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中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举报
资源描述
钟祥市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五年级语文试卷 1. 看拼音,写词语。 lǎn duò xié tiáo dǎn qiè ài mù yǐn bì mí huò chóu xiè dīng zhǔ bēng tā huǐ miè 【答案】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懒、慕、蔽、酬、嘱、塌”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 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渑池(yíng) 谴责(qián) 厉害(lì) 眼睑(jiǎn) B. 平衡(héng) 抵御(xiè) 猎豹(bào) 牺牲(shēng) C. 间隔(jiàn) 廉颇(pō) 游隼(sǔn) 酿酒(niàng)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项:错误。渑池(miǎn):指渑池县。谴责(qiǎn):意思是指斥责;责备。 B项:错误。抵御(yù):意思是抵抗,防御。 C项:正确。 3. 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 (2)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 (3)按道理应当这样。( ) (4)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 【答案】 ①. 诗情画意 ②. 美中不足 ③. 理所当然 ④. 相依为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解释。 诗情画意:指像诗画里所描摹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美中不足:意思是大体很好,但还有不足。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相依为命: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4. 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直言不( ) 无( )无束 难以( )信 富丽堂( ) 恋恋不( ) ( )天动地 奇珍( )宝 同心( )力 这个古镇虽然没有_________的宫殿,却有着无数别具风情的明清古院。 我们__________地在深长的弄巷中穿行,直到夜幕降临,才_________地离开。 【答案】 ①. 讳 ②. 拘 ③. 置 ④. 皇 ⑤. 舍 ⑥. 惊 ⑦. 异 ⑧. 协 ⑨. 富丽堂皇 ⑩. 无拘无束 ⑪. 恋恋不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充词语和选词填空。 直言不讳:意思是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难以置信: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富丽堂皇:意思是形容建筑物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惊天动地:意思是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奇珍异宝:指奇异罕见的珍宝。 同心协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 由原句可知,所填词语修饰“宫殿”,故填“富丽堂皇”。 由原句“直到夜幕降临”可知,我们在深巷中行走不着急,没有约束,故填“无拘无束”,走的时候也是很不舍得,故填“恋恋不舍”。 5.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2)你要记住,( )动物说了什么话,( )不要对别人说。 (3)( )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 【答案】 ①. 既 ②. 又 ③. 无论 ④. 都 ⑤. 尽管 ⑥. 可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 要明确关联词的正确用法。在解答时只要弄清楚句与句之间存在的关系,然后选用正确的关联词语就可以了。 (1)“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句中“不气闷”和“不嫌暗”是并列关系,可以用这个关联词。 (2)“无论……都……”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句中“动物说了什么话”和下文“不要对别人说”就是表示转折关系,可以用这个关联词。 (3)“尽管……可是……”是转折关系的关联词,句中“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和下文“谁也不相信他”就是表示转折关系,可以用这个关联词。 6. 按要求写句子。 (1)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对我们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5)用“温和”的不同意思造句。 A.形容气候不冷不热:_________________ B.形容性格不粗暴: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难道圆明园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 ②. 父亲对我们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③. 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不得不远远地望着。 ④. 搭石,构成了风景。 ⑤. 我的家乡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⑥. 温和的王老师总是耐心地教导我们。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改写句子。 (1)本题主要考查了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首先注意反问成分的变换,有否定词改时去掉,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本句把“是”改为“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难道圆明园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吗? (2)本题主要考查改为转述句。 只改变引语部分,提示语不变;标点符号要作相应改变,即把冒号、前引号变成逗号,后引号删除;引语中,人称“我”变成“他”,“你们”变成“我们”。即:父亲对我们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3)本题主要考查把肯定句改为双重否定句。 先在句中适当的位置加上双重否定词,例如“不得不”、“不能不”、“不可能不”、“不会不”等,注意意思跟原句一样。本句选择双重否定词“不得不”,替换或删去原句“都”等词语。本句加上“不得不”,即: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不得不远远地望着。 (4)本题主要考查了缩句。 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家乡的一道”。即:搭石,构成了风景。 (5)考查了造句的能力。 A.形容气候不冷不热:这里的气候很温和。 B.形容性格不粗暴:她的态度很温和。 7. 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打破陈旧教条,选拔有用的人才。 (3)《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课文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事,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王师北定中原日 ②. 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 我劝天公重抖擞 ④. 不拘一格降人材 ⑤. 完璧归赵 ⑥. 渑池会面 ⑦. 负荆请罪 ⑧. 许地山 ⑨. 收花生 ⑩. 尝花生 ⑪. 议花生 ⑫. 借物喻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 (1)宋代陆游的《示儿》,全诗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2)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诗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将相和》讲述的是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愤愤不平,蔺相如以国家安危为重,处处对廉颇容忍谦让,终使廉颇愧悟,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二人成为至交。由此将相和的故事传为美谈。可以概括为“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 (4)首先了解课文的内容,其次要知道课文的主题。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着花生,首先讲的是姐弟几个种花生、收花生的经过;接着写大家在后院的茅草亭里过收获节,共同品尝花生;最后写了父亲和“我们”讨论花生的事情。通过对花生品格的讨论,揭示了“花生精神”的可贵。以花生来比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8. 语言训练营。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她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1.老师话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话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还有谁没有主动交作业? ②. 明天自己主动交可以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 (1)老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没交作业的人”比作“漏网之鱼”,这句话的意思是:还有谁没有主动交作业? (2)学生的回答,紧承老师的话,也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自己”比作“漏网之鱼”,话里的意思是:明天自己主动交可以吗? 阅读平台。 望梅止渴 魏武①行役②,失汲道③。三军④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⑤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魏武:魏武帝曹操。②行役:带有任务而跋涉路途,这里指代部队行军。③失汲道:找不到取水的途径。④三军:全军。⑤饶:多,丰富。 9. 解释加点的字。 (1)三军皆渴:________________ (2)乃令曰:_______________ 10. 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A. 画蛇添足 B. 画饼充饥 C. 望眼欲穿 D. 叶公好龙 11. 翻译句子。 (1)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____________________ (2)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9. ①. 都 ②. 于是,就 10. B 11. ①. 前面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②.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来口水,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12. 我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曹操在士兵们干渴难忍的情况下,提到酸甜的梅子,让士兵们暂解干渴,精神大振,鼓舞了士气,最终到达了有水源的地方。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