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仪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摄像仪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 一、 影响电子设备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政府的政策扶持为电子设备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2015年,我国发布《中国制造2025》,提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2017年11月,《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建设和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目标是打造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使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争取实现并跑乃至领跑。伴随着政府支持的物联网基础建设逐渐到位,相关应用服务的建置将顺势快速发展。我国基础物联网建设到位后,未来将向云端整合和大数据分析的趋势发展,企业导入工业互联网的进程将加快。 近年来,工信部等政府部门连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行业创新和发展。政府充分扮演产业发展引导者的角色,激励境外企业通过多种投资方式与国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中国企业向西方学习和应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同时,政府通过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建立研发课题、积极参与国际高新技术研讨会等方式,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积极投身国际竞争。 (二)电子设备智能制造电子设备行业内已形成良好的经营生态圈 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先进设备不断升级,产品制造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行业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同时,技术水准要求的提升构筑起了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壁垒,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避免行业内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保障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具备技术优势的生产厂商通过前期介入品牌厂商的新产品生产开发过程,快速响应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获得较高的前期利润,保持优势地位,避免了陷入价格战的困境,进而构筑起良好的行业生态圈。 (三)国际产业分工转移为电子设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电子制造服务模式的日益成熟和服务商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全球电子制造服务业呈现出服务领域越来越广,代工总量呈现逐年递增的发展态势。为了满足品牌商对附加价值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电子制造服务的范围不断延伸,并逐步涵盖产品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该趋势为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规划、设计与具备研发能力的制造厂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中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已基本实现与国际接轨,国内电子制造服务的成熟度不断提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电子制造专业化分工的格局下,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业逐步向亚太地区特别是向中国地区转移,该现状将提高国内智能制造服务的市场容量并带动整体行业的快速成长。 (四)电子设备产业集群效益明显 随着全球电子设备智能制造行业逐步向亚太特别是向中国的转移,产业集群效益在中国已逐步显现,与行业配套的上下游供应链也日趋成熟。从基础电子元器件的集中采购到全套配套方案的研发设计,以及支持全球物流配套服务等环节,均已经达到基本满足电子制造服务全球化的要求。目前国内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集群,围绕消费电子、电信设备、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行业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已形成集聚效应。一方面,在跨国电子品牌商企业周围,成长起来一批以合约、外包为特点的中小型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厂商,以及元器件配套生产企业;另一方面,中国的品牌商在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同时,也利用自身产能为跨国企业承接外包的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电子设备智能制造服务模式已成为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巨大,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人员素质逐渐提高,以上因素均加速推动我国成为全球电子通信类产业的制造中心和消费中心。全球主要的电子通信类产品品牌商纷纷进驻中国,为品牌商提供配套的代工服务商也纷纷在我国设厂,有利于国内电子制造服务商的快速发展。 (五)工业互联网的兴起将进一步促进电子设备行业的转型与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其能够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通过催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并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新动能。来自传感器、联网装置连接、自动化设备、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高效运算、4G/5G/物联网等技术的演进,正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水平及基础设备,为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支撑传统制造转型至工业互联网模式。本行业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行业之一,将显著受惠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同时,本行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也将进一步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首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将产生大量的对相关电子设备的需求。具体设备包括传感器、边缘数据计算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精密工具和工业机器人等。该等需求将成为本行业新的增长点。其次,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收集并分析工业生产和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优化生产过程、预判及诊断故障、优化物流网络、改进管理流程、优化整体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第三,通过机器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可实现互联互通,产生新型态的智能应用,如智能配料、产品品质的异常自主预警、设备资源管理及保养预警、设备间智能回馈、智能影像平台等,进而将促成产业间联合并培育新型的合作伙伴,带来新的销售模式与机会,得以为客户提供新的增值服务。此外,工业互联网技术能够推动本行业利用在智能制造领域长期积累的数据和专业技术,建立工业云平台(PaaS)、开发工业APP,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为基础的高效率、低成本工业互联网科技服务及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向以云计算、移动终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高速网络和机器人为技术平台的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的新业态的转型升级。 二、 中国电子组装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现状 电子组装设备是电子产品生产线的核心设备,是用于电子产品生产组装流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组装设备。电子组装设备包含较多产品,包括有表面贴装印刷设备、插件(片)机、贴片机、波峰焊设备、回流焊设备等等。 