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市场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物料自动化处理设备市场分析 一、 自动化设备市场容量 市场容量的快速增长推动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自2010年起,中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十三五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10.4%,成为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世界唯一一个较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然而,中国距离真正的制造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根据此前业界研究,制造强国需达到四个关键指标,即规模大、质量效益好、结构优和可持续。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工业品质量仍需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同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亟待进一步加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尚有较大的空间。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频发,在技术、材料、装备方面的暴露出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及自动化水平上的短板。 二、 国内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市场现状 物料自动化处理指根据下游客户的生产工艺,采用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来满足投料、存储、配料计量、输送、混合、干燥、包装等多项工艺需求,或采用单机设备来满足混合、中转等单项工艺需求,并通过软件控制系统来实现物料处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运作。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等行业。 三、 物料自动化处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面临的机遇 1、物料自动化处理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与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等多项政策,大力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红利,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2、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应用前景广阔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长期的低生育率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水平,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上升的难题,倒逼制造业企业逐步开启机器换人的步伐。 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能够替代人工,实现计量、运输、搅拌、混合等工序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有助于解决锂电池、精细化工等下游行业的生产痛点,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下游行业技术、装备升级的需求将有利于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大规模应用与普及。 3、国家对绿色工业日益重视,带动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绿色经济已是大势所趋。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要载体,实现绿色发展意义重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绿色制造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制造业竞争力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约束能耗、控污减排,加快制造业绿色转型迫在眉睫。 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能有效地解决粉料、粒料、液料及浆料等散装物料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易扬尘、易泄露、难计量等问题,有助于营造安全、卫生的生产环境,是高效环保节能型自动化、智能化装备,符合绿色工业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迎来长期可持续增长阶段。 (二)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 1、物料自动化处理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 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具有较强的行业和客户应用属性,多数属于非标准化制造装备。不同行业、客户对产品的外观尺寸、性能参数、交付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设备、零部件等产品的通用性较差,无形中提高装备企业制造成本与终端客户的使用成本。因而,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尚需健全完善统一的产品标准、检测认证等体系,引导整体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物料自动化处理优秀复合型人才紧缺 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的生产不仅涉及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工艺加工、装配、调试,还涉及控制程序编写、数据建模分析、模块化设计制造,行业发展需要具备物料自动化处理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复合背景的高端技术人才。但目前行业内跨学科、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 行业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 智能化包括机器智能化和脑力劳动自动化两个方面。一方面,工业自动化仪表、设备和系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人工智能、机器人、知识工程、神经元网络、智能体、全能体等)使机器或系统具有人的某些智能,另一方面,采用智能系统替代或扩展人的脑力劳动,实现脑力劳动自动化。新一代的工业自动化是智能自动化。近年来,工业自动化仪表正从模拟仪表走向数字化仪表,继而借助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软件、现场总线、人工神经元等技术走向智能化,基于现场总线的智能仪表不再是传统仪表那样的硬件实体,而是基于现场总线的硬件、软件的结合体。随之,工业自动化系统产业将逐步向智能产品转化,原来的仪表研究和制造部门将淘汰陈旧低档的产品,不断研制和更新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整机、部件和模块,如推出多品种多规格的智能工控机、智能调节器、智能传感器和智能执行机构、智能低压电器等。智能控制技术与DCS、CIMS等的结合以及工业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工业自动化系统跃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二)集成化 集成化一方面是指新一代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技术,是集多种学科、多种技术,如光机电技术、信息技术、系统控制技术、人工智能等之大成,另一方面是指现代的工业自动化系统是企业生产控制、经营、管理的集成,把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系统、分散单元和功能软件集成为一个综合大系统,它不仅包括现场控制,而且还有营销决策、原料供应、生产计划、工艺监督等内容,这种集成已从单项局部集成向多项综合集成发展,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现场总线智能仪表和开放式系统是综合自动化中最有效的装备。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系统(CIMS、CIPS)是工业自动化的高级组织形式和发展方向。 (三)数字化 随着控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信息交换沟通的领域正在迅速覆盖从工厂的现场设备层到控制和管理的各个层次,从工段、车间、工厂、企业到世界各地的市场。90年代发展起来的现场总线广泛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设备互连通信网络。它作为工厂数字通信网络的基础沟通了现场设备之间及其与更高控制管理层之间的联系。现场总线技术的推广应用,因特网技术、企业内联网外联网技术与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紧密结合,使未来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向开放型网络式综合控制与管理系统发展。 五、 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 1、人力成本日益上升,提升物料自动化处理需求 近年来,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自2012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2021年相比2012年增长了51.04%。同时,中国近年来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长期的低生育率降低了劳动力的供给水平,使得低成本劳动力成为稀缺资源。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制造业正在面临人力成本日益上升的难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已经从2010年的3.09万元快速提升至2020年的8.28万元。 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共同推动了制造业企业逐步开启机器换人的步伐。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可以实现对物料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显著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与管理成本,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受益于智能制造进程的推进,物料自动化处理迎来发展机遇 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以深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对制造业的全面升级和深度结合为目的的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动力。 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智能制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根据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数据,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747亿元大幅提升至2020年的20,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8.09%,预计2021年增长至22,650亿元。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制造装备、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3D打印等领域。其中,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已明确提出要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以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集成开发一批重大成套装备,推进工程应用和产业化。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属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下的重大成套设备,是下游行业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装备支撑。随着智能制造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制造装备的不断普及,物料自动化处理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3、下游行业的发展驱动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可持续增长 作为下游行业的重要生产设备,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与下游需求紧密相关,下游行业的发展是本行业增长的重要因素。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主要应用于锂电池、精细化工等领域。 (1)物料自动化处理下游动力锂电池行业发展 在锂电池领域,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主要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生产过程以及锂电池生产过程的匀浆阶段。 根据应用领域划分,锂电池分为消费锂电、动力锂电和储能锂电。目前,行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动力锂电、储能锂电领域。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培育和扶持,以及创新技术的不断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处于蓬勃发展态势,带动了上游动力锂电池及正负极材料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及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市场规模稳步提升。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知名企业,经过充分竞争与洗牌,目前锂电池及锂电池正负极材料行业竞争格局稳定,龙头效应显著。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以荷兰、挪威、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都已纷纷发布或提出禁售传统燃油汽车的政策。随着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协议以及禁售燃油车等各国政府政策的正式出台,汽车产业研发、生产的产业链重心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移,传统燃油车的逐步替代与退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全球性趋势。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特斯拉、比亚迪、蔚来等新兴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并带动宝马、大众等传统车企开启转型发展的道路。随着各大国际车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消费可选范围进一步扩展,新产品周期成为驱动行业高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之前的政策驱动开始转变为市场驱动,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目标。在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国家能源转型的宏观背景下,以及能量效率提升和汽车产业自主可控的需求下,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的32.89万辆上升至2021年的350.7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36%。未来,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是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根据中汽协统计数据,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约5.40%,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上升至13.40%,行业发展速度远超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发展目标有提前完成的趋势。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2021年以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机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