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马街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马街中学高二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2CO(g)+O2(g)=2CO2(g)       ΔH= -- 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 1/2O2(g) ΔH= --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 --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H2O             B.BF3          C.CCl4         D.PCl5 参考答案: C 略 3. 不具备食品防腐作用的物质是 A.醋     B.糖    C.食盐    D.双氧水 参考答案: D 略 4. 随着资源的开发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你认为减少酸雨以保护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的,为保护环境减少酸雨的形成,主要措施是减少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主要的措施有原煤脱硫技术,优先使用低硫燃料,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例如,液态化燃煤技术.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目前主要用石灰法,可以除去烟气中85%一90%的二氧化硫气体.工厂烟筒再高,不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对已经形成酸雨污染的土壤进行改造,不是减少酸雨的措施.A、少用煤作燃料,开发新能源是可以采取的措施,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把工厂烟囱造高不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故A错误;B、燃料脱硫,可以减少硫的燃烧,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是对已经形成酸雨污染的土壤进行改造,故B错误;C、少用煤作燃料,燃料脱硫,开发新能源都是减少酸雨形成的措施,故C正确;D、根据以上分析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只是一种处理酸雨的方法,故D错误.故选C.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是极弱的电解质,它能微弱电离生成H+,所以严格地说纯水呈微酸性 B.纯水中c(OH-)×c(H+)=Kw,Kw是一常数,不随任何条件改变而改变 C.25℃时纯水中c(OH-)×c(H+)=10-14,稀酸和稀碱中Kw=c(OH-)×c(H+)≠10-14 D.H2OH++OH-是吸热过程,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KW随之增大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物质中晶格能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BaO>CaO>MgO     B.NaF>NaCl>NaBr   C.NaI>MgO>BaO     D.PbS>ZnS>MgO 参考答案: B 7. 根据下列事实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编号 事实 结论 A 甲、乙两种有机物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结构 甲和乙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有机物完全燃烧时产生质量相同的水 甲、乙两种分子中,H原子个数一定相同 C 不存在两种二氯甲烷 CCl2F2一定只有一种 D 将C2H5Br与NaOH醇溶液共热后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使KMnO4褪色的一定是C2H4 参考答案: C 略 8. 霉酚酸酯(MMF)是器官移植中抑制细胞增殖最常用的药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MF难溶于水 B.MMF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消去反应 C.MMF与浓溴水反应,但不能产生白色沉淀 D.1molMMF最多能与含3molNaOH的水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 B 9. 下列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NH3    B. C2H4    C. Cl2    D. CO2 参考答案: A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密度比空气小,又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气体。A、NH3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也不与空气反应,故A正确;B、C2H4的密度与空气的很接近,所以不易用排空气法收集,故B错误;C、Cl2和CO2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C、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 密闭容器中,反应xA(g) + 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 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B的转化率降低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x+y < z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参考答案: BC 略 11.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为 A、乙醛和乙酸                B、甲酸乙酯和丙酸        C、丙醛和丁醛                D、乙醇和乙醚 参考答案: B 略 12. 关于晶体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晶体中只要有阴离子就一定有阳离子,只要有阳离子就一定有阴离子;②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的低;③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④离子晶体中,一定存在离子键;⑤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⑥ 原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共价键;⑦熔融时化学键没有破坏的晶体一定是分子晶体     A.② ④ ⑥      B.④⑤ ⑦       C.④ ⑥ ⑦     D.③ ④ ⑦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现象与电化学腐蚀无关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制作的铜锣不易产生铜绿 B.镀层破损后,镀锌铁板比镀锡铁板更耐腐蚀 C.铁质器件附有铜质配件,在接触处易生铁锈 D.银质物品久置表面变暗 参考答案: D 14. 右表代表周期表中的几种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强弱和沸点高低均为C>D B.A、B、C第一电离能的大小顺序为C>B>A C.AD3和ED4两分子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D.ED4分子中各原子均达8 电子结构 参考答案: B 略 15. T℃时在2L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进行的前3 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 v(X)=0.3mol/(L·min) B.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若改变反应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3所示,则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6分)利用下列实验用品: ①铁架台(含铁圈、各种铁夹);②锥形瓶;③滴定管(酸式与碱式);④烧杯(若干个);⑤玻璃棒;⑥天平(含砝码);⑦滤纸;⑧量筒;⑨漏斗 Na2CO3固体;标准NaOH溶液;未知浓度盐酸; NaCO3溶液。 进行下列实验或操作: (1)做酸碱中和滴定时,还缺少的试剂是:                                        (2)配制250mL 0.1mol?L-1某溶液时,还缺少的仪器是:                              (3)过滤时,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编号) 参考答案: (1)            (2) (3)①④⑤⑦⑨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10分) 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如做氮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 + 3H2(g)  2NH3(g) ;ΔH=-92 kJ·mol-1。请回答: ①在500℃、200atm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92.4kJ  (填“<”“>”或“=”)。   ②为有效提高氢气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            (填选项字母) A.降低温度       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及时移出氨 (2)氨催化氧化是工业生产硝酸的重要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当温度升高时, K值减小,则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将H2和N2按3:1的体积比混合于一定温度和压强的密闭容器中,当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的平均式量为10,此时N2的转化率为           。(用百分数表示) 参考答案: 18. (1)请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画出金属元素与非金属的分界线。 (2)根据氢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你认为可把氢元素放在周期表中的      族;有人建议将氢元素排在元素周期表的VⅡA族,请你写出支持这一观点的1个化学事实                                         。 (3)比较元素A与元素B的下列性质(填“>”或“<”“=”)原子半径:A       B、电负性:A       B、金属性:A       B。 (4)某短周期元素最高正价为+7价,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参考答案: (1)下表中 (2) IVA(1分)H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实现最外电子层稳定结构、氢分子的结构式为H-H(其他合理答案如碱金属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NaH也可)(2分)  (3)  >  <  >(每个1分,共3分) (4)1s22s22p63s23p5   19. 某温度下,在2L容器中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反应在t1min时到达平衡,依图所示:    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反应起始至t1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    ⑶ X的物质的转化率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