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削刀具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因素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切削刀具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因素分析 一、 切削刀具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因素 近年来,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PCB行业由于劳动力资源优势、电子信息产业链完整、政府扶持政策等因素发展迅猛,欧美PCB制造业也不断向中国大陆转移。随着国内5G商用时代的到来,通讯基站的建设改造和5G智能终端的普及将给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应用领域PCB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国内PCB企业将受益于5G时代的红利,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从而对PCB用微型刀具制造业带来了市场机遇,尤其是针对高端多层板、高频高速板、金属基板所耗用的PCB刀具,对刀具的加工稳定性、精密性及加工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企业逐步由单纯的PCB刀具供应商向为客户提供PCB耗材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未来PCB刀具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二、 中国切削刀具市场竞争格局: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 中国切削刀具制造水平还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世界刀具行业的领先者目前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工业发达的欧洲、北美、日澳三大市场占据全球切削刀具产量的75%-80%,其刀具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无论是在技术工艺、产品质量还是在产品设计上,较中国产品都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近年来,在中国市场上活跃着世界五大刀具派系有:山特系;美国系;日本系;以色列系;欧洲系。 三、 进口品牌刀具在国内市场优势明显 国内切削刀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日系市场份额占的偏大,具体包括黛杰(DIJET)、三菱(MITSUBISHI)、京瓷(KYOCERA)、日立(HITACHI)、不二越(NACHI)、住友(SUMITOMO)、日研(NIKKEN)、大昭和(BIG)、Tungaloy、OSG、YAMAWA等。其次是中国台湾刀具,中国台湾刀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虹钢富(HKF)、耐久(NINE9)、七骏(PSL)、泰精、正河源、三禄等。中国台湾刀具一般只在国内某一个省市设一到两个总代理,然后以多个经销商的方式做市场推广。最后是欧美刀具,欧美刀具虽然品质好,但售价偏高,对于国内模具制造业,接受程度略有保守,但这些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欧美刀具在国内的销售额,主要原因是使用者欧美刀具的客户主要以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为主。而且,近年来,随着欧美先进机床引进的增多,拉动了欧美刀具的销售。 四、 中国切削刀具制造行业需求市场:伴随制造业转型 刀具市场的消费情况和结构变化情况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晴雨表。我国切削刀具总规模经历2012年至2016年的波动后,随着十三五规划的落地,制造业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前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切削刀具行业快速发展。 2016-2018年我国切削刀具年消费规模出现明显快速增长,2018年刀具消费总额达到421亿元,超过2011年400亿的高点,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汽车等下游行业持续下行的影响,我国刀具消费额有所下滑,下降至393亿元。参考2020年全国GDP的增长水平,初步估算2020年消费规模为402亿元。 五、 切削刀具行业发展趋势 在预测期内,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切削刀具行业是自由竞争行业,目前面临来自国内外对手的激烈竞争。一方面,以欧美日为首的老牌企业由于进入国内市场较早,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长期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其中以日本住友、瑞典山特维克、美国肯纳金属为代表,这些跨国企业产品链较长,可以提供涵盖切削刀具上下游行业的全产业链服务,且资金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切削刀具相关制造企业已超千家,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供应商将在定价、环保、增值收益和服务组合的基础上竞争以在市场上提供竞争优势。在预测期内,预计这种竞争将随着产品扩展的增加而加剧。 六、 刀具行业概况 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称切削工具。绝大多数的刀具是机用的,但也有手用的。由于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一词一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刀具。切削木材用的刀具则称为木工刀具。还有特别应用的一类刀具,用于地质勘探、打井、矿山钻探,称为矿山刀具。 从上游市场来看,刀具产业链上游有碳化钨粉、钴粉、钢铁、陶瓷、超硬材料等;从下游应用行业来看,刀具应用较多的为通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模具、机床工具、医疗等行业。 七、 高端化发展 随着制造业升级对于切削刀具质量的提高,企业的产品研发将有更大投入,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硬质合金刀具是参与数字化制造的主导刀具,其产值占比上升与我国机床装备数控化升级的宏观背景相关。