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七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D 略 2. 用密度为1.18g/cm3的H2SO4 溶液,逐滴滴入BaCl2溶液中,直到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所生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原BaCl2溶液的质量,则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0.4 mol/L                          B.7.65 mol/L     C.5.06 mol/L                          D.5.67 mol/L 参考答案: C 3. 已知25℃、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石墨)+O2(g) = CO2(g) ;  △H=-393.51 kJ·mol-1 C (金刚石) +O2 (g) = CO2(g) ; △H=-395.41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   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等质量时,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   参考答案: A 略 4.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N2+3H2 2NH3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 反应速率v(N2):v(H2):v(NH3) = 1 : 3 : 2   ② 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③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⑤ 体系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⑥ 2V(N2)正= V(NH3)逆 ⑦ 单位时间内3 mol H—H断键反应同时2 mol N—H也断键反应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参考答案: B 略 5. 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1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1 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1 NA 参考答案: A 略 6. 为防止碘缺乏症,我国规定在居民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制成加碘盐。下列对加碘盐所属类别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氧盐    B.无氧盐    C.化合物    D.混合物 参考答案: D 略 7. 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 C.离子Y2-和Z 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 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 参考答案: A 8. 下列物质中水解的最终产物不含葡萄糖的是(     )         A蔗糖         B淀粉      C纤维素         D蛋白质 参考答案: D 略 9.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氮气的电子式::        B. 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溴化钠的电子式:            D. 水分子的结构式: 参考答案: D 略 10. 7.下面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钡和稀硫酸 BaCO3+2H+=Ba2++H2O+CO2↑ B.Ba(OH)2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Ba2++SO42﹣=BaSO4↓ C.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H++OH﹣═H2O D.澄清石灰水跟盐酸H++OH﹣═H2O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二氧化碳; B.漏掉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 C.漏掉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反应; D.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解答:解:A.碳酸钡和稀硫酸,离子方程式:BaCO3+SO42﹣+2H+=BaSO4+H2O+CO2↑,故A错误; B.Ba(OH)2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离子方程式:Cu2++2OH﹣+Ba2++SO42﹣=BaSO4↓+Cu(OH)2↓,故B错误; C.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离子方程式:2H++2OH﹣+Ba2++SO42﹣=BaSO4↓+2H2O,故C错误; D.澄清石灰水跟盐酸,离子方程式:H++OH﹣═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明确反应实质是解题关键,注意不能漏掉参加反应的离子,题目难度不大. 11.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可以类推,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O2为直线形分子,故CS2也为直线形分子 B.浓硫酸可以干燥HCl气体,故也可用浓硫酸干燥HI气体 C.Na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故Li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Li2O2 D.卤族元素单质随核电荷数增加熔点升高,故碱金属单质熔点也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升高 参考答案: A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玻璃可用于制备硅胶            B.ClO﹣、I﹣、H+、Fe3+可以大量共存   C.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由道尔顿发现的  D.NaOH溶液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参考答案: A 略 13.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 丙在铁作催化剂下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 丁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D 分析:比例模型中,球表示原子,球的相对大小反映了原子的相对大小,球的位置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位置。根据球的大小和位置确定甲为甲烷,以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根据各物质的性质解答。 详解:A.甲是CH4,甲烷是饱和烷烃,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B.乙是CH2=CH2,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错误;C.丙是C6H6,苯可以与液溴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而不能与溴水直接反应,故C错误;D.丁是CH3CH2OH,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需要的条件是浓硫酸,故D正确。答案为D。 14. 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可以加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B. 除去Cl2中的少量 HCl,通过盛有饱和Na2CO3溶液的洗气瓶 C. 除去硝基苯中混有的少量浓 HNO3 和浓 H2SO4,将其缓慢倒入到 NaOH 溶液中,冷却静置,分液 D. 除去NH3中少量的水蒸气,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参考答案: C 【详解】A. 除去溴苯中的少量溴,可以加稀碱溶液洗涤、分液,得到溴苯,故A错误; B. 除去Cl2中的少量 HCl,通过盛有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故B错误; C. 除去硝基苯中混有的少量浓 HNO3 和浓 H2SO4,将其缓慢倒入到 NaOH 溶液中,冷却静置,分液,故C正确; D. 除去NH3中少量的水蒸气,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15. 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 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参考答案: C 解析:A项正确,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B项正确,这是光的散射现象;C项错误,氯化钠溶液无丁达尔现象;D项正确,胶体的表面积比较大,可吸附水中悬浮颗粒,达到净水目的(其实是土壤胶体与氢氧化铁胶体的相互聚沉)。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NO虽是大气污染物,但研究表明少量NO在人体内可参与神经系统的调控。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研究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确实是NO。 ①反应开始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a处产生无色气体、_______。 ②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若需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3)如要在上图a管处连接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4)工业上利用氨气和氧气制取NO的方法是(填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2)①U形管右侧溶液颜色变蓝(或铜丝部分溶解)   ②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   ③关闭铜丝附近导气管上的旋塞    (3)C、D    (4) 4NH3+5O24NO+6H2O 解析:(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2)①反应开始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导管a处产生无色气体、U形管右侧溶液颜色变蓝或铜丝部分溶解;②玻璃管的作用是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③关闭铜丝附近导气管上的旋塞,产生的气体将U形管右端的溶液排开,铜丝与溶液分开,反应停止;(3)一氧化氮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能污染空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符合的收集装置有CD,答案选CD;(4)工业上利用氨气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烷烃分子中的基团:中的碳原子分别称为伯、仲、叔、季碳原子,数目分别用N1、N2、N3、N4表示。例如: 分子中,N1=6,N2=1,N3=2,N4=1。试根据不同烷烃的组成结构,分析出烷烃(除甲烷外)中各原子数的关系。 (1)烷烃分子中氢原子数N0与N1、N2、N3、N4之间的关系是N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种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为N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分子中N2=N3=N4=1,则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2(N1+N2+N3+N4)+2或3N1+2N2+N3 (2)N3+2N4+2   解析 (1)根据烷烃的通式CnH2n+2可知,N0=2(N1+N2+N3+N4)+2,或根据结构简式推出N0=3N1+2N2+N3。 (2)通过所给结构简式可知,中间的C原子(末端的2个—CH3最后再加上)的关系为:一个对应一个—CH3,一个对应2个—CH3,—CH2—不能结合—CH3(末端的—CH3除外),所以N1=N3+2N4+2。 (3)根据题意和(2)所得的结果可求得N1=1+2×1+2=5。 18. 氮化硅Si3N4是一种非氧化物高温陶瓷结构材料。粉末状的Si3N4可以由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