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六十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市第六十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Se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互为同素异形体          B、互为同位素 C、是同一种核素            D、都含有34个中子 参考答案: B 略 2. 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 Cacace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构如图,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2kJ热量,生成1 mol N-N键释放167 kJ热量根据以上信息和数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N2=N4           △H =-882 kJ·mol-1 B. N2 (g)=0.5N4 (g)    △H=+441 kJ C. N2 (g)=0.5N4 (g)    △H=-441 kJ·mol-1 D. 2N2(g)=N4(g)      △H=+882 kJ·mol-1 参考答案: D 由N4的结构知1molN4分子中含有6molN-N键。反应2N2(g)=N4(g)的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E(NN)-6E(N-N)=2942kJ/mol-6167kJ/mol=+882kJ/mol。A项,没有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且ΔH应0,错误;B项,ΔH的单位错,错误;C项,ΔH应0,错误;D项,正确;答案选D。 点睛: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1)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反应条件。(2)热化学方程式不标“↑”“↓”,但必须用s、l、g、aq等标出物质的聚集状态。(3)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其ΔH必须与方程式及物质的聚集状态相对应。(4)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5)ΔH的单位为kJ/mol。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42-+Ba2+ ==BaSO4↓      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2Al+6OH—==2AlO2—+3H2↑      C.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CaCO3+2H+ ==H2O+CO2↑+ Ca2+      D.氯气通入冷水中: Cl2+ H2O== ClO—+Cl—+2H+ 参考答案: C 略 4. 下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中,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A. 半导体材料砷化镓 B. 超导材料铜锌合金 C. 透明陶瓷材料硒化锌 D. 超导材料Rb3C60 参考答案: C 【分析】 元素周期表中有7个主族、7个副族,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由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详解】A、砷和镓都是主族元素,不符合题意,选项A不选; B、铜位于ⅠB族,锌位于ⅡB族,则不符合题意,选项B不选; C、硒位于第ⅥA族,锌位于ⅡB族,符合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选项C选; D、Rb位于第ⅠA族,C位于第ⅣA族,则不符合题意,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5. 某无色溶液能与铝作用生成氢气,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H+、Ba2+、Mg2+、N       B.Cl-、C、Cu2+、Mg2+ C.N、S、K+、OH-    D.N、HC、Ba2+、Cl- 参考答案: C 略 6. 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多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它们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            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  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元素 参考答案: B 略 7.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 B.均能透过滤纸 C.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均呈红褐色 参考答案: B 略 8. 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们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 B.除第1、2周期以外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都为8 C.ⅠA、ⅡA族所有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D.氙与氖的原子序数差为44 参考答案: D 9. 硒(Se)的一种同位素是。有关该同位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80  B.电子数为114 C.中子数为46  D.质量数为34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酸性溶液中:NH4+、Al3+、HCO3-、Cl- B. 与 Al 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中:Na+、Ca2+、Cl-、Mg2+ C. 0.1 mol·L-1FeCl3溶液中:Fe2+、NH4 +、NO3-、H+ D. 0.1 mol·L-1 NaAlO2溶液中:OH-、Na+、Cl-、SO4 2- 参考答案: D 【分析】 溶液中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和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 【详解】A项、强酸性溶液中,HCO3-与氢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项、与铝粉反应放出H2的无色溶液酸溶液也可能是碱溶液,碱溶液中Ca2+、Mg2+会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项、酸性溶液中Fe2+与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项、0.1 mol·L-1 NaAlO2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侧重于分析能力、审题能力和综合运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能力的考查,把握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   11.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B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 A.直线形;三角锥形                      B.V形;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                    D.V形;平面三角形 参考答案: D 略 12. 绿色化学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作用。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 A. 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SO2+2NH3+H2O=(NH4)2SO3 B. 消除制硝酸厂的氮氧化物污染:NO2+NO+2NaOH=2NaNO2+H2O C. 制CuSO4: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D. 制CuSO4:2Cu+O22CuO,CuO+H2SO4(稀)=CuSO4+H2O 参考答案: C 【详解】A.二氧化硫是有害气体,用氨气吸收,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选项A不选; B.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都是有害气体,用氢氧化钠吸收,消除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选项B不选; C.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是二氧化硫,对环境有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选项C选; D.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对环境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选项D不选; 答案选C。 13.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① 微粒半径:S2->Cl->S>F                      ② 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H2S>H2Te  ③ 离子的还原性:S2->Cl->Br-> I-          ④ 氧化性:Cl2>S>Se>Te  ⑤ 酸性:H2SO4>HClO4>H2SeO4                       ⑥ 非金属性:F>Cl>S>Se A.①②④⑥                      B.①③④                       C.①③                  D.⑤⑥ 参考答案: A 14. 用10 mL的0.1 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硫酸铁、硫酸锌和硫酸钾三种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完全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A.3∶2∶2   B.1∶2∶3    C.1∶3∶3     D.3∶1∶1 参考答案: C 略 15. 短周期元素 X、Y、Z、W、R、T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 X、W位于同族。Y 和 Z 的价电子数之和等于 R 和T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这四种元素组成两种盐 Z2TY3 和ZRY2。在含该两种盐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物质的量与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的半径:r(Y)<r(Z)<r(W) B. 气 态 氢 化 物 的 热 稳 定 性 :T>Y C. 工业上电解R 的氯化物冶炼单质 R D. X的氢氧化物既可与强酸反应,又可与强碱反应 参考答案: D 【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短周期、原子序数增大、形成盐的化学式等,推断元素,进而分析图象、回答问题。 【详解】最外层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有Be、Ar,题中X只能为铍(Be);与X同主族的W为镁(Mg)。据盐化学式Z2TY3和ZRY2可知,Y为氧(O),结合与盐酸反应的图象,得R为铝(Al);因原子序数增大,盐中阳离子Z元素只能是钠(Na);又据Y、Z与R、T 的价电子关系,知T为硅(Si)。 A项:O2-、Na+、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大的,则离子半径小。故离子半径:r(Y)>r(Z)>r(W),A项错误; B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非金属性Si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