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氢能产业创新支撑平台行动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着力打造氢能产业创新支撑平台行动计划 一、 着力打造氢能产业创新支撑平台 聚焦氢能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汇聚省内外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龙头企业的创新资源,打造高水平氢能技术创新平台,为全省氢能产业加速示范试点、实现整体跟进、寻求局部突破形成合力。推进以院校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依托首批氢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运营、产品检测认证等氢能创新支撑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产权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在氢能产业重要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整合资源、协同发展,打造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发展平台。 二、 氢能产业布局 (一)氢能产业空间布局 结合省内能源、交通、经济等资源和基础设施布局,统筹各地氢能产业发展的综合条件和已有基础,着力建设以九江-南昌-吉安-赣州为轴线的赣鄱氢经济走廊,贯通链接内部、融入周边的氢经济主动脉,北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南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带动东西两翼各地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氢能相关产业,形成全省氢能产业大局协调、分区集聚、多元共生的发展格局和产业生态体系,打造氢清江西绿色发展新动能。 1、北部片区的氢能产业 积极支持九江发展以氢动力船舶为特色的沿江沿湖氢能产业,在产业引领政策方面先行先试,建设长江经济带氢能产业发展峰会交流平台,探索氢能在石化、有色冶金等方面应用,发展氢能产业储运用环节高端装备制造,打造江西省氢经济开放先行区。 充分发挥南昌作为省会城市的经济、技术和人才资源优势,打造全省氢能产业科技研发中心,集中力量推进产业技术跟进和突破能力。 在南昌开展城市氢燃料电池公共交通示范,以及南昌-九江开展城际氢动力物流重卡示范。依托南昌已有汽车产业优势,积极推进氢燃料电池整车研发和生产。加快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引领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环鄱阳湖示范城市群。加强航空领域氢燃料动力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 2、南部片区的氢能产业 积极支持赣州对接周边氢能发展先进省份和地区,进一步壮大氢能贸易和氢气储运服务市场,探索氢能产业市场机制,建设全省氢能市场化运行的桥头堡。 积极支持吉安加大氢能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落地制氢、储氢装备和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材料等氢能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氢能装备制造高地,为全省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基础。 依托赣州、吉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能在电力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以氢能支撑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高比例发展,提升氢能在能源体系中的作用。结合国家和省级天然气管网规划布局,稳妥探索管道输氢和天然气掺氢试点示范。 3、东西两翼片区的氢能产业 支持鹰潭、萍乡、景德镇、宜春等结合有色产业、铜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钢铁产业、陶瓷生产绿色转型、锂电产业融合等,探索氢能规模化应用,推进氢冶炼技术。 支持其他地区结合本地优势资源,加强氢能与本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氢能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共同融入全省氢能发展总体格局。 (二)氢能产业发展突破方向 结合省情实际,我省氢能产业一方面在制、储、输、用环节实施整体跟进,以逐步扩大氢能供给、提升储运便利性、降低用氢成本、保障用氢安全。另一方面,结合省内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从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入手实施局部突破。 (三)氢能产业发展依托稀土等矿产资源优势 大力发展储氢新材料产业,实现重点细分领域突破。稀土储氢材料是氢能利用的重要功能材料和储氢载体,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稀土矿产是我省的优势资源,也是发展稀土储氢新材料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省内丰富的稀土矿产资源,以及省内有关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在稀土新材料方面领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实力,在固态储氢领域加速布局,提高稀土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和高端应用水平,进而发展基于新型稀土储氢材料的高能量密度、快动态响应固态储氢装备产业。力争用10-15年时间,将我省稀土储氢新材料技术及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的细分领域。 (四)氢能产业发展把握好重要区域发展战略机遇 积极壮大氢能一般装备制造业,实现氢能产业规模突破。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以燃料电池车辆为主要和驱动的四大产业集群,包括京津冀、华东(山东、上海、浙江、安徽、福建)、华南(佛山-云浮)、华中(武汉)。我省东面、北面、南面与氢能高地毗邻,在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区位优势和基础工业能力优势,积极承接沿海省份氢能产业一般装备制造产能扩张,扩展氢能产业发展的纵深空间,融入区域氢能产业链和国内氢能产业统一大市场。力争以氢能装备制造为重点突破口,快速做大我省氢能产业总体规模,为氢能在其他方面的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五)氢能产业发展要结合关联产业特点 积极拓展氢能产业化应用场景,实现氢能应用模式突破。我省新能源项目以分布式开发和就近利用为主,渗透率较高,部分区域电力送出和消纳形势日趋紧张,积极发展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和氢电耦合项目,以及结合智能微网的氢能综合利用项目,在新能源和氢能相互支撑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我省钢铁、石化和化工产业规模较大,以焦炉煤气、丙烷脱氢、氯碱尾气等工业副产气制氢具备较好的前景,相关产业作为谋划氢能近期产业布局的重要参照,为以可接受成本启动氢能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结合我省航空工业和学科优势,集中力量推进氢燃料涡轮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和混合氢动力装置在航空器、无人机方面的应用研发,打造未来空中交通领域实现碳中和的核心技术。