O3的有机物B,在适当条件下,每两分子的B可相互发生酯化反应,生成1分子C,那么C的结构不可能是     A.CH3CH(OH)COOCH(CH3)COOH      B.CH3CH(OH)COOCH2CH2COOH       C.            D.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 ① 过滤       ② 蒸发       ③ 溶解       ④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参考答案: D 14. 每年3月22日为“世界水日”,2017年活动宣传主题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长制”,以下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 使用含磷洗衣粉    B. 大量开采地下水 C. 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    D. 垃圾直接倒入河流 参考答案: C 使用含磷洗衣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污染水资源,故A错误;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土壤荒漠化,故B错误;工业废水经过处理后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C正确;垃圾直接倒入河流,污染水源,故D错误。 15.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铁比软铁芯(几乎是纯铁)更不容易生锈 B.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C.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船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制备KNO3晶体的实质是利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对KNO3和NaCl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下面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记录。 查阅资料:文献中查得,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S/g)如下表所示。   NaNO3 KNO3 NaCl KCl 10 ℃  80.5 20.9 35.7 31.0 100 ℃  175 246 39.1 56.6 实验方案: Ⅰ.溶解:称取29.8 g KCl和34.0 g NaNO3放入250 mL烧杯中,再加入70.0 g蒸馏水,加热并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 Ⅱ.蒸发结晶:继续加热和搅拌,将溶液蒸发浓缩。在100 ℃时蒸发掉50.0 g水,维持该温度,在保温漏斗(如图所示)中趁热过滤析出的晶体。得晶体m1 g。     Ⅲ.冷却结晶: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实验时室温为10 ℃)后,进行减压过滤。得KNO3粗产品m2 g。 Ⅳ.重结晶:将粗产品全部溶于水,制成100 ℃的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抽滤,得KNO3纯品。 假定:①盐类共存时不影响各自的溶解度;②各种过滤操作过程中,溶剂的损耗忽略不计。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论上过滤得到晶体的质量m1=________g。 (2)若操作Ⅱ中盛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可得粗产品的质量m2=________g,其中混有NaCl________g。为防止NaCl混入,在操作Ⅱ中盛接滤液的烧杯中至少应加入蒸馏水________g。 (3)操作Ⅲ中采用减压过滤,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同学所用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写出该装置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防止降温时析出KNO3晶体而降低产率 15.58 (2)36.9 0.68 1.9 (3)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 打开旋塞K 解析:29.8 g KCl的物质的量为0.4 mol,34.0 g NaNO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再加入70.0 g蒸馏水,固体全部溶解后,K+、Na+、Cl-、NO均为0.4 mol。(1)操作Ⅱ中趁热过滤的目的是防止降温时析出KNO3晶体而降低产率;理论上操作Ⅰ析出的是NaCl晶体,10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9.1 g。操作Ⅱ后溶液中剩余20 g蒸馏水(溶剂),故m1=58.5 g·mol-1×0.4 mol-39.1 g×=15.58 g。 (2)若操作Ⅱ中盛接滤液的烧杯中不加入蒸馏水,则理论上在操作Ⅲ中析出的晶体为NaCl和KNO3,其中m(NaCl)=39.1 g×-35.7 g×=0.68 g,m(KNO3)=101 g·mol-1×0.4 mol-20.9 g×=36.22 g,故m2=m(NaCl)+m(KNO3)=36.9 g。操作Ⅱ中盛接的滤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39.1 g×=7.82 g。欲使操作Ⅲ析出的晶体中不含NaCl晶体,则必须使这7.82 g NaCl在10 ℃时全部溶于水,设此时所需溶剂水的质量为x g,则有:=,得x=21.9,故在烧杯中至少应加入1.9 g蒸馏水。 (3)减压过滤可加快过滤速度,并能得到较干燥的沉淀;装置中主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若实验过程中发现倒吸现象,应打开旋塞K,以保持安全瓶内外大气相通。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实验室中做下列实验:把物质A、B按一定比例充入一个表面积为300,容积为2 L的球形容器,使压强为P,然后将整个容器用加热器加热到t℃时,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H=-180 kJ· (1)若平均每分钟生成0.5 mol的C,则此反应速率可表示为v(C)=____________;若容器表面向外散热速率平均为400 J··,为了维持恒温t℃,平均每分钟需用加热器提供________kJ的热量; (2)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___。   A.10~15 min可能是加入了正催化剂   B.10~15 min可能是降低了温度   C.20 min时可能是缩小了容器体积   D.20 min时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 参考答案: (1)0.25 mol··   75  (2)AD 18. 某双糖溶液跟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另取该双糖溶液滴入稀硫酸,加热,再加入烧碱,溶液呈碱性后,滴入45滴5%硫酸铜溶液,加热,产生红色沉淀,则该双糖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名称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C12H22O11  蔗糖 19. 高空中的O3能吸收有害紫外线,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其结构式可表示为,键角116.5°,V形分子,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在低层的空气中,O3与空气中的一些碳氢化合物发生作用后,产生有毒的光化学烟雾。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 臭氧与氧气的关系是             ;臭氧与SO2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