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蒋集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蒋集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 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 C、细胞质基质中的H+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 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 参考答案: D 2.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为选择透过性膜,氨基酸、维生素都需要膜上载体协助通过 B.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C.线粒体内膜上只分布着合成ATP的酶 D.核膜上的核孔可以允许蛋白质和RNA自由进出 参考答案: B 3. 从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组织,显微观察如右图。假如图示细胞具有相似的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下列对该图示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A.若对所取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可形成完整植物体 B.若发现X、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数量有明显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若将X、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需要的试剂是纤维素酶、果胶酶、聚乙二醇 D.X、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并经组织培养形成的新个体,与原植物属于同一物种 参考答案: 答案:D 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没有地理隔离也可能有生物进化 B.有生物进化才能形成生物多样性 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D.生物进化意味着肯定有新物种形成 参考答案: D 5. 取两种不同的海绵,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再将它们掺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那么,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参考答案: D 6. 能够发育成胎膜和胎盘的结构是 A内细胞团  B滋养层C外胚层  D内胚层 参考答案: B 7. 一条复制过的染色体,其着丝点数、染色单体数和DNA数依次为               A.2,2,4       B.1,2,2       C.1,4,4        D.2,2,2 参考答案: B 8. 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酶和脂肪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 B.核酶能将所有的RNA降解掉,该酶作用的部位是磷酸二酯键 C.高温和低温时所催化反应速率都较慢,但本质不同 D.因核酶为单链RNA分子,所以核酶分子中一定不存在氢键 参考答案: C 9. 如图是DNA和RNA组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中都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 B.硝化细菌的遗传物质由5种碱基构成 C.蓝藻的线粒体中也有上述两种核酸 D.DNA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中有脱氧核糖而没有核糖 参考答案: D 10.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C.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D.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都含Y染色体 参考答案: B 11. 表现型不同的母牛生育出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小牛。产生这一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试管动物培养                       B.胚胎移植          C.胚胎分割移植                       D.受精卵移植 参考答案: C 12.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过程表明细胞识别的特异性,生物膜之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B.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 C. 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的被动死亡过程 D. 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下降、酶活性减弱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凋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但此过程不是生物膜之间通过直接接触完成的,A错误;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内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会发生改变,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的主动死亡,C错误;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表达的结果,不是所有基因的表达都下降,而酶活性减弱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不是细胞凋亡的特征,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有关细胞凋亡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3.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参考答案: B 14. 下表是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变化的一些数据:当细胞从阶段1过渡到阶段2时发生了什么? 组别 长度/μm 直径/μm 壁厚度/μm 细胞体积/μm3 液泡体积/μm3 阶段1 26 24 2 12 600 600 阶段2 36 330 2 336 000 273 000   A.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和蛋白质       B.既吸收水分,又合成纤维素  C.既吸收水分,又合成蛋白质               D.只吸收水分 参考答案: A 15. 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载体主动转运到细胞外 B. 性激素在载体蛋白的协助下进入受体细胞 C. 血浆中氧气进入红细胞只需要穿过两层磷脂 D. 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没有无机盐离子的跨膜运输 参考答案: C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神经调节,考查对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特点的理解。根据物质进出细胞不同方式的特点可判断其运输方式。 【详解】突触小泡内的递质通过胞吐分泌到细胞外,A项错误;性激素属于脂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项错误;血浆中氧气进入红细胞只需要通过红细胞的细胞膜,穿过两层磷脂,C项正确;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下通过主动运输维持细胞内外钠、钾离子的浓度差,D项错误。 16.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土豆——根的变态                     B.萝卜——茎的变态      C.红薯——根的变态                     D.藕——叶的变态 参考答案: C 17.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B. 分裂后的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是②④⑤ C. 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    D. 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 参考答案: B 图①细胞所含染色体组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生物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其形成的子细胞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B错误;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⑤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因此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C正确;根据④细胞的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雄性动物。②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一定为精细胞,D正确。 18. 关于哺乳动物胚胎发育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卵裂    囊胚    桑椹胚     原肠胚      B.受精卵  卵裂  囊胚  桑椹胚   原肠胚 C.卵裂  受精卵  囊胚  桑椹胚  原肠胚     D.受精卵  卵裂   桑椹胚   囊胚   原肠胚 参考答案: D 19.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然后去侵染含31P与32S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外壳可能分别含有(    ) A.32P、31P和32S      B.31P和32S      C.32P、31P和35S      D. 32P和35S 参考答案: A 20.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B 【知识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解析:只有噬菌体侵染实验用了同位素示踪技术,赫尔希与蔡斯实验运用了相互对照,A错;二个实验的设计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B正确;赫尔希与蔡斯对两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C错;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 21. 如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生物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个体                                                                      (    )    A.图1、图4                            B.图3、图4      C.图2、图3                            D. 图1、图2 参考答案: D 22.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 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参考答案: C 【分析】本题通过大肠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和特殊培养基上生长情况,来考查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和基因突变等相关知识点,关键要把握题干中“物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从而得出两个细菌出现了基因重组,从而形成另一种大肠杆菌。 【详解】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点睛】解题关键要知道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变异类型存在基因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