电子组装设备上游行业为提供各类电子元器件的半导体企业及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风机、变压器、型材等零部件及材料制造企业;中游为电子组装设备制造行业;下游广泛应用于电子制造业,包括3C产品(计算机类、通信类、消费电子)、智能终端、汽车电子等行业。 三、 电子组装设备产业链结构 电子组装设备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行业集中度较低。我国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技术和经验相对欠缺,国外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行业内的主导优势,以瑞士ABB集团(AseaBrownBoveriLtd.)、德国西门子(SIEMENS)、德国库卡(KUKA)、日本发那科公司(FANUC)、日本安川电机(YASKAWA)、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为代表的国际厂商凭借其在关键组件、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占据了高端自动化设备市场较大的市场份额。2015年电子组装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363.42亿元,2021年我国电子组装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1008亿元。 随着电子信息产品向小型化、轻量化、高工作频率、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发展,现有的电子组装产品渐渐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的需要。电子组装设备企业要持续加强对于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增加研发投入,以适应电子信息产品组装不断提高的要求。 四、 电子设备产品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 电子设备基本解释为由微电子器件组成的电器设备。电子设备是指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器件组成,应用电子技术(包括)软件发挥作用的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 电子设备产品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正在进一步缩短,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有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以适应新的发展思路,将分散的设计、开发、制造、装配进行革新和整合,使电子产品更趋向于使用标准的零部件组合产品,向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多不同的产品。 穿戴式电子智能设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人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这些设备,人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能够在计算机、网络甚至其它人的辅助下更为高效率的处理信息,能够实现更为无缝的交流。应用领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我量化与体外进化。 随着电子智能手表和新规格被市场接受,可穿戴电子设备市场在2019年重新恢复双位数百分比增长,一直持续到2022年。到2022年时,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总出货量为1.904亿块,5年内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6%。 从细分产品看,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将引领行业出货量的增加,至2022年智能手表的出货量有望达到9.43亿块,占总出货量的49.53%,智能手环的出货量将达到4.55亿块,占总出货量的23.90%。 从资产构成来看,通信电子设备企业资产以流动资产为主,6月底样本企业平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69.85%。流动资产中,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较大,截至6月末,样本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平均为56.51亿元、46.14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27.45%、22.41%。通信电子设备企业存货规模变动不大,同期营业收入增长较快,使得存货周转天数逐步下降,存货周转率逐年上升。 五、 全球电子设备制造业下游细分市场现状 通用及专用模拟芯片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部件,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主要包括: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电子等市场方向。 (一)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是指可供消费者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通常具有小巧轻便、操作简单和节能设计等优点。根据功能不同,传统意义的消费电子产品可分为通讯产品、娱乐产品和家庭办公产品三大类,其外沿随着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展,单一产品的功能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现如今,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下的宅经济进一步拉动了智能穿戴设备为主流的娱乐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需求,新一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将加速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通讯产品的迭代速度。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移动互联网的渗透让当代社会享受着智能手机带来的便利,人们将娱乐、消费等生活模块从个人电脑中分离出来嫁接在传统移动电话的使用上。智能手机在全球拥有相当大的市场规模,也是消费电子产品占比最大的细分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55亿部,同比增长5.7%,预计2022年出货量达14.4亿部左右。 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将多媒体、传感、识别、无线通信、云服务等技术与日常穿戴相结合,实现用户交互、生活娱乐、健康监测等功能的硬件终端。随着移动通信、图像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融合,智能穿戴设备进一步满足了人们对生活效率、品质及健康指标的追求,近年来发展迅猛。数据显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由2017年的1.2亿台增长至2021年的5.3亿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9%。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达6.5亿台。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家居产品有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模拟芯片也有望受益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对物联网设备需求的大幅增长。数据显示,近5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1年销售额达到2.5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67%。 (二)汽车电子 受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的影响,芯片市场的重心也逐渐向车用电子的方向靠拢。随着汽车电子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单车汽车电子成本的提升,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速攀升。近年来,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增长趋势,从2017年的1456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99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26%。预计到2022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21399亿元。 六、 全球智能电子设备行业市场趋势 2021年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规模达680.21亿元(人民币),根据贝哲斯咨询预测,到2027年,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202.7亿元。在预测期间2021-2027内,全球智能电子设备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9.96%。本报告还包含全球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