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衡水市名校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操作图,其中正确的是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2.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白磷不B.研究燃烧条件铜片90热白七水磷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石蕊小花CO:胆花D.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3.根据如图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3)2 8A.这三种微粒表示两种元素B.所代表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C.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D.代表的是金属元素4.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前 反应后甲40%乙70%8%A.丙一定是化合物B.该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C.丁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D.生成丙的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前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时间大固体的质量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C.A发生的反应为2KNO3=2KNO2+O2T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6.下图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U的溶液的是7.生产、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A.雕刻玉器工业炼铁D.干冰升华8.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 C2H2与 7.2g的 Ch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h、L8gH2。和 ag的 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a=1.4B.X 的化学式为COC.X 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点燃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 2 CO2+H2O+CO9.配制50g质量分数5%的 KNO3溶液,作为无土栽培所需的营养液,溶解过程中KNO3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观察图象,分析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A.所 用 KNCh固体中含有水分B.量筒量水时俯视刻度线C.KNCh固体溶解前所用烧杯内有水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部分液体洒落在试剂瓶外10.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属于混合物 B.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高分子会变大C.水的蒸发和水通电分解都属于物理变化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 4 分)11.人们正在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中的乙醇,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经过复杂变化而制得。请回答下列问题:酒化酶 人(1)转化过程中有如下反应:C6H12O6 2C2H5OH+2X T,则 X 的 化 学 式 为(2)乙醇俗称,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3)乙 醇 汽 油 属 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4)乙 醇 必 须 密 封 保 存 的 原 因 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三、计 算 题(本大题共1 小题,共 5 分)1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实险一制取二氧化碳 实蜡二制取蒸储水(1)实验一:制 取 二 氧 化 碳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仪器a 的 名 称 是;改 进 装 置 的 优 点 是 (写一条即可)。(2)实验二:两套装置中,漏斗与(填“b、c”或“d”)的作用相当;大 烧 杯 与 (填“b、c”或“d”)的作用相当。(3)实验二装置改进后,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 (填序号,双选)。A 冰块与水的性质完全相同B 同样可以降低水的硬度C 比原装置得到的蒸馈水更纯D 在户外,可利用太阳光、塑料袋、矿泉水瓶等作替代品自制饮用水四、简 答 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8 分)13.水是生命之源,(1)某兴趣小姐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东江水净化,其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加入明矶的作用是;操 作 1 的名称是;操作2 是活性炭吸附,此操作的作用是;取少量的液体D 于试管中,滴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的浮渣产生,说明此液体为(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软化硬水。(2)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下图中,试 管 1产生是(填化学式),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组成的。T1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 4.铁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一)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1 如 图 1为某小儿硫酸亚铁糖浆。适 当 服 用 该 糖 浆 可 治 疗(选填序号)。A 佝偻病B 侏儒症C 贫血症2 食品保鲜“双吸剂”含铁粉、食盐等,如图2 为其原理探究实验:滴入食盐水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一段时间后,铁粉上出现红色固体,气球(选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食盐水的作用是 o(二)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炼铁的原理,并探究CO与 FezCh反应后的产物。查阅资料:浓硫酸 小 小草酸(H 2 c 2。4)固体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 2 c 2 O 4 C O 2 T +C O T+H2O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吸水。于是他设计了如图 3 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装置C 作用是;2 从实验操作程序和实验安全看,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实 验 开 始 先 加 热(填 A 或 D)处。3 该装置设计有一个明显缺陷,你认为是。4 将 Fe粉溶于稀H2sCh,用点燃法检验生成的H2前必须。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白色Fe(OH)2沉淀,随后沉淀变为灰绿色。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的原因之一是部分Fe(OH)2接触空气生成Fe(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的Fe(OH)3分解为FezCh。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灰绿色固体,其组成为2FeSO4-2Fe(OH)2-FezCh 相对分子质量为644 o(三)灰绿色固体的热分解实验兴趣小组称取此固体6.4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下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样品 查阅资料 Fe(OH在 15OC2O(TC时完全分解为FeO;FeSCh在 450 500时完全分解为Fe2O3,2FeSO4=Fe2O3+SO2 T+SO311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加热结束后仍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2 控制温度在不同的范围对A 中样品加热。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B 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SO3和 H 2O,当加热到t C时,装 置 C 中的现象为t剩余固体的质量g4 3 2 220 ti 520*图中E 点对应的mk。图中F 点对应物质中FezCh的质量为一g科研人员将F 点所得剩余固体隔绝空气,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1400,已知加热过程中发生反应,且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不变,得到纯净的化合物。请 写 出 该 化 合 物 的 化 学 式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13分)1 5.某碳酸钠样品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根据如图所示信息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1+2NaCl)加足量水搅拌 充 分 溶 解样品7.5g2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充 分 反 应1 沉淀、过滤、洗涤、一?烘干、称量.碳酸钙固体5.0g1 6.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 取 10g稀硫酸样品,将 5%的 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1)a 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 o(2)当 pH=7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中NaOH质量为 g。(3)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 20分)1、D【解析】A.取试剂时,试剂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否则易导致污染试剂,选项错误;B.溶解时应在烧杯中进行,量筒只能用于量取一定的液体,选项错误;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浊液洒在漏斗外边,选项错误;D.蒸发结晶时应该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因受热不均而飞溅,选项正确。故选D。2、A【解析】A、图中没有涉及对比实验,应该涉及一个实验中没有红磷做对比;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条件,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做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作对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中,设计干燥的石蕊小花和湿润的石蕊小花作对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中,煮沸浓氨水和常温浓氨水作对比;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o3、C【详解】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由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的质子数分别为8、13、1 3,有两种,所以它们表示两种元素,不符合题意;B、最外层的电子数主要决定元素的性质,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不符合题意;C、代表的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1 3,原子核外共有3 个电子层,每层的电子数依次为2、8、3,电子层数=所在周期数,所以代表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符合题意;D、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微粒的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少于4 个,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 C。【点睛】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V 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4、A【分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 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故 A 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 B 错误;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 C 错误;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丙的质量一定等于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不等于反应前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故 D 错误。故选A。【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5、C【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此选项错误;B.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钛的混合物,生成氯化钾、二氧化锦和氧气,反应后的固体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当氯酸钾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能为0,此选项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质量逐渐减少,当反应物完全反应后,质量变为0,生成物的质量逐渐增多,当反应物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就不再增多,此选项符合题意;D.等质量的碳酸钙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不过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较快,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转折点、终点位置是否正确。6、D【详解】加水稀释pH=U的溶液,碱性逐渐减弱,pH逐渐减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大于7,观察图像D符合变化过程。故选D。【点睛】明确加水稀释过程中碱性逐渐减弱、溶液始终显碱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C【解析】A、雕刻玉器,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粉碎纸张,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工业炼铁,发生还原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干冰吸热升华,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