尝试从多方面推进氢能应用,力争在电力等2-3个产业化应用场景取得重要突破,实现氢能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 氢能源的特点 当今世界开发新能源迫在眉睫,原因是所用的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石油气均属不可再生资源,地球上存量有限,而人类生存又时刻离不开能源,所以必须寻找新的能源。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能源将要枯竭,这就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储量丰富的新的含能体能源。氢正是这样一种在常规能源危机的出现和开发新的二次能源的同时,人们期待的新的二次能源。氢位于元素周期表之首,原子序数为1,常温常压下为气态,超低温高压下为液态。作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合能体能源,它具有以下特点。 重量最轻,标准状态下,密度为0.08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导热性最好,比大多数气体的导热系数高出10倍。普遍元色,据估计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除空气中含有氢气外,它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据推算,如把海水中的氢全部提取出来,它所产生的总热量比地球上所有化石燃料放出的热量还大9000倍。 回收利用,利用氢能源的汽车排出的废物只是水,所以可以再次分解氢,再次回收利用。理想的发热值,除核燃料外氢的发热值是所有化石燃料、化工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是汽油发热值的3倍。燃烧性能好,点燃快,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无毒,与其他燃料相比氢燃烧时最清洁,除生成水和少量氮化氢外不会产生诸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铅化物和粉尘颗粒等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质,少量的氮化氢经过适当处理也不会污染环境,且燃烧生成的水还可继续制氢,反复循环使用。产物水无腐蚀性,对设备无损。利用形式多,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四、 氢能源的缺点 (一)氢能源价格昂贵 电解和蒸汽重整是氢提取的两个主要过程,非常昂贵。这是其在全球范围内未得到广泛使用的真正原因。如今,氢能主要用于为大多数混合动力汽车提供动力。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创新才能发现廉价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利用这种形式的能源。在此之前,氢能将仅保留给富人。 (二)储存并发症 氯性质之一是它具有较低的密度。实际上,它的密度比汽油小得多。这意味着必须将其压缩为液态,并在较低的温度下以相同的方式存储,以确保其作为能源的有效性和效率。该原因也解释了为什么必须始终在高压下存储和运输氢气,这就是为什么运输和普遍使用远非可行的原因。 (三)它不是最安全的能源 氢的功率绝对不应被低估。尽管汽油比氢危险一些,但氢是高度易燃和易挥发的物质,经常引起人们对其潜在危险的关注。与气体相比,氢气缺乏气味,这使得几乎不可能进行泄漏检测。要检测泄漏,必须安装传感器。 (四)棘手的四处走动 由于氢的轻巧,运输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石油可以安全运输,因为它大部分是通过管道推动的。煤炭可以方便地用自卸车运输。当考虑大量运输氢时,氢也带来了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氢主要只以小批量运输的原因。 (五)生成氢能取决于化石燃料 氢能是可再生的,对环境的影响最小,但是将其与氧气分离需要其他不可再生的资源,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氢燃料仍需要化石燃料。 五、 氢能核心产业链 (一)制氢环节 电解水制氢与装备,制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卫星化学、宝丰能源、阳光电源、旭阳集团、鸿达兴业;制氢装备-派瑞氢能(718所)、中电丰业、阳光电源+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航天507所、兰石重装;制氢材料-科力远。工业副产氢,焦炉煤气-美锦能源、中国旭阳集团(H);氯碱副氢-滨化股份、鸿达兴业。石化原材料制氢,乙烷裂解/丙烷脱氢(制乙烯)-卫星化学、万华化学、金能科技;天然气重整-中船718所、亚联高科;煤制氢-国家能源集团等。 (二)储运环节 分离/纯化/增压/液化/储存/运输装备,中集安瑞科、富瑞氢能、中科富海、四川空分、大陆制氧、厦门钨业、科力远、安泰科技、武汉氢阳、聚力氢能等。 加氢站制造/运营,中船718所、厚普股份、亚联高科、舜华新能源、深冷股份、林德等;加氢运营:中国石化、厚普股份、亚联高科、重庆燃气等。 (三)氢能车辆与特种装备制造 商用车专用车与工程机械等,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作为低碳和零碳能源正在脱颖而出。21世纪,我国和美国、日本、加拿大、欧盟等都制定了氢能发展规划,并且目前我国已在氢能领域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有望成为氢能技术和应用领先的国家之一,也被国际公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国家。 六、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优势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传统燃油车使用习惯相近,和纯电动车相比也是有一定优势的。 (一)充电时间VS加氢时间 首先在补能这块,按目前电池容量普遍在50kWh的电动车为例,在快充条件下从低电量充至80%电量,充电时间也得30分钟左右。而氢燃料电池车加注氢气只需要三到五分钟,基本和传统燃油车加注燃油时间相当。 (二)续航里程对比 续航里程对于新能源车是绕不开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的纯电车续航里程都比较低,而且还受外界温气温影响,基本适合短途使用。反观氢燃料电池车,拥有更加接近传统汽车的巡航里程,同时动力不弱,可以满足长途行驶,不过这也得看加氢站的覆盖。 (三)国家政策对比 到2020年年底,纯电动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将会完全退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唯一财政补贴不退坡,不限制地方补贴比例上限的车型;并且2020年后,对燃料电池汽车也会持续支持。氢燃料电池汽车看似环保,使用习惯上也更接近传统燃油车,但是面临的诸多问题使得它的发展依旧缓慢。 七、 氢能发展状况 (一)制氢 制氢环节主要包括电解水制氢、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生物质制氢、光解制氢、热化学制氢、工业副产氢等方式。电解水制氢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电解水制氢具有制取过程无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氢气纯度高等优势。从制取成本看,化石能源制氢约10元/kg,工业副产氢约21元/kg,电解水制氢约30元/kg。受成本因素影响,目前全球约96%的氢气来源于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仅有约4%的氢气来源于电解水。2018年,中国年氢气产量约210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超过30%,是世界第一大氢气生产国,其中电解水制氢仅占约5%。随着可再生能源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