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持续升级,数控机床应用进一步推广,硬质合金刀具的产值占比将进一步提高。 据分析,我国切削加工及刀具技术的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大致要落后15~20年。近年来国内轿车工业引进了几条具有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生产线,但所用工具的国内供给率只能达到20%的低水平。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工具行业需要加速进口刀具国产化的步伐,必须更新经营理念,从主要向用户卖刀具转到为用户提供成套切削技术,解决具体加工问题的经营方向上来。要根据自身产品的专业优势,精通相应的切削工艺,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用户行业则应增大刀具费用的投入,充分利用刀具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缩短Intranet/Extranet,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如切削数据库)共享。 目前国内切削刀具高端市场中国际巨头企业占据较大份额。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鼓励扶持,我国数控刀具行业涌现出了诸如株洲钻石、上海工具厂、天工国际、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上述企业的部分重点产品在核心参数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与国际刀具巨头在全球市场展开了直接竞争,成为高端数控刀具实现进口替代的重要力量。 虽然国内数控刀具产业起步较晚,企业规模较小,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和现代制造业的繁荣,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刀具消费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国际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国产品牌实现进口替代的迫切性愈发增强。 切削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绝大多数的刀具是机用的,但也有手用的。由于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所以刀具一词一般就理解为金属切削刀具。切削木材用的刀具则称为木工刀具。 按照刀具材料不同,目前工业切削刀具可以主要分为高速钢、硬质合金、陶瓷以及超硬材料四类产品。机械加工早期主要采用高速钢刀具。随后,以硬质合金和陶瓷刀具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刀具开始逐步替代原有高速钢刀具。随着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超硬材料刀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并在部分领域替代硬质合金和陶瓷刀具。 随着国家工业制造实力的不断发展,加工工件复杂性和困难程度持续提升,工业加工从粗放式、手动式加工向精细化、自动化加工不断演进,对加工工具的稳定性、精细程度要求不断提高。以钻石刀轮产品所处的智能显示领域为例,多媒体与智能移动终端呈现出明显的轻薄化发展趋势,更轻、更薄是触控组件和显示组件的发展方向。下游产品的精细化发展对加工工具的精密度和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机械加工领域,早期主要采用高速钢刀具。随后,以硬质合金和陶瓷刀具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刀具开始逐步替代原有高速钢刀具。随着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超硬材料刀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并逐步替代硬质合金和陶瓷刀具。相较于硬质合金刀具、陶瓷刀具,超硬材料刀具整体上技术含量更高,生产工艺更为复杂。 由于切削刀具种类多样,所需原材料同样种类较多,切削刀具上游主要有工具钢、硬质合金等原材料生产行业组成,其中硬质合金需求量最大的领域就是切削刀具;下游由机床、汽车、模具等行业组成,近年来下游对切削刀具的要求正在逐渐提高。 超硬刀具及材料制品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配套设施,对提高制造业效率、促进制造业升级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新材料、新装备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产业促进政策,在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中对以飞机汽车、数字文化装备为代表的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及相关高档数控机床、新材料产业均多次强调,提出明确发展要求。并在后续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明确要求重点发展高效、高性能、精密复杂刀具,发展新型超硬材料及设备、高速切削刀具等,政策的明确支持为行业发展起了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刀具按工件加工表面的形式可分为五类:加工各种外表面的刀具、孔加工刀具、螺纹加工刀具、齿轮加工刀具和切断刀具,目前我国切削刀具中,用于表面加工和孔加工的市场份额最大,市场份额分别31%和22%。我国金属切削工具产量到达98.79亿件的顶峰,之后还是有所下滑,金属切削工具产量为83.09亿件,同比下滑7%。 随着行业科技的发展以及下游要求的提高,超硬切削刀具比重提高,推动市场规模增长,我国切削刀具市场规模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国产刀具占据64.85%的市场规模,进口刀具则占据35.15%。 目前,超硬刀具行业内的中国企业已具备制造中高档超硬刀具的能力,并具有显著的产品性价比优势,西方国家以往在中高端专业市场的技术垄断已经被打破。根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2025年前,国家重点支持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与船舶、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必争产业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我国超硬刀具市场规模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