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农业职业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农业职业中学高一物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绕地球飞行77圈,飞船返回舱终于在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成功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的半径R。神舟六号飞船太空飞近似为圆周运动。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 可以计算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的太空飞行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 B. 可以计算神舟六号飞船在绕地球的太空飞行的加速度 C. 飞船返回舱打开减速伞下降的过程中,飞船中的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 D. 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的太空飞行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速度要小 参考答案: AB 2. (多选)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至静止,其v-t图象如图3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摩擦力为Ff,全程中牵引力做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则(  ) A.F∶Ff=1∶3  B.W1∶W2=1∶1 C.F∶Ff=4∶1  D.W1∶W2=1∶3 参考答案: BC 解:由图可知,物体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s末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可知:   减速过程中,只有阻力做功:   则可得:(F-f)L1=fL2; 由图象可知,L1:L2=1:3; 解得: F:f=4:1; 对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W1-W2=0 故W1:W2=1:1 所以选项AD错误,BC正确. 故选:BC. 3. 质量为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下落的加速度为,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B.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了 C. 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D. 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了 参考答案: C 4. 如图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另一物体,   并处于静止,这时A受地面的支持力为N,摩擦力为f,若把A向右移动一些,并仍静止,则(      )    A.N将增大                  B.f将增大    C.轻绳拉力将减小            D.物体受合力将增大 参考答案: AB 5. 关于合运动与分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B.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对称性 C.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效性 D.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参考答案: AB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             计时器和            计时器两种,它们所接电源的频率均为50Hz,所以都是每隔              s打一个点,但前者所接电源电压为          V,后者所接电源电压为          V。 参考答案: 7. 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h处自由下落,则下落过程中重力对小球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落地时重力的瞬时功率是           。 参考答案: , 8. 三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为3N、5 N、7 N,则它们的合力的最大值为         N,最小值为        N。 参考答案: 15                 0   9.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A、B、C三点,取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了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平抛轨迹上的这三点坐标值图中已标出。那么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小球抛出点的坐标为                   。(取)(注明单位) 参考答案: 10. 凤冠山风景秀丽,是安溪人民休闲养身好去处。假设凤冠山顶离地面高度约980米,一同学若站在该山顶上将一石子以5m/s的速度水平抛出,忽略空气阻力,则该石子落地点(假设能落至山底)距抛出点的水平距离约          m。(g取10m/s2) 参考答案: 70  11. (6分)2004雅典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刘春红以抓举112.5kg、挺举153kg、总成绩275.5kg夺得女子69公斤级举重冠军。若刘春红在挺举中用4s的时间把153kg的杠铃举高160cm,在此过程中她对杠铃做的功是        J,平均功率是        W,重力对杠铃做的功是         J. (g=10 m/s2) 参考答案: 2448J;(2分)612W;(2分) -2448J;(2分) 12. 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支持面几乎没有压力,所以在这种环境中已经无法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假设某同学在这种环境中设计了如图6所示的装置(图中O为光滑小孔)来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给待测物体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设航天器中有基本测量工具(比如刻度尺、秒表、弹簧测力计等) (1)实验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弹簧测力计示数F、圆周运动的周期T,还需要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所测得的物理量写出待测物体质量的表达式为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圆周运动的半径R(3分) (2) 13. (4分)某物体以初速度v0=20m/s竖直上抛,当速度大小变为10m/s时,所经历的时间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g=10m/s2)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s或3s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如图为使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金属丝直径的示意图,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 mm. 参考答案: 0.260 mm 15. 在利用方木板、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套等器材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和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橡皮条的形变量可不相同 B.作分力和合力的图示时,选的标度必须相同 C.拉弹簧测力计时,不能使弹簧测力计超出木板的边界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其间的夹角越大越好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如图,用A、B两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D点,使其伸长到E点,现保持A的读数不变,当∠α由图示位置减小时,欲使D点仍在E点位置保持不变,则可用的方法是      。 A.使B的读数变大,β角变大 B.使B的读数变大,β角变小 C.使B的读数变小,β角变小 D.使B的读数变大,β角变大 参考答案: (1)B  (2)C   (3)C (1) A、橡皮条的形变量必须相同,才能保证两次橡皮条产生的力等大,故A错误; B、选取相同的标度,才能正确的画出力的图示,故B正确; C、拉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超出木板的边界对实验无影响,故C错误;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其间的夹角要适当,故D错误。 故选B。 (2)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共同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由题意可知:保持E点位置不动,即合力大小方向不变,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不变,因此根据要求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受力分析图如右图:所以由图可知α角逐渐变小时,B的示数减小,同时β角减小,故选C。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参考答案: 17. 客车以v=20 m/s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同轨道的正前方s=120 m处有一列货车正以v0=6 m/s的速度同向匀速前进,于是客车紧急刹车,若客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8 m/s2,做匀减速运动,问客车是否会与货车相撞? 参考答案: 若汽车不采取措施,到达交叉点的时间为:,穿过交叉点的时间为:=12s。 列车到达交叉点的时间为:=10s,列车穿过交叉点的时间为:=25s。 因t2>t01,如果要求汽车先于列车穿过交叉点,汽车必须加速,所用时间必须是:t<t01,设加速度为a1,则 ≥180 解得:a1≥0.6m/s2。 因t1<t02,如果要求汽车在列车之后通过交叉点,汽车必须减速,所用时间必须是:t>t02,设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 ≤175 解得:a2≥0.64m/s2。 此时:v1-a2t02<0,所以汽车在交叉点前已停下。因此应有 ≤175 所以,a2≥0.643m/s2。 所以汽车司机可以让汽车以a1 18. 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求: (1)推导第一宇宙速度v1的表达式,并计算其数值; (2)若地球自转周期T=24h,计算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h; 参考答案: 解:(1)当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运动行时,受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得:卫星运行速度      ① 又因为在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的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故有,所以有 GM=gR2       ② 将②代入①可得:=8×103m/s (2)同步卫星运动地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h=24×3600s,同步卫星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故有:              可得即: h=              ③ 将②代入③得:=103m≈4×107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