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灌湄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灌湄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 P4O6的反应热△H为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参考答案: A 略 2. 已知25℃时,电离常数Ka(HF)=3.6×10-4mol/L,溶度积常数Ksp(CaF2)=1.46×10-10mol3/L3。现向1L 0.2mol/LHF溶液中加入1L 0.2mol/L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5℃时,0.1 mol/LHF溶液中pH=1          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Ksp(CaF2)=            D.该体系中有CaF2沉淀产生 参考答案: D 3.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已进入千家万户。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防止食品受潮及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在包装袋中应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 A.无水硫酸铜、蔗糖               B.硅胶、硫酸亚铁 C.无水硫酸铜、硫酸亚铁           D.生石灰、食盐 参考答案: B 略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4. 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CO32-                 D.K+  NH4+  SO42-  NO3-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     B.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     C.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     D.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 参考答案: D 6.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从碘水中分离出碘 检验试液中NH4+的存在 干燥SO2气体 收集HCl气体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碘易升华,不能利用蒸发,应选择萃取、蒸馏分离出碘,故A错误; B.铵盐与NaOH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图中试纸变蓝,可检验试液中NH4+的存在,故B正确;C.二氧化硫与碱石灰反应,则干燥试剂不合理,应利用浓硫酸及洗气瓶干燥二氧化硫,故C错误;D.HCl极易溶于水,不能利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故选B. 7.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2O7      B.1mol该物质在常温下最多可与3mol NaOH反应 C.该物质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参考答案: BC 略 8. 根据右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O+H2O====CO2+H2 ΔH=-41 kJ·mol-1 B.CO(g)+H2O(g)====CO2(g)+H2(g) ΔH=41 kJ·mol-1 C.CO2(g)+H2(g)====CO(g)+H2O(g) ΔH=+ 41 kJ·mol-1 D.CO2(g)+H2(g)====CO(g)+H2O(g) ΔH=-41 kJ·mol-1 参考答案: C 9.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 分别为△H和K, 则相同温度时反应4NH3(g) 2N2(g)+6H2(g)的反应热和化学平衡常数为                                 A.2△H和2K                  B.-2△H和 K2 C.-2△H和 K-2                 D.2△H和-2K 参考答案: C 反应热和化学计量数成之比,即反应热是-2△H;平衡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所以根据方程式可知,选项C正确,选C。  10.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 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 C. 向水中加入NaOH溶液             D. 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参考答案: B 略 11.  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c(Cl-)>c(NH4+)>c(H+)>c(OH-)    B.c(NH4+)> c(Cl-)>c(H+)>c(OH-)    C.c(Cl-)=c(NH4+)>c(H+)=c(OH-)                      D.c(NH4+)= c(Cl-)>c(H+)>c(OH-) 参考答案: A 略 12.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②分子晶体若是密堆积方式,其配位数都是12 ③含有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④共价键的强弱决定分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 ⑤MgO远比NaCl的晶格能大       ⑥含有共价键的晶体一定是原子晶体 ⑦分子晶体的熔点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⑧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 A.①③④⑦ B.②④⑥⑧ C.③⑤⑦⑧ D.③④⑥⑦ 参考答案: D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析】①晶体的基本单元是晶胞;       ②分子晶体若是密堆积方式,其配位数=3×8÷2; ③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电子构成;  ④共价键影响分子晶体稳定性但不影响晶体熔沸点; ⑤离子晶体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 ⑥含有共价键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或离子晶体; ⑦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⑧NaCl晶体中,由体心的钠离子看出周围的氯离子. 【解答】解:①晶体的基本单元是晶胞,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有自范性,故正确; ②分子晶体若是密堆积方式,其配位数=3×8÷2=12,故正确; ③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和电子构成,所以含有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可能是金属晶体,故错误;  ④共价键影响分子晶体稳定性但不影响晶体熔沸点,晶体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成正比,故错误; ⑤离子晶体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成反比、与电荷成正比,镁离子半径小于钠离子、氧离子半径小于氯离子,而镁离子电荷大于能力、氧离子电荷大于氯离子,所以MgO远比NaCl的晶格能大,故正确;      ⑥含有共价键的晶体可能是分子晶体或离子晶体,如水中只含共价键,为分子晶体,NaOH为离子晶体但含有共价键,故错误; ⑦分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金属晶体低,如Hg的熔点小于碘,故错误; ⑧NaCl晶体中,由体心的钠离子看出周围有6个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周围有6个钠离子,所以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故正确; 故选D. 13. 关于天然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 B.改液化石油气为天然气作燃料,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 C.天然气燃烧后的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含量较煤与石油的多 D.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参考答案: B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液化石油气是一系列烯烃和烷烃的混合物,将液化石油气改为天然气后,相同体积燃料耗氧量减小,所以燃烧时应减小进空气量或增大进天然气量;天然气是动植物残骸分解产物,其中必有蛋白质降解产生的硫化物,但其含量与煤及液化石油气相比,还是要少得多;可燃气体达到爆炸极限后都会爆炸。 14. 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M(g)+ N(g) 2G(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G(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加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M和1molN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为      A.20%        B.40%       C.60%        D. 80% 参考答案: C 略 15. (8分) (1)向Na2CO3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CO2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c(HCO)变化趋势可能是:①逐渐减小;②逐渐增大;③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④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4种趋势中可能的是________。   (2)pH相同的HCl溶液、H2SO4溶液、CH3COOH溶液各100 mL。 ①3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 ②分别用0.1 mol·L-1的NaOH溶液中和,其中消耗NaOH溶液最多的是________。 ③与等量的锌粉反应,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________。 A.HCl最快                                   B.H2SO4最快 C.CH3COOH最快                         D.一样快 参考答案: S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下面的工艺流程生产单质碘: 回答: (1)乙、丁中溶质的分子式:乙           ,丁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填写字母编号) a除去未反应的NO3--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 除去碱性物质 (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的方法是                              (不要求写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2 的方法是                                                    (5)甲物质见光易变黑,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上述工艺流程中可以得到的副产品主要有                       。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7)写出步骤⑥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写出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                                             。 (6)有人认为,此工艺流程没有必须搞得这样复杂,只要在富碘卤水中直接通入适量Cl2,再进行第⑦步的实验操作即可,你这样看待这个观点。 (7)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有许多方法,通常是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状态来确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样品的性质和状态 实验方法的选择 固体样品   液体样品   胶体样品   气体样品   参考答案: (1)F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