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安徽省亳州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 “-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 2. 生态系统中,补充能源的主要作用是( )。 A.增加总生产 B.减少系统用于自我维持的消耗 C.增加系统的初级生产力 D.增加系统的次级生产力 3.下列环境问题中,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的是(  )。 A.温室效应加剧 B.臭氧层破坏 C.重金属污染 D.水体富营养化 4.池塘里浮萍在短期内大量增加的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属(  )。 A.周期性波动 B.种群爆发 C.种群平衡 D.季节性消长 5. 农田作物的生长和土壤养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产量往往受土壤中供应最不足的营养元素所制约。这是 ( ) A.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 B.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C.阿伦法则 D.贝格曼法则 6. r对策生物种群容易发生( ) A.r对策 B.K对策 C.S对策 D.J对策 7.炎热夏季的中午,玉米苗会出现暂时性萎蔫现象,关闭气孔以减少水分蒸发,玉米的这种适应是(  )。 A.行为适应 B.生理适应 C.结构适应 D.形态适应 8. 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 ( ) A.荒地 B.玉米田 C.湖泊 D.河流 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 ) A.湖泊 B、草原 C、果园 D、热带雨林 10.“-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  )。 A.密度效应 B.产量效应 C.温度效应 D.边缘效应 11.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 A.锌 B.铝 C.磷 D.锰 12.下列有关能量金字塔的说法,有误的是(  )。 A.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B.能量金字塔较直观地表明了营养级之间的依赖关系 C.能量金字塔受个体大小、组成成分和代谢速率的影响 D.能量金字塔可以较准确地说明能量传递的效率和系统的功能特点 13. 我国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 ) A.寒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14.人工栽种西瓜、果树等,常呈(  )。 A.随机分布 B.均匀分布 C.集群分布 D.三者都不是 15.生理有效辐射是(  )。 A.红光、橙光、蓝紫光 B.红光、绿光、青光 C.红光、橙光、绿光 D.绿光、青光、蓝紫光 16. 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一般只有千分之几,甚至万分之几,农作物平均也不过是( ) A.5%~10% B.1%~2% C.10%~20% D.0.1%~0.2% 17. 植物的自疏现象是种群的一种( )。 A.行为调节 B.生理调节 C.遗传调节 D.食物调节 18.北半球亚热带的地带性森林植被为(  )。 A.针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9. 下列因子中,属于密度制约因子的是( )。 A.温度 B.降水 C.干旱 D.植物对光的竞争 20. 生态系统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有机物质产量称为( ) A.生物量 B.生产力 C.利用率 D.周转率 21. 优势种对群落环境已经非常适应,同时它也决定着群落内较大范围内的生境条件,这些生境条件又决定了群落内的其他物种的( )。 A.种类和密度 B.盖度和密度 C.种类和数量 D.盖度和数量 22.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 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 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 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 23.下列食物链中,最典型的捕食食物链是( )。 A.马→马蛔虫→原生动物 B.草→蚱蜢→青蛙→蛇→鹰 C.动植物残体→蚯蚓→鸡 D.稻草→牛→牛粪→蚯蚓→鸡 24.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 )。 A.多种生物个体 B.多种生物类型 C.多种生物种群 D.多种生物群落 25. 对海洋岩礁上的藻类植物调查时发现,一般在浅水处生长着绿藻,稍深处是褐藻,再深一些的水域中则以红藻为主,影响海洋中藻类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海水含盐量 C.温度 D.海水含氧量 26. 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草原 27. 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 ) A.均匀分布 B.随机分布 C.集群分布 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2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的是(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D.土壤 29. g/(m2·a)是哪个选项单位 A.现存量 B.生物量 C.生产力 D.生产量 30.“最后产量恒值法则”反映的是植物的(  )。 A.他感作用 B.边缘效应 C.密度效应 D.种间关系 31.天敌这一生态因子属于( )。 A.气候因子 B.土壤因子 C.地形因子 D.生物因子 32.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A.使土壤成分缺氮 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 C.气候变暖 D.水污染 33.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 A.成群型 B.均匀型 C.随机型 D.聚集型 34.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 A.海克尔 B.坦斯利 C.马世骏 D.竺可桢 35. 生态系统一词首先是谁提出的 A.埃尔顿 B.林德曼 C.奥德姆 D.坦斯利 ( ) 36. 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 )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发育天数 37. 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长度的反应,可将植物划分为( ) A.阳性植物、阴性植物、耐阴植物 B.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C.陆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 D.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寒带植物 38.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变化的光是(  )。 A.红外光 B.紫外光 C.绿光 D.红光 3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A.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C.次生演替 D.外因性演替 40. 水生演替系列常开始于( )。 A.水域环境 B.陆地环境 C.海洋与陆地环境交界处 D.沿淡水湖泊或池塘的边缘 41. 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燥红土 B.黑钙土 C.灰化土 D.红色石灰土 42.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 A.腐屑链 B.捕食链 C.寄生链 D.混合链 43. 施加有机肥、秸秆还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土壤中 ( ) A.N素 B.P素 C.有机质 D.微量元素 44. 植被类型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 A.温度 B.二氧化碳 C.氧气 D.风 45. 演替的方向性是指( )。 A.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不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B.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而且是可逆的,演替的趋向一般是从低等生物逐渐发展到高等生物 C.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短到长 D.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生活史从长到短 46. 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来说( ) A.出生率低,寿命长 B.出生率低,寿命短 C.出生率高,寿命长 D.出生率高,寿命短 47.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  )。 A.气候顶极 B.偏途顶极 C.地形顶极 D.土壤顶极 48. 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 A.原生演替 B.次生演替 C.逆行演替 D.周期性演替 4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50. 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 ) A.使土壤成分缺氮 B.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 C.气候变暖 D.水污染 二、填空题(20题) 51.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__、实验研究和模拟。 52.当生物个体间竞争剧烈,对抗作用强,该生物的内分布型是__________。 53.调和人与自然的矛盾,要实行利用与保护兼顾的策略,用而有度,主要是坚持收获量小于______的原则。 54.反馈控制是生态系统的稳态机制之一,但只有______反馈才能控制种群密度过度增长。 55.根据生境类型,生态学可分为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和______ 四类。 56.______是大气中的一种痕量气体,基本上都集中在平流层底部和对流层中,距地面20~25km,浓度不超过10kg/km3,但是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7. 群落演替按发生时间的进程可分为世纪演替、长期演替和______。 58.我国东北草甸形成的______是最好的土壤。 59. 沿海“赤潮”是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主要成因是近海海水污染和( )。 60. 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______、地面层和根层。 61.按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62.种群较长期地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称为______。 63. 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 )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64. 光、热、水、气和养分等是对生物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生态因子。 65.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称为______。 66. 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正好抵偿呼吸作用的消耗,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 67.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生物。 68. 植物受到动物啃食的受伤枝条,在短期内尖端木质化或整枝掉落,这是植物______的特点。 69.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可把生态系统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70.在群落调查中,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调查总样方数的百分比,即为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______。 三、判断题(10题) 71.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 A.正确 B.错误 72. 风力、水力和生物资源等是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A.正确 B.错误 73. K对策生物一旦受到危害而种群下降就难以恢复。( ) A.正确 B.错误 74.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 ] A.正确 B.错误 75.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边缘效应。( ) 76. 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 ] A.正确 B.错误 77.世界植被的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大地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