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北京第一四二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北京第一四二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2O===Na++OH-+H2↑ B. 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3H2O(g)===Fe2O3+3H2 C. 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D. 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2+===2Na++Cu 参考答案: C 【详解】A、原子个数不守恒,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B、不符合反应客观事实,二者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g) ===Fe3O4+4H2,故 B错误;C、钠跟氯化钾溶液反应实质为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故C正确;D、不符合客观事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硫酸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H2O+2Na+Cu2+===2Na++Cu(OH)2↓+H2↑,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一看拆不拆,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弱酸酸式根不拆。其中比较常考的是弱电解质。如醋酸或一水合氨,题中常常将其拆开,这是错误的。将生成的沉淀(如硫酸钡)拆开也是错误的。二看平不平,看反应前后的同种原子数目和电荷量是否守恒。特别要注意电荷数量,很多时候原子数目正确而电荷量是错的。三看行不行,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常见不符的有:(1)反应物过量和少量不一样的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铝离子、盐酸和偏铝酸根等),(2)可逆反应没有用可逆号。   2. 如图实验操作装置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 B 3. 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序号) ① NaNO3   ②H2SO4  ③ AgCl   ④ Ba(OH)2    ⑤ SO3    ⑥Fe     ⑦ HCl   ⑧ Ca(NO3)2    ⑨ MgO   参考答案: 4. 已知如下反应:2HI+H2SO4(浓)=I2+SO2↑ +2H2O;I2+SO2+2H2O=2HI+H2SO4(稀)。有关上述反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上述两个反应是矛盾的    B. 氧化性:浓H2SO4>I2>稀H2SO4 C. 氧化性:l2>浓HSO4>稀H2SO4    D. 无法比较浓H2SO4、I2、稀H2SO4的氧化性 参考答案: B A.两个反应都是客观存在的反应,且两反应中硫酸的浓度不同,所以上述两个反应不矛盾,故A错误;B.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在2HI+H2SO4(浓)=I2+SO2↑ +2H2O反应中,浓H2SO4是氧化剂、I2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浓H2SO4>I2,在I2+SO2+2H2O=2HI+H2SO4(稀)反应中,I2是氧化剂,稀H2SO4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I2>稀H2SO4,所以氧化性:浓H2SO4>I2>稀H2SO4,故B正确;根据上述分析可知,C、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判断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再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即可得出氧化性:浓H2SO4>I2>稀H2SO4,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题时要注意两个反应中硫酸的不同点,试题难度一般。 5. 某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a倍(a>1),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A.2a    B.a+2    C.2a+10    D.2a+2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少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C.因为K比Na容易失去电子,所以K比Na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弱 参考答案: C 略 7. 下列各组元素中,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 Na、P B. N、Cl C. F、Mg D. O、S 参考答案: A 【分析】 原子结构中,具有相同电子层的原子,在同一周期,以此来解答. 【详解】A. Na、P的原子结构中均有3个电子层,均位于第三周期,故A选; B. N、Cl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故B不选; C. F、Mg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故C不选; D. O、S分别在第二周期、第三周期,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侧重元素位置的考查,注意把握原子的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的关系,熟悉常见元素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8.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B.甲烷与氧气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 参考答案: A 略 9. 浩瀚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物质宝库,工业上常用浓缩海水提取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海水的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等 B. 步骤②中体现了溴易挥发的性质 C. ①—④目的是为了富集溴元素 D. 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HBr+2H++SO42- 参考答案: D 步骤③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r2+SO2+2H2O=2Br-+4H++SO42-,故D错误。 10. 用下列物质冶炼相应金属时,需加入还原剂的是(   ) A. HgO    B. Al2O3    C. Fe2O3    D. NaCl 参考答案: C A、HgO通过热分解方法冶炼Hg,故A错误;B、电解Al2O3冶炼Al,故B错误;C、工业上冶炼铁,用CO还原Fe2O3,故C正确;D、电解熔融状态的NaCl冶炼金属钠,故D错误。 点睛:金属冶炼的方法是:K-Al通过电解方法得到,Zn-Cu通过热还原法得到,Cu以后的金属通过热分解法得到。 11. 列离子中外层d轨道达半充满状态的是 A  Cr3+             B  Fe3+                      C  Co3+                     D  Cu+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有关0.2mol/L BaCl2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500ml溶液中Cl-浓度为0.2mol/L B. 500ml溶液中Ba2+浓度为0.2mol/L C. 500ml溶液中Cl-总数为0.2 NA D. 500ml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0.3 NA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500 mL0.2mol?L-1BaCl2溶液中Cl-浓度为0.4 mol?L-1,故A错误;B、0.2mol?L-1BaCl2溶液中Ba2+浓度为0.2 mol?L-1,故B正确;C、0.2mol?L-1BaCl2溶液,500 mL溶液中Cl-总数 =" 0.5L" × 0.2 mol/L × 2 × NA="0.2" NA,故C正确;D、0.2mol?L-1BaCl2溶液,500 mL溶液中Ba2+和Cl-总数 =" 0.5L" × 0.2 mol/L × 3 × NA=0.3NA,故D正确;故选A。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溶质浓度和离子浓度的关系分析判断。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同一化学式中各微粒的浓度等于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离子个数,与溶液的体积无关,如50mL 1mol?L-1MgCl2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n(Cl-)=1mol/L×2=2mol/L。 13. 右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装置,下 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B.进入烧瓶中的液体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有碱性 C.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D.用氯气代替氨气,利用此装置也可进行喷泉实验 参考答案: D 略 14. 已知3.6 g碳在6.4 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测得放出热量a kJ。又知12.0 g碳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b kJ。则热化学方程式C(s)+O2(g)===CO(g)     ΔH=Q中Q等于 A.-(a-b) kJ·mol-1                   B.-(a+b) kJ·mol-1 C.-(5a-0.5b) kJ·mol-1  D.-(10a-b) kJ·mol-1 参考答案: C 略 1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7.8 g苯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为0.3NA B.标准状况下,足量的Fe与2.24 L Cl2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3NA C.273K、101kPa下,28 g乙烯与丙烯混合物中含有C﹣H键的数目为5NA D.100 mL1molL﹣1的NaF中:N(F﹣)+N(HF)=0.1 NA 参考答案: D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B、求出氯气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氯气反应后变为﹣1价来分析; C、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 D、求出NaF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F﹣为弱酸根,在溶液中会水解来分析. 【解答】解:A、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故苯中无碳碳双键,故A错误; B、标况下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氯气反应后变为﹣1价,故0.1mol氯气转移0.2NA个电子,故B错误; C、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故28g混合物中含有的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含有的C﹣H键为4NA个,故C错误; D、溶液中NaF的物质的量n=CV=1mol/L×0.1mol=0.1mol,而F﹣为弱酸根,在溶液中会部分水解为HF,故溶液中的N(F﹣)+N(HF)=0.1 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为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设计如下实验。 (1)填写各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选填相应序号;不重复选)。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________ ②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加热至水沸腾。 ________  ③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投入2mL 1 mol/L盐酸中。 ________ ④ 将磨去表面氧化膜的一小片铝投入2mL 1 mol/L盐酸中。   ________ A.剧烈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声,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C.反应不十分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2)实验④:向1mL 1 mol/L AlCl3溶液中滴加2 mol/L NaOH溶液至过量,观察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该实验现象: ________ 、 ________ 。 (3)实验⑤:在试管中加入3~5 mL Na2SiO3溶液,逐滴加入稀硫酸,边加边振荡。观察试管中出现白色凝胶。相应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证明酸性: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